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课堂教学气氛要和谐,教学过程要开放,教学内容要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物理课堂 教学气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全体学生都是被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用“心”施教。同时课堂教学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应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道德表现,使教育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唤教,从而推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发挥新课程的最大价值。
一、课堂教学气氛要和谐
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学实践表明: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反之,只能使学生“呆若木鸡”,唯唯诺诺,以致阻滞学生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为此,课堂教学气氛要和谐,主要是师生关系要平等化。教师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必须得到學生的情感认同,喜爱学生并得到学生的喜爱。这就要求教师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真诚的情感,良好的情绪和学生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敢于置疑、批评和争论,让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学生灵感闪现的场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也要处处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时时被老师关注;少一点苛求、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埋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尊重,当学生回答或提出问题时,老师要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成长时时被老师所关注,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要开放
要实现新课程理念,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以及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班级学生的心理需求、认知水平、思维模式等情况,设计出多元化教学模式。采用投影、课件、计算机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和时代气息,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具体体现在:一是教学过程活动化。新课程要求,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建构,把物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建构知识的乐趣,在活动中互帮互助,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互相启发。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二是教学过程自主化。有效的物理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假设、实验、推理、概括、合作与交流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三是教学过程合作化。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合作与交流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师生间、学生间通过动态的信息交流来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课堂教学中,先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建立问题结构,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解决有关问题,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活动中,要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话说,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实现了平等相处,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要创新
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突破教材和时空的局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水平和生活实际,面向社会、面向科学、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创设出各种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一是教学内容生活化。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性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物理活动,这既体现了物理教学思想的要求,同时又实现了物理教学的基本目的。因此,物理课堂从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性实验,到练习题及思考题,所选用的素材都应尽可能选择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实例,具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只有这样精妙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空洞、枯燥、脱离生活实际,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就在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教学内容创新化。创造性思维是最可贵的层次最高的思维品质,它是创造力的核心。课堂教学中,要着重挖掘教材及学习生活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因素,拓展创造性思维训练功能,“抓住教材中‘扩点’补充、延伸,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抓住教材的‘异点’进行扩散思维训练,抓住教材的‘疑点’训练评价能力”,借插图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想象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设计开放性的探究实验和开放性试题,举办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训练开放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阎金铎,田世昆主编.初中物理教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物理课堂 教学气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全体学生都是被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用“心”施教。同时课堂教学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应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道德表现,使教育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唤教,从而推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发挥新课程的最大价值。
一、课堂教学气氛要和谐
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学实践表明: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反之,只能使学生“呆若木鸡”,唯唯诺诺,以致阻滞学生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为此,课堂教学气氛要和谐,主要是师生关系要平等化。教师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必须得到學生的情感认同,喜爱学生并得到学生的喜爱。这就要求教师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真诚的情感,良好的情绪和学生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敢于置疑、批评和争论,让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学生灵感闪现的场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也要处处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时时被老师关注;少一点苛求、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埋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尊重,当学生回答或提出问题时,老师要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成长时时被老师所关注,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要开放
要实现新课程理念,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以及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班级学生的心理需求、认知水平、思维模式等情况,设计出多元化教学模式。采用投影、课件、计算机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和时代气息,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具体体现在:一是教学过程活动化。新课程要求,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建构,把物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建构知识的乐趣,在活动中互帮互助,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互相启发。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二是教学过程自主化。有效的物理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假设、实验、推理、概括、合作与交流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三是教学过程合作化。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合作与交流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师生间、学生间通过动态的信息交流来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课堂教学中,先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建立问题结构,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解决有关问题,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活动中,要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话说,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实现了平等相处,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要创新
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突破教材和时空的局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水平和生活实际,面向社会、面向科学、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创设出各种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一是教学内容生活化。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性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物理活动,这既体现了物理教学思想的要求,同时又实现了物理教学的基本目的。因此,物理课堂从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性实验,到练习题及思考题,所选用的素材都应尽可能选择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实例,具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只有这样精妙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空洞、枯燥、脱离生活实际,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就在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教学内容创新化。创造性思维是最可贵的层次最高的思维品质,它是创造力的核心。课堂教学中,要着重挖掘教材及学习生活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因素,拓展创造性思维训练功能,“抓住教材中‘扩点’补充、延伸,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抓住教材的‘异点’进行扩散思维训练,抓住教材的‘疑点’训练评价能力”,借插图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想象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设计开放性的探究实验和开放性试题,举办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训练开放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阎金铎,田世昆主编.初中物理教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