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高效课堂这个话题已是众所周知,可是我们怎样来看待和理解高效课堂。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再谈创造高效课堂,恰恰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理所当然地被教师们认同,因此各校以“学洋思,提效率”的各项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
我校本学期以来兴起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新一轮课改,在校长及科研处的指导下,我校提出了推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一学年来,各教研组努力探索这一教学模式,虽没能立竿见影,马上取得显著的效果。但经过一学年的摸索探讨,每位老师都有所收获。作为其中的执行者和参与者,我感觉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就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浅显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的几个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
转变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自主教学方式能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授课,就能吸引学生,就是有效率的课堂了。
2.重表演轻生成
表现在“常态课”和“公开课”的差异上。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学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的亮点甚至高潮。但是,在常态课上,老师们照样按老路走。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再加上部分教师信心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课前提前预设较多、少课堂生成的互动。不少公开课和常态课按教师“导演”一步一步走下来,提问按照事先的设计进行。学生就像应声虫,教师一呼,学生百应。教师死守着自己的教案思路和预设的互动,对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处都可能发生“意外”视而不见、不予理睬,就很难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冲击,更碰撞不出新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学生得不到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3.重自主轻指导
经过新课改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课堂由此焕发出灿烂的光彩,然而,冷静思考,却又发现课堂充满诸多问题,出现过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一些教师眼里,“讲”成了说教式、满堂灌、一言堂等教学模式的代名词。课堂上,教师刻意回避“讲”,唯恐被扣上“填鸭式”和“注入式”的帽子,于是,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就让班长、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大家辩论,自己却没有任何作为,不参与、不引导。既不对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活动完后进行小结,整节课完全交给学生自主活动。既浪费时间,学生也得不到明确的知识,更无法实现能力的提升了。
二、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
1.完成教师教学观念由控制者向主导者转变
建构高效课堂模式的最大敌人是观念落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这与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背道而驰的,是不得人心的。要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必须摒弃这些制约因素。美国的教育界有这样几句话: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教”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新型的教学结构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以“学”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作为教师,要从心理上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并把教学观念的转变真正落到实处。
2.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強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3.优化课前预习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发挥“导学案”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表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学案至少有这样几个部分:课标要求、知识点拔、学习自评,拓展延伸。“课标要求”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知识点拨”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学习自评”让学生检查预习效果。“导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
4.优化教学环节,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传统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教学反馈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传统的教学环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管形式如何变化,重在“优化”。
5.优化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关于教学手段的选用,我觉得不应该“唯传统论”,也不应该“唯现代论”,而应该“唯适用论”。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教学做法当然不足取,但传统教学方式的实效性也不能全盘否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综合利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6. 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古语云:亲其师、所以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我校本学期以来兴起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新一轮课改,在校长及科研处的指导下,我校提出了推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一学年来,各教研组努力探索这一教学模式,虽没能立竿见影,马上取得显著的效果。但经过一学年的摸索探讨,每位老师都有所收获。作为其中的执行者和参与者,我感觉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就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浅显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的几个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
转变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自主教学方式能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授课,就能吸引学生,就是有效率的课堂了。
2.重表演轻生成
表现在“常态课”和“公开课”的差异上。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学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的亮点甚至高潮。但是,在常态课上,老师们照样按老路走。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再加上部分教师信心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课前提前预设较多、少课堂生成的互动。不少公开课和常态课按教师“导演”一步一步走下来,提问按照事先的设计进行。学生就像应声虫,教师一呼,学生百应。教师死守着自己的教案思路和预设的互动,对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处都可能发生“意外”视而不见、不予理睬,就很难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冲击,更碰撞不出新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学生得不到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3.重自主轻指导
经过新课改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课堂由此焕发出灿烂的光彩,然而,冷静思考,却又发现课堂充满诸多问题,出现过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一些教师眼里,“讲”成了说教式、满堂灌、一言堂等教学模式的代名词。课堂上,教师刻意回避“讲”,唯恐被扣上“填鸭式”和“注入式”的帽子,于是,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就让班长、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大家辩论,自己却没有任何作为,不参与、不引导。既不对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活动完后进行小结,整节课完全交给学生自主活动。既浪费时间,学生也得不到明确的知识,更无法实现能力的提升了。
二、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
1.完成教师教学观念由控制者向主导者转变
建构高效课堂模式的最大敌人是观念落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这与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背道而驰的,是不得人心的。要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必须摒弃这些制约因素。美国的教育界有这样几句话: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教”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新型的教学结构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以“学”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作为教师,要从心理上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并把教学观念的转变真正落到实处。
2.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強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3.优化课前预习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发挥“导学案”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表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学案至少有这样几个部分:课标要求、知识点拔、学习自评,拓展延伸。“课标要求”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知识点拨”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学习自评”让学生检查预习效果。“导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
4.优化教学环节,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传统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教学反馈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传统的教学环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管形式如何变化,重在“优化”。
5.优化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关于教学手段的选用,我觉得不应该“唯传统论”,也不应该“唯现代论”,而应该“唯适用论”。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教学做法当然不足取,但传统教学方式的实效性也不能全盘否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综合利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6. 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古语云:亲其师、所以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