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PVS),最初是由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和法国生物学、组织学家Robin提出的,又称为Virchow-Robin间隙[1].它是神经系统内的正常解剖结构,由软脑膜随着穿支动脉和流出静脉进出脑实质的延续形成,外界是神经胶质界膜,内界是血管外层,随着血管树一直延伸至毛细血管水平,最终胶质界膜与血管外层融合成盲端.它既是脑组织间液排出的一个主要通路,又具有一定的生理和免疫功能[2].在一些情况下PVS会扩张,在MRI上通常表现为位于穿支动脉供血区与脑脊液( cerebrospinal flu-id,CSF)等信号的,表现为大于2 mm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的结构[3] ,称为血管间隙扩大(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EPVS).只有具有典型血管形状的病变和那些沿着穿支血管方向的病变才被认为是 EPVS.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EPVS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以EPVS的发生机制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在我国,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其日益增长的发病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卒中后疲劳( post-stroke fatigue,PSF)是指卒中后自觉疲劳、乏力而影响自主
论文在深入研究当前国际上一些经典的载波频偏估计算法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几种OFDM系统中训练序列辅助的载波频偏估计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和深入分析。  本文简要
痴呆是一种老年期常见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可表现为记忆、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及视空间等功能受损,严重者可伴精神行为异常的且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的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