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卧位调衡手法联合颈部五禽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卧位调衡手法联合颈部五禽操治疗,推拿治疗组采用常规颈椎推拿手法治疗,均治疗20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治疗20 d后及治疗结束后10 d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田中靖久等制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疼痛程度和临床综合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2例患者和推拿治疗组1例患者未能坚持完成治疗予以剔除。治疗及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5.000,P=0.000);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F=0.970,P=0.000;F=7.950,P=0.000)。治疗前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9±0.74)分,(8.37±0.70)分,t=0.517,P=0.606];治疗10 d后、治疗20 d后及治疗结束后10 d时联合治疗组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推拿治疗组[(4.58±1.30)分,(5.20±0.82)分,t=2.820,P=0.006;(1.17±1.10)分,(2.71±1.22)分,t=5.207,P=0.000;(0.67±0.34)分,(1.51±1.21)分,t=3.235,P=0.002]。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7.110,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临床综合疗效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52.456,P=0.000),治疗后2组临床综合疗效评分均呈上升趋势。2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11.074,P=0.428)。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463,P=0.089)。结论:卧位调衡手法联合颈部五禽操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其效果优于常规颈椎推拿手法,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短期综合疗效与常规颈椎推拿手法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