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思想的藩篱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ese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嵩焘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熏陶,直至到1876年首任驻英公使,使其思想发生重大的转折。鸦片战争后的大变局,促使郭嵩焘以心忧天下的情怀,探究中国富强之路。作为清末第一任驻英法公使,郭嵩焘早就洞悉中国不能再闭关锁国,而应走向世界。当置身于西欧文明时,他主张用科技来救亡图存,注重科技教育,并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教育及培养人才上重视科学精神。在当时,郭嵩焘的科技进步杰出思想,奠定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教育家的历史地位。
  萌发科技救国思想
  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郭嵩焘认为:用“实学”救国,才是“方今要务”,并预言,只有用实学才能救亡图存。当时所指的经世实学,就是主张研究和重视西方科学技术。这个时候,郭嵩焘最早萌发了科技救国的思想。他对科技的重视离不开驻英法期间对西方文明的探究。当置身于西欧文明之中时,他探求出了西方富强之源——科技。1851年英国博览会的科技成果,特别是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半圆式屋顶,由三十万片玻璃、五千根柱子筑成”,让郭嵩焘感叹不已。同时,法国巴黎的万国博览会,也使“郭氏饱览西方科技文明之盛”。
  在西洋物质文明中,郭嵩焘认为:救国的科技是武器与军备。郭嵩焘抵达英国后,既关心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关心西洋的军事企业和军事武器。尤其对枪、炮、船、鱼雷、水雷等,非常感兴趣,亦登军舰看操。他还亲眼见到英国海军中最新、最先进的铁甲船,“其样式与各船异:前后两旁中通间道,上有飞桥,通船一副机器,两炮台左右犄角为铁房,回环周转,炮二尊随以转动。”器械之完备、军容之盛大、规模之宏伟,自然在他心目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重视科技教育
  郭嵩焘深知科技之奥妙所在,但如何将救国呢?在考察西方时期,他找到了途径——教育。他认为:西方的繁荣昌盛都源于学校教育,而且是“通国士民出于学”的全民教育。西方的科技(武器和军备等)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不断地进步,达到“皆由学升进而专习之”。郭嵩焘认为,政府和社会都需要重视教育,既要成立组织,诸如英国的“皇家学会”,也要成立团体,诸如“专务实学”的团体。
  郭嵩焘认为:学校教育既为西学之本,而西学乃西洋科技与文明的泉源。他了解了西洋矿电兵艺,参观了格致算学学堂、矿务学堂、船机学堂、枪炮学堂、兵学堂、建造学堂、教习学堂、政治学堂、水师学堂、陆军学堂、军医学堂、女子学堂。此即他已认识到的:“此邦术事愈出愈奇,而一意学问思辨得之!”因而他也主张学问,特别是自然科学知识,例如电、矿、光等“格物致知之学”,都要通过学校学习,才能“深求其故,而后知其用之无穷”。
  他考究了各种各样的学校,探明其学制、学科、学分,知西洋人才之所以盛,并指出英国最好的学校是“牛津与剑桥最胜”。参观了牛津大学,认为学校录取必须要经过考试合格, “欧洲各国日趋于富强,推求其源,皆学问考核之功也”。同时,他建议先在上海、广州、厦门等通商口岸,然后到达其他各省、县、乡,都要“以广益学校之制”。富强源于科技,科技源于教育,正是他觀察泰西的最主要心得。
  科学精神要点
  郭嵩焘从小接受“经世致用”实学思想。这为他置身西欧文明,能独具慧眼,窥得近代文明中的科技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纵观郭嵩焘一生,他都秉承着怀疑与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地与时俱进。
  第一,求真务实的精神。郭嵩焘经过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洗礼,所以十分推崇求真务实精神。他认为:西方的“格物”之学,是由于西方人重视实事求是的精神,“皆实事求是之效也”。郭嵩焘在出使英国时建议:“宜先就通商口岸开设学馆,求为征实致用之学。”可见,求教实学,讲求实用,致力实行,乃郭嵩焘一贯作风。
  第二,怀疑精神。郭嵩焘认识到欧洲实学即科学,都是在怀疑中不断进步的。他认为西方的科学家都重视怀疑精神。英国讲实用之学自培根起,后有伽利略地动新说,牛顿等科学家都是在怀疑权威,注重亲眼目睹,然后才能更加从容自信。他还特别指出:“西洋徵实学问,起于法人嘎尔代希思。”郭嵩焘认识到:嘎尔代希思(即勒奈·笛卡尔)就是在怀疑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三,与时俱进的精神。他不拘泥于传统,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国人沉浸于古老的传统思想时,他认为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当国人认为器物的先进时,他就已经对“中体西用”的提出了怀疑,他看到了西方的政治制度更胜一筹。总之,郭嵩焘思想随时代的变化而前进。他认为:西方立国,不仅注重政府的制度——“其本在朝廷政教”,而且也重视对商业的发展——“其末在商贾”。只有本末结合,才能使中国富强,立于不败之地。他对西方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器物阶层,而上升到了学习西方的政教制度阶层。
  作为时代的先觉者,郭嵩焘用自己的才华横溢,执着地探索,孜孜不倦地追求,跨越思想的藩篱,冲破旧世俗,接受西方先进科技思想的洗礼。他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点亮了中国科技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
  [1]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4:173,697,823.
  [2]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三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211,629-630.
  [3]杨小明.郭嵩焘科技观初探[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2):77-78.
  [4]汪荣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M].北京:中华书局,2006:214-215,225,385.
其他文献
创意练习:把写作变成游戏  本刊记者 陈 健  如果你在写作中遇到过如下状况:一听要写作文,就看着空白页发慌;脑子里有太多点子在打转,却不知要选哪一个;担心自己写不好,只会凑字数;写到一半卡壳了,不知该如何继续;总是介意老师和朋友的批评声,这摧毁了你写作的自信心。那么,你一定要打開《会写作的大脑》这套书!它将帮你激活写作大脑,提升写作能力!  《会写作的大脑》是一套给青少年的创意写作练习册,4册共
北京2017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即将启动。针对近期有报道称“过道学区房可作为入学资格”,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开回应称:此消息不實,“过道学区房”不能作为入学资格条件。北京市教委强调,北京市将始终根据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总体部署,依法保障本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益,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凡符合法定年龄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入学。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选择长期扎根于城市,这就导致了一个农村特殊未成年群体的产生——留守儿童。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迁移直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生活指导和家庭教育,其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发展往往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一个长期性的课题。  留守
停止吼叫,教育孩子请别任性  作者:文 静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父母要想孩子健康成长,首先就要让孩子有个健康的环境,有个值得效仿的榜样。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孩子健康心灵的形成,往往取决于孩子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合理。该书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告诉家长如何“不吼不叫”培养孩子。书中以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为出发点,向广大家长介绍了不打不骂教孩子的新方法。给所有望
融融是我这届新生中最黑廋的女生。第一次见着她,我正穿行在学校旁边那条逶迤的小巷。“老师!”一句浓浓的潮汕口音在正午安静的小巷里响起。我遁声看去,是我三年前的学生家长,一个大个子的男人,却露出了手足无措的尴尬。他旁边是个极为黑瘦的孩子,双手用力交握,眼眶浅红,鼻翼翕动,凌乱短发下的一张小脸流露出倔强的神情。  “老师,你帮我说说她,她剪了头发不肯回学校!”哦!我懂了。原来是个爱美的七年级小女生。军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编者按:周恩来,在中国几乎等同于总理的代名词。提起他,人们心目中总会浮现出智慧风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形象。周总理精神是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素材。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泛的、持久的,周总理精神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用青少年心中的英雄去教育引导他们,易于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广东省江门
教育,从来都是因爱而生,为爱而往。没有对学生炙热的爱,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对北京市房山区长阳中心小学校长任彩云而言,学生就是她最爱的人,是她甘愿为之付出与奉献的对象,而怎样让学校变得更加美好,能够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永远是她“魂牵梦萦”的头等大事。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任校长,与其一同回顾、展望了学校的过往与未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2010版)中指出:“引导学生家长转变观念,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课程是实施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家长资源必不可少。家长资源的介入,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最终实现共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全社会办教育的目标。  一、家长成为课程合伙人的作用  1.家长的参与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是学
作者:程玮  出版:五湖传播出版社  本书属于“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该系列以一个生活在德国的中国小女孩米兰与德国老人爱丽丝的聊天、谈心的形式,讨论儿童成长中难以回避的一些话题。《亲爱的爱丽丝》一书旨在引导孩子学会交流与表达,从容应对成长中的孤独,能给每个苦恼于如何与孩子聊天、沟通、谈心的家长以启发和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作为连接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和油气销售终端纽带的油气储运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也必将带动石油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长。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加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构建科学、合理而又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