论NSM理论在跨文化语用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147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由Wierzbicka提出,Wierzbicka、Goddard等人发展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NSM)的释义方法和解释能力。该理论通过对不同语言蓝本进行不断化简释义得到了一套语义原词。通过作者检验,目前得到的63个语义原词全部包含在初中英语教学词汇大纲中。因此以这套语义原词配合简单语法,可以很好地对初中英语课本中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进行释义,从而简化学生理解负担。将自然语义元语言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不失为NSM理论在跨文化语用学领域的有效尝试,前景开阔。
  关键词:自然语义元语言(NSM);语义原词;跨文化语用学;外语教学
  一、 引言
  Anna Wierzbicka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Natural Semantic Metalanguage,NSM),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并提出14个非任意性的语义原词(semantic primes)。该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化简释义(reductive paraphrase);80年代中期以后,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展到词汇语义学、语法结构、词典编纂、语言类型学、文化语用学等许多领域。同时,语义原词的数量也逐步增加,到2010年,总数已达到63个。1994年,Wierzbicka在她的文章Cultural Scripts:A Semantic Approach to Cultural Analysi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中首次提出了文化脚本(cultural script)的概念,此后以Anna Wierzbicka和Cliff Goddard为代表的NSM研究者将文化脚本理论运用到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作者通过阅读文献理解了NSM理论,拟通过本文进一步探讨这套理论和方法在跨文化语用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外语教学。
  二、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
  (一) 理论概况
  Wierzbicka认为,从语义学角度,释义过程应当是一个将相对复杂的语义单位分解为相对简单的语义单位的过程,直至无法继续分解为止。这种释义方法被叫作化简释义(reductive paraphrase)。她和她的同事在NSM理论初期提出一个假设:在跨语言文化研究中如能建立一套假定的所有语言共有的核心,那么这种共核就可以作为对所有语言文化进行描述和比较的元语言。后来又提出:单个词语编码而成的复杂语义结构可能因语言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人类语言和人类思维所依据的“简单概念”(simple ideas)对于全人类来说则大体相同。因此提出NSM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以期能够用来解释所有语言的基本语义,解决传统语义学语言释义过程中存在的循环释义问题。
  简单地说,自然语义元语言就是通过对不同语言蓝本进行不断化简释义得到的一套迷你语言,基本单位就是语义原词,并且这些语义原词是通过对多种属于不同语系和语言结构类型的语言样本进行跨语言验证并证实具有语义解释力以后,才被最终确定下来的。语义原词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不可定义性(indefinability),即原词本身语义不言自明,不用其他词语来进一步释义,不会陷入循环释义的窘境;2.普遍性(universality),即原词必须适用于人类所有语言,是人类语言系统中共有的基本概念。
  (二) NSM理论的语义解释力
  词汇解释力。为了反驳乔姆斯基把界定词义看成极其困难的事情这一观点,Wierzbicka和Goddard在NSM理论框架内解释了乔姆斯基举出的例子:视觉词汇watch,glare,gaze等,证明视觉词汇的意义用语义原词并不难解释。下面以watch的释义为例:
  1. X正在观看Y=
  一段时间里X一直看着Y
  因为X想:
  在Y身上会发生某事
  我想看到这件事
  (X was watching Y =
  For some time X was looking at Y all the time
  Because X thought something like this:
  something will happen to Y
  I want to see it)
  从这段释义中我们可以得出watch与look at的区别,前者强调这个动作在一段时间内一直进行着(all the time),并且这种语义的差异决定了以下两句话是否符合语法:
  At the moment,he looked at her.
  At that moment,he watched her.*
  (*表示不符合语法)
  情感词汇解释力。NSM理论从跨语言和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情感概念及其意义,采用“原型的认知图景”(prototypical cognitive scenario),借助于一套原型的思维活动来表征某个情感概念的释义,具有较强的情感词汇语义解释力。
  句法解释力。语义原词的元语言不仅可以解释词汇,而且可以解释语法结构。Goddard 认为,用NSM理论的还原释义法能够准确地对一些像 Yes/ No 疑问句那样看似简单而语义复杂的语法结构进行解释,只需要用一个语义原词know加上一个if从句:I dont know if,就可以将Yes/ No疑问句的言外语义(illocutionary semantics) 大致描述出来。
  三、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在跨文化语用学中的应用
  在第二点中已经对语义原词做了一些说明。语义原词是将自然语言通过化简释义从复杂语义单位向简单语义单位分解直至无法分解而得到的简单词汇。这些原词是通过对多种属于不同语系和语言结构类型的语言样本进行跨语言验证并证实具有语义解释力以后,才被最终确定下来的,代表着人类语言和人类思维所依据的“简单概念”,也是人类所有语言背后存在的共享概念。那这些词到底有多简单多基础呢?作者将目前语言学家确定下来的63个语义原词一一带入国内中考英语大綱词汇检索,结果63个词语全部包含在大纲中。也就是说,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教师完全可以运用语义原词去完成教学大纲中所含语言概念的释义,包括单词、词组、语法概念以及涉及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文化现象。用英语语义原词释义能够减少英语课堂上使用中文的频率,降低母语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作者设想这种做法在二语教学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卢植也指出,外语教学应该采用或渗透语义原词的观念。采用语义原词解释和分析目标语词汇,有助于对词汇意义的阐释和理解,为发展和培养学习者的语义能力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启发。作者将选取人教版Gor for it九年级英语第12单元作为教材,用NSM理论研究方法对其中部分词汇、句法和语篇因素进行释义,检验语义原词在外语教学中是否具有相同的释义能力,而不仅仅限于解释学者在专著和论文中引用的少部分语料。   第12单元叫做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是涉及跨文化交际内容较密集的一个单元,包括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在打招呼方式上的差异、时间观的差异(比如对赴约迟到是否很反感)、拜访朋友的注意事项、社交场合中的礼貌用语和寒暄用语、餐桌礼仪等等。语言知识点包括重点句型“What you are supposed to do when you meet someone?”,“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sb find/think it adj. to do sth.”;部分词汇:形容词/副词(组)—pleased,be relaxed about sth,be different from..., particular,unfamiliar,normally,名词—custom,manner,compliment,proper动词(组)—drop by,greet,make sb.feel at home,get/be used to sth言语行为动词—toast;语法:“情态动词 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本应该做某事,事实上没有做”。限于文章篇幅,作者将从以上内容中选取部分讨论。
  (一) 对词汇释义。选取的词为pleased。该词表示“高兴的”,但与汉语中的“高兴”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强调“令人高兴的”Wierzbicka已经用语义原词对pleased进行了释义:
  X was pleased= X感到高兴=
  X felt something X感到某件事情
  because X thought something因为X考虑过某件事情
  something good happened,某件好的事情发生了
  I want this to happen 我曾想这样的好事发生
  when this person thinks this,当此人这样想时,
  this person feels something good此人感觉很好
  X felt something like this, X的感觉就像这样
  because X thought something like this因为X就是这样考虑的
  这个释义有点复杂,归纳起来可以把上述英文压缩成,“X felt good because something happened. X wanted it to happen. X felt good.” 尽管如此,Wierzbicka的这个释义给表示情感的形容词(比如happy, sad)释义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板。
  (二) 对句型释义。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为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实际上就是以词组be supposed to do为谓语的句子,只要理解了这个词组的意义和用法,就从本质上掌握了这个句型。be supposed to do 在朗文当代英语辞典中的英文释义是to be expected or required to do/be sth according to a rule, a custom, an arrangement, etc;中文释义是:“应该,被期待”。英文释义中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概念expect, require, according, custom, arrangement,其中custom就是本单元的新词之一。如果老师希望学生通过英语释义理解这个词组,必须将上述版本化简,可以采用语义原词做释义材料:
  X is supposed to do something=
  X wants to do something,
  Because if X does not do something,
  Someone else does not feel good.
  X wants to do something,
  Because someone else wants something to happen.
  X does something,
  Someone else feel good.
  同样,将上述释义串连成两项该词组的意义:1.X wants to do something because someone else will feel bad if X does not do the thing.(X需要做某事,因为X如果不做某事,某些人会不高兴:e.g.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arrive at school on time.学生上学要按时到校(否则老师会生气));2.X wants to do something because someone wants him to do it.(某人要求X去做这件事) 第一项意义包含“某人受文化风俗和社会规约影响而需要做某事”。
  (三) 对语法释义。本单元的语法重点之一是学习“情态动词 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本应该做某事,事实上没有做”的用法。这属于较高级的情态动词语法项目,学生会觉得难以领会。下面以should have done为例,利用语义原词对其释义:
  X should have done something=
  X felt bad,
  Because X didnt do something.
  X wanted something to happen.
  以上釋义很简单明了地表达出了“情态动词 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本应该做某事,事实上没有做”的语义,以及惭愧、懊悔、自责等情感。
  四、 小结
  本文介绍了由Wierzbicka提出,Wierzbicka、Goddard等人发展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NSM)的释义方法和解释能力。该理论通过对不同语言蓝本进行不断化简释义得到了一套迷你语言,即语义原词。通过作者检验,目前得到的63个语义原词都是概念简单的基础词汇,全部包含在初中英语教学词汇大纲中。因此以这套语义原词配合简单语法,可以很好地对初中英语课本中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进行释义,从而简化学生理解负担,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将自然语义元语言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不失为NSM理论在跨文化语用学领域的有效尝试,前景开阔。当然,本文讨论部分选取的语言材料有限,需要进一步增大语料验证NSM的语义解释能力。
  参考文献:
  [1] 卢植.论语义启动与文化脚本[J].外国语,2003(5).
  [2] Goddard, C. Semantic Primes, Semantic Molecules, Semantic Templates: Key Concepts in the NSM Approach to Lexical Typology[J].Linguistics, 2010(3).
  [3] Goddard, C.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科、经济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不仅能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还能使学生得到严谨的思维训练和科学的素质培养。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甚至差距非常大,因而本文对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和改革途径。  关键词:高职数学;现状;改革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科、经济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公共
摘 要:新课改的征程中,教师的角色被重新定位。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的新角色是: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充当的角色不仅仅只有这三种。本文分析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经典教育电影中马修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结合新课改中教师的新角色和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对小学数学教师新角色的把握提出几点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教师新角色;小学数学教
摘 要:以英国引进中国教材背景,结合自身在中西部地区乡镇中学多年初中数学的教学经历,分析中西方教育理念,探索中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认清现实中的差异,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进步。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材引进;存在问题  一、 引言  据《中国日报网》报道,为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成绩,上海公立小学的数学课本将出现在英国学校的课堂上,并且除了里面的个别符号外,其他内容将完全一
摘 要:对于中职生来讲,在对口升学的过程当中常常不知道要如何有效地复习,这也使得学生的英语成绩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从实际出发,就中职学校对口高考英语复习的应对策略展开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对口升学;英语;复习方法  一、 前言  每一个进入中职院校对口单招班的学生,都希望利用三年的学习,使得自己的大学梦得到实现。这是因为,对于广大的中职学生来讲,对口升学考试就是实现升学愿望的主要途径。而在
摘 要:快乐体悟式小组合作是强调学生学习感悟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语言类学科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快乐体悟式小组合作模式的内涵以及其对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着重分析了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体悟式;小组合作  一、 引言  体悟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益感知,小组合作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有效方法。目前,体悟式学习和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