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社区0~6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来源 :临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传染性和营养不良性疾病得到逐步控制,伤害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影响我国儿童少年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每年约有上万儿童死于伤害,更有上千万儿童因各种伤害而受伤或致残,给受害儿童及家庭造成巨大损失。在我国0~14岁年龄组死因构成中,伤害已经成为第1位死因[1]。儿童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发生率高,后遗症较多,不仅给家庭带来痛苦,而且也会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2-3]。
其他文献
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危害健康,目前临床上对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一直缺乏有效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实
例1,男,30岁,因口干、多饮、多尿半个月,意识模糊2小时于2011年1月22日入院,无服用他汀类药物史,无剧烈运动和挤压伤史。查体:体温36.4℃,脉搏117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20/70mmHg(1mmHg=
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做出诊断,但有些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却无相应的心电图表现,这部分患者极容易误诊、漏诊,严重时患者的生命受到
<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发现显著提高了乙型肝炎的诊断水平。早期开展的血清HBsAg检测属于定性检测,HBsAg阳性表示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