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麦种子净度检验是江苏省对口单招种植技能试题之一,本文针对这一实验,根据平时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的观察,结合自己的体会,浅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麦种子; 净度; 净种子
小麦种子净度检验是江苏省对口单招种植技能试题之一,也是江苏省种植技能大赛内容之一,从2008年-2012年以来,对口单招种植科目组一直考小麦种子净度检验和主要农业昆虫的识别,笔者根据学生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这几年的种植考试经验,特对小麦种子净度检验浅析如下:
小麦种子净度检验共分为四大步骤,第一步是取样与试样称重,要求采用四分法进行小麦送检样品的分取,试样的分取是送检样品中(约600克),用分样板分取规定重量的试样。分取采用“四分法”,分样板是用长直尺约40cm,小盆中是小麦的送检样品约600g左右,先用手混匀,后倒在桌子上的一张A3的大纸上用尺子展平成正方形,再沿对角线用直尺分割一下,后把对角的两个四分之一弄进A4的纸中,不要用手抓,太慢,用250ml的烧杯称其中一个四分之一,尽量要使试样重量少于150g,减少后面的工作量,这样即可称出烧杯和试样重量,若符合145-155克之间,即可把剩余的倒入小盆中。此步骤中,学生大多易犯的错误是:1.用手抓小麦种子入烧杯中,不仅不规范而且慢。2.用手拿砝码和调游标。3.砝码盒老是会忘记盖上。
第二大步是试样分离,要求学生准确识别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保留各部分并编号,具体做法是,试样称重后,将样品倒在分析桌的大纸上,用镊子和直尺,按顺序逐粒观察鉴定,将试样分离成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三种成分,分别放入相应的容器或小盘中。
1、净种子,即使是成熟、瘦小的、带病或发过芽的且大于原来大小一半的种子单位都应作为净种子。
2、其他植物种子,鉴定原则同净种子。
3、杂质,(1)种子单位碎片为原来大小一半或不及一半的(如腐烂,压扁,压碎的种子)(2)附属物,(3)内外稃,秸秆,树皮碎片,沙粒,及其它非种子物质。
第三步是称重,即将分离后的三种成分分别用架盘天平称重,要求学生要读数准确,每一步骤完成后天平都要归零,并做好记录,注意让学生保留一位小数,且要有单位g.
最后一步是计算,计算时的注意点是:(1)核查分析过程的重量增失:将分析后的各种成分重量之和与原始重量比较,核对分析期间物质有无增失。若增失差距超过原始重量的5%,则必须重做,填报重做结果。(2)记住四个公式,写出计算公式且结果正确。如:若A为净种子,B为其他植物种子,C为杂质,则增失差(%)=[试样总重量-(A+B+C)] 试样总重量*100%,净度(%)=A(A+B+C)*100%,其他植物(%)=B(A+B+C)*100%,杂质(%)=C(A+B+C)*100%.(3)结果表示与报告:净度分析结果以三种成分的重量百分率表示,其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最后还须进行修约。先检查各种成分百分率总和应为100.0%,如果其和是99.9%或100.1%,那么要从最大值(通常是净种子部分)增减0.1%。如果修约值大于0.1%,那么应检查有无差错。各成分中,若有重量百分率小于0.05%的微量成分可略去不计,填报“微量”;如果一种成分的结果为零,须填“—0.0—”。
通过几次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操作实验技能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形成
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技能这种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是在有意识的练习中,即在自觉地改进某些动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同于在无意识中简单地反复同一活动而形成的习惯,这就告诉我们:欲获得某项技能,就必须参加反复的练习,这种反复的练习必须是有意识的。也就是说,每次练习都要有目的、要求与方法,教者要备好教案,有目的,有计划,有规范地演示动作,并在巡回检查指导中纠正学生的行为动作,学生只有模仿教师的规范动作,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提高,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才能在脑海中形成与规范动作相符的系列动作形象,获得基本技能。如架盘天平的使用就是种植学科实验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二、实验实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小麦种子净度检验这个实验,四分法取样时,技能考试大纲上要求是用两把尺子,但实际考试时,实验桌子上摆放的是一把尺子,这就要求学生要随机应变,按实际情况办事,但有的学生就不知所措。在那傻傻的等待。还有一点就是增失差计算时若超过5%,则必须重做,填报重做结果,但有的学生在那修改涂抹数据,为的是使数值不超过5%,这不符合实际,是实验中不允许的,尤其在实验考试中,应尊重事实。
三、实验实训必须注重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大批素质高、技术好、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科学知识、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智力型人才,仅仅掌握某些操作技能还是不够的,必须在实验实习课的教学中,在培养操作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开发学生的智力。
例如:小麦种子净度检验这个实验中细节很多,尤其是天平的使用上,比如用镊子调游标,用镊子捏砝码,每一步都要归零,计算上都要保留一位小数,但为什么有的学生就是会忘记?让学生考虑怎样才能不让增失差超过5%?
在实验实训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环节中去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本实验中让学生认识小麦种子的构造,关键是对小麦胚的认识。
为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实验素质,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置了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如让此实验与后面的小麦千粒重实验挂钩。在实验课上,我只是启发引导和做好组织工作,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文明与安全,这既是做实验的要求,也是做人的素质要求,还有一点就是去参加单招技能考试的考生最好都统一白色实验工作服,但注意不能带有地区,学校或显示其他身份的标识等。这样整齐划一,像模像样,一看就是“正规军”,再加上实验动作规范熟练准确,这样的“部队”怎能不打胜仗呢?
总之,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的技术成果或仪器使用,比如架盘天平的型号,分度值是多少?我们教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发明创造,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要利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鼓励学生把看到的和学到的先进技术在以后的生产实习中加以运用,最好要求学生要经常提出问题,引起讨论或争论,鼓励求异习惯,使学生思维想象丰富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3】张宪政.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关键词:小麦种子; 净度; 净种子
小麦种子净度检验是江苏省对口单招种植技能试题之一,也是江苏省种植技能大赛内容之一,从2008年-2012年以来,对口单招种植科目组一直考小麦种子净度检验和主要农业昆虫的识别,笔者根据学生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这几年的种植考试经验,特对小麦种子净度检验浅析如下:
小麦种子净度检验共分为四大步骤,第一步是取样与试样称重,要求采用四分法进行小麦送检样品的分取,试样的分取是送检样品中(约600克),用分样板分取规定重量的试样。分取采用“四分法”,分样板是用长直尺约40cm,小盆中是小麦的送检样品约600g左右,先用手混匀,后倒在桌子上的一张A3的大纸上用尺子展平成正方形,再沿对角线用直尺分割一下,后把对角的两个四分之一弄进A4的纸中,不要用手抓,太慢,用250ml的烧杯称其中一个四分之一,尽量要使试样重量少于150g,减少后面的工作量,这样即可称出烧杯和试样重量,若符合145-155克之间,即可把剩余的倒入小盆中。此步骤中,学生大多易犯的错误是:1.用手抓小麦种子入烧杯中,不仅不规范而且慢。2.用手拿砝码和调游标。3.砝码盒老是会忘记盖上。
第二大步是试样分离,要求学生准确识别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保留各部分并编号,具体做法是,试样称重后,将样品倒在分析桌的大纸上,用镊子和直尺,按顺序逐粒观察鉴定,将试样分离成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三种成分,分别放入相应的容器或小盘中。
1、净种子,即使是成熟、瘦小的、带病或发过芽的且大于原来大小一半的种子单位都应作为净种子。
2、其他植物种子,鉴定原则同净种子。
3、杂质,(1)种子单位碎片为原来大小一半或不及一半的(如腐烂,压扁,压碎的种子)(2)附属物,(3)内外稃,秸秆,树皮碎片,沙粒,及其它非种子物质。
第三步是称重,即将分离后的三种成分分别用架盘天平称重,要求学生要读数准确,每一步骤完成后天平都要归零,并做好记录,注意让学生保留一位小数,且要有单位g.
最后一步是计算,计算时的注意点是:(1)核查分析过程的重量增失:将分析后的各种成分重量之和与原始重量比较,核对分析期间物质有无增失。若增失差距超过原始重量的5%,则必须重做,填报重做结果。(2)记住四个公式,写出计算公式且结果正确。如:若A为净种子,B为其他植物种子,C为杂质,则增失差(%)=[试样总重量-(A+B+C)] 试样总重量*100%,净度(%)=A(A+B+C)*100%,其他植物(%)=B(A+B+C)*100%,杂质(%)=C(A+B+C)*100%.(3)结果表示与报告:净度分析结果以三种成分的重量百分率表示,其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最后还须进行修约。先检查各种成分百分率总和应为100.0%,如果其和是99.9%或100.1%,那么要从最大值(通常是净种子部分)增减0.1%。如果修约值大于0.1%,那么应检查有无差错。各成分中,若有重量百分率小于0.05%的微量成分可略去不计,填报“微量”;如果一种成分的结果为零,须填“—0.0—”。
通过几次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操作实验技能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形成
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技能这种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是在有意识的练习中,即在自觉地改进某些动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同于在无意识中简单地反复同一活动而形成的习惯,这就告诉我们:欲获得某项技能,就必须参加反复的练习,这种反复的练习必须是有意识的。也就是说,每次练习都要有目的、要求与方法,教者要备好教案,有目的,有计划,有规范地演示动作,并在巡回检查指导中纠正学生的行为动作,学生只有模仿教师的规范动作,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提高,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才能在脑海中形成与规范动作相符的系列动作形象,获得基本技能。如架盘天平的使用就是种植学科实验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二、实验实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小麦种子净度检验这个实验,四分法取样时,技能考试大纲上要求是用两把尺子,但实际考试时,实验桌子上摆放的是一把尺子,这就要求学生要随机应变,按实际情况办事,但有的学生就不知所措。在那傻傻的等待。还有一点就是增失差计算时若超过5%,则必须重做,填报重做结果,但有的学生在那修改涂抹数据,为的是使数值不超过5%,这不符合实际,是实验中不允许的,尤其在实验考试中,应尊重事实。
三、实验实训必须注重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大批素质高、技术好、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科学知识、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智力型人才,仅仅掌握某些操作技能还是不够的,必须在实验实习课的教学中,在培养操作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开发学生的智力。
例如:小麦种子净度检验这个实验中细节很多,尤其是天平的使用上,比如用镊子调游标,用镊子捏砝码,每一步都要归零,计算上都要保留一位小数,但为什么有的学生就是会忘记?让学生考虑怎样才能不让增失差超过5%?
在实验实训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环节中去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本实验中让学生认识小麦种子的构造,关键是对小麦胚的认识。
为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实验素质,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置了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如让此实验与后面的小麦千粒重实验挂钩。在实验课上,我只是启发引导和做好组织工作,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文明与安全,这既是做实验的要求,也是做人的素质要求,还有一点就是去参加单招技能考试的考生最好都统一白色实验工作服,但注意不能带有地区,学校或显示其他身份的标识等。这样整齐划一,像模像样,一看就是“正规军”,再加上实验动作规范熟练准确,这样的“部队”怎能不打胜仗呢?
总之,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的技术成果或仪器使用,比如架盘天平的型号,分度值是多少?我们教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发明创造,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要利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鼓励学生把看到的和学到的先进技术在以后的生产实习中加以运用,最好要求学生要经常提出问题,引起讨论或争论,鼓励求异习惯,使学生思维想象丰富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3】张宪政.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