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降低铜藻中有害元素铬、砷、镉、铅含量,对最佳脱除剂进行选择,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优化脱除工艺,以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联用技术
【机 构】
: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省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项目】
:
江苏省海洋科技创新专项资助项目(HY2017-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降低铜藻中有害元素铬、砷、镉、铅含量,对最佳脱除剂进行选择,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优化脱除工艺,以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联用技术分析脱除前后铜藻中砷形态的变化,并将优化后的工艺应用于羊栖菜、马尾藻。结果表明,以1.5%EDTA-2Na作为脱除剂,在料液比为1∶30 g/mL,时间为4 h,温度为30℃的工艺条件下,对铬的脱除率为71.34%;对总砷的脱除率为66.32%,其中对毒性较大的As^3+、As^5+脱除率分别为100%、91.43%;对镉的脱除率为
其他文献
“在业务不断扩展的过程中,我们认为Autodesk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我们的开发需求,经销商提供的增值服务也有效增强了我们的开发能力。因此,公司决定全面导入Autodesk的解决方案。
为测定鱼油胶囊壳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含量及迁移量,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GC-MS)。胶囊壳经热水溶解,正己烷超声萃取,萃取液经氮吹浓缩后,以PAH色谱柱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北油田泉头组四段的泥岩颜色、岩石学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及生物化石等进行分析,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环境,建立了相应测井
本文通过Alcalase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多肽,并将大豆多肽与ZnCl2进行螯合反应制备多肽-锌螯合物。以锌螯合能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大豆多肽锌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