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瓦为之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hui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人吴兢的《贞观政要·卷十·论畋猎》记叙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儿:谷那律担任谏议大夫的时候,曾跟随唐太宗外出打猎。途中遇上大雨,唐太宗问谷那律:“油衣该怎么做才不会漏雨呢?”谷那律回答说:“如果用瓦来做,肯定不会漏雨。”——其言下之意是希望太宗不要经常游猎。唐太宗对他的回答大为赞赏,赏给他帛五十段,外加一条金带。
  谷那律,复姓谷那,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此人平生广涉群书,尤通经学,是当时学问最深的经学家和学者。贞观年间,由国子博士(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中分管教学的官员),升任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在这次跟随唐太宗外出打猎的过程中,碰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天忽然下雨了。而针对唐太宗“油衣该怎么做才不会漏雨”的问题,他给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用瓦来做。”
  “油衣”应该类似于今天的“雨衣”,但是,其制作材料有些不同:极有可能是用布作为基料,再涂以桐油。或许是因为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存在缺陷,所以,唐太宗打猎时候使用的“油衣”漏水了。而谷那律恐怕也未必知道怎么做才能讓“油衣”不漏水,可他却知道作为皇帝,如果在打猎一类的娱乐活动上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必然就会影响到治国理政——“玩物丧志”那可是众所周知的古训。
  谁都知道,“用瓦来做”只能是笑话,是谷那律灵机一动的产物。而他这话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让唐太宗多待在屋里少些打猎。唐太宗或许最初的反应是一愣,但他很快就该明白过来谷那律真实的用意——唐太宗的智商可不低。而从后来他对谷那律的谏言大加赞赏,而且赏给他五十段帛与一条金带来看,他欣赏的可不只是他的表达技巧,还有他良苦的用心——为政之人,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政上面。
  所以,谷那律的“以瓦为之”,真的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编辑
其他文献
母亲家是一栋上世纪90年代的自建房,这栋房子父母三四年前才搬了进去。房子一侧种了四棵芒果树,树上每年都有挂果,最大的果子甚至有两三斤重,每年收获季节就是父母和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  这段时间洗菜池总是不停地漏水,大家认为是下水道被堵了,用管通疏通剂通了公共管道,但是洗菜池依然不断地有水漏出来。  洗菜池下面光线不好,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清,我试着直接倒一盆水进洗菜池,水瞬间“哗啦”全部从洗菜池底漏
父母老了,我把他们从乡下接进城里,可家里又太小,只得在附近给他们租了一间房子。  房子是上世纪的,有些老,小区也老,但我觉得父母住那儿挺好,因为里面住的都是老人,平时可以一起打牌,下象棋,跳跳广场舞,其乐融融。  可不久后,父母却异口同声地说,房子太旧了,住着不舒服,要重新租房。  我有些心烦,推脱没时间找房。父亲说,他们可以自己找,第二天房子便找到了,“房子很新,在‘爱情公寓’里,房租也不贵,每
上世纪50年代是我的童年时期,那时生活条件不行,别说大鱼大肉了,就是炒勺一年也动不了几次,吃饭有点儿盐味儿就不错了。  旧时,家家都有咸菜缸子,劳力收了工回家,从缸里捞一根咸菜就能对付一顿饭。记得那时,父亲端铁饭碗,每月都有工资,家里条件在村里还算好的,加上母亲节俭持家,我家隔三差五还能动一下炒勺。  集市上有卖鱼末儿的,就是卖鱼剩下的碎片和腌鱼的盐粒,价格便宜,母亲经常买回家,用油炒一下,就饭吃
汉字作为一种文化非常奇妙,其奥妙在于,只要稍作改动,它们的意境可以立马大不同。比如,看上去很俗的一句话,有时哪怕只改动一两个字,其雅与俗的意境,就会立马迥异。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欣赏》一书中有记载曰:“1765年,乾隆三游狮子林,见石峰俯仰多姿、石洞剔透空灵,环境优雅静谧,写下《游狮子林即景杂叹》七绝三首与七律一首,并赐此‘真趣’匾。”“真趣”匾如今仍悬挂于苏州狮子林真趣亭内,匾的中间最上方刻有
我坐在大海岸边,看一叠一叠的浪拍打着海岸。前浪后浪循环往复。  后浪是怎样成为前浪的呢?  看着那一叠叠不断向我涌来的海浪,我发现每一叠后浪都在推动自己前面的前浪。原来,后浪成为前浪,并不是靠拖前浪的后腿,而是靠不断推动前浪的前行,而最终让自己成為了前浪。  后浪从不因自己是后浪而停滞不前、自暴自弃,因为它心里十分清楚,只有自己不断地前行,并不断地推动着他人前行,才有可能让自己跻身到前浪的位置。 
我一直這样认为,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事情是我所未知的,我必须去问个究竟。  因此就用“有朝一日”不断鞭策自己,不依赖任何人,也不羡慕任何人,我坚信最终一定笑到最后。而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好。  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过着平静、不为人注意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盛大的欢迎,也没有著书立说,更没有立碑刻石记录功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自己的价值。回首往事,只要自己是一个诚实、正直、善良的人,没有
曾經坚信总有一些东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古往今来,人们收录的山川日月,并没有多少差别,该奇崛的依旧奇崛,该皎洁的如是皎洁;百花一年又一年扮着大地的鬓钗;流云不裁剪,已是一段飘锦,环过了多少黄昏的颈脖;满天星,一庭风,司空见惯,也百读不厌。一切,经得起所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取用。  人的辽阔也是取之不尽的。别说宰相肚里撑船扬帆不在话下,纵是一个寻常人的丰饶,也能包纳百川,万事等闲。在底线
一般来说,不苟言笑的人,更容易呈现出深沉的力量。  如果这种不苟言笑是始终如一的,深沉就会变得神秘。因为久看不透,故近之必恭肃庄严,尊重也就产生了。  相反,若一天到晚噼里啪啦说个不休,首先消失的是神秘感,继而消失的是庄重感。话痨只会让人变得肤浅,别人觉得你没什么,也就不会把你当成个什么。  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你不能不说话,也不能多说话。说,是为了告诉世界你在;不说,是为了告诉世界,你的每一句话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世间第一要务,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说到吃饭,南方人喜食大米,北方喜食面粉,饼就是吃面的一种重要形式。啥样的饼能充饥?葱油饼,老婆饼,比萨饼,千层饼,荷叶饼,煎饼,炒饼,馅饼,烧饼,月饼,烙饼,举凡一切实实在在的用面粉制作的饼都能充饥果腹,能糊口吃饱,能大快朵颐。  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你买不起的饼就无法充饥,虽然看起来也是油晃晃的,闻起来香喷喷的,可是却能看不能吃,兜里没钱,还
距离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一日三餐之外,八小时工作之余,在喝咖啡、睡大觉、打游戏、玩手机的时候,不知不觉产生的。  家境、经历、教育、机遇、选择、视野和格局,这些有形无形的东西,都是左右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因素。  起点不一样,还按部就班不注意弯道超车,有差距是必然的;起点一样,产生差距是从一次次偶然、点点滴滴的积累开始的。  你一定记得:小学时,同学们的学习成绩、生活水平都相差无几,中学也都马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