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r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选茬、整地、施肥,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技术与田间管理,各项措施缺一不可。
  关键词:玉米;综合栽培;技术措施
  1 选地选茬、整地、施肥
  1.1选地选茬
  玉米适应性较广,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由于根系入土深广,茎高叶茂,且需肥需水量大,不耐酸碱。耐涝性差。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比较丰富、保肥保水性能好,ph值6~8,土壤含氧化钾l00 mg/kg土含五氧化二磷20 mg/kg土的地块。前茬应选择大豆、小麦和马铃薯茬.其次是肥沃的玉米茬。忌选甜菜、向日葵,白菜等耗肥量大的前茬:
  1.2整地
  整好地、保住墒,是保全苗的关键:玉米整地要大力推广以深松为主体的翻、松、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度:深松深度要求达到35 cm以上,在深松的基础亡进行浅翻或耙茬起垄,要求三年深松一次,要求尽量伏秋翻深松整地,同时结合整地,秋夹肥,肥料要深施,起垄后镇压达播种状态,春整地,要及早顶浆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保墒。
  1.3施种肥
  种肥就是播种时施用的肥料。供给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种肥以化肥为主,也可以施用腐熟的衣家肥。在土壤缺氮,基础用量少的情况下,使用氮素化肥做种肥;在缺磷的土壤上,以磷肥作种肥,应采取集中施用方法,便于吸收利用,还可以提高磷肥利用率和增产效果。
  种肥的施用量,优质农家肥每亩250 kg左右。如使用氮素化肥作种肥,每亩施肥纯氮1.5 kg左右。用磷素化肥作种肥,每亩用五氧化二磷1.5~3 kg。
  种肥施用时,一定要注意和种子保持—定的距离,更不可以与种子混合—起描种,避免烧籽而影响出苗。最好是沟施或穴施,这样既可以和种子隔开,又可以充分利用肥料中的有效部分,做到经济用肥。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2.1选用良种
  利用优良品种增产是农业生产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当前,生产上推广的多是单交种,以生育期长短分中晚熟和中早熟两类。优良杂交种的布局,要注意早、中、晚熟搭配,高、中、低产田选配得当。一般确定1个当家品种,l~2个搭配品种。并引进、试种l~2个接班品种。这样便于因种管理,良种良法配套,避免品种“多、乱、杂”,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2.2种子精选
  包括穗选和粒选。穗选即在场上晾晒果穗时,剔除混杂、成熟不好、病虫、霉烂果穗后,晒干脱粒做种用。粒选即播前筛去小、秕粒,清除霉、破、虫粒及杂物,使之大小均匀饱满,便于机播,利于苗全、苗齐。
  2.3种子处理
  玉米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浸种、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晒种选晴天晒2~3天,利于提高发芽率,提早出苗,减轻丝黑穗病。浸种可促进种子发芽整齐,出苗快,苗子齐。方法有冷水浸种12~24 h;50 ℃(2开l凉)温水浸泡6~12 h;用30%或50%的发酵尿液分别浸泡12或6~8 h;或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8~12 h,均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3 播种技术
  3.1播种期的确定
  一是土壤表层上5~10 cm低温稳定在10 ℃以上,田间持水量在60 %以上;二是调节玉米播种期,使玉米需水高峰与本地集中降雨期相吻合,避免“卡脖旱”及后期涝害;三是尽可能利用当地积温条件。
  3.2种植方式
  当地自然条件,除正常的垄直播方式外,还可选用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即种两垄玉米、空一垄.垄上種双行,将三条垄的保苗株数、肥料都放在两垄玉米上,留一条垄当通风透光道。
  3.3密度与播量
  玉米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一般密度为每公顷保苗6万株,迪卡250每公顷保苗9万株。机械播种的公顷播量为38~45 kg,人工播种的公顷播量为35~40 kg。
  3.4播深
  玉米播种深度为5~6 cm,要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后及时镇压。
  4 加强田间管理
  4.1前期管理
  4.1.1查田、补栽 要准备好补种用种或预备苗,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及时催芽坐水补种,出苗后如缺苗,要及时坐水补栽。
  4.1.2铲前深松趟地 出苗后,没有深松的地块要进行深松,深松后或有深松基础的地块铲前趟一犁。
  4.1.3定苗 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4.1.4补锌 发现缺锌的地块,每公顷用乐得0.5 kg或者玉米粗缩净0.5~1 kg,对水300 kg,茎叶喷雾;
  4.2中期管理
  4.2.1铲趟 在铲趟上要做到三铲三趟,细铲细趟,可起到放寒增温,消灭杂草,抗旱保墒.抗倒伏的作用。
  4.2.2玉米螟防治
  ①赤眼蜂防治:在玉米螟产卵盛期在田间放两次蜂,每公顷放蜂4.5万头。②BT乳剂:在玉米的心叶末期(5%抽雄),每公顷用2.25~3 kg的BI’乳剂制成颗粒剂撤施,或兑水450 kg喷雾。
  4.3玉米粘虫的防治
  当百株玉米粘虫达50头以上即可防治,以幼虫3~4龄为最佳防治时期。可采用人工捕杀或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每公顷用药300~450 mL,兑水450 kg防治。
  5 收获
  玉米不能收获过早,以防减产。可在完熟期收割,尽量促进籽粒后熟,增加粒重。
其他文献
一、存在主要问题  1、重建轻养,爱路、护路、管路意识淡薄。侵占公路现象时有发生。各乡镇普遍认为只要完成了公路建设,把路铺到百姓家门前,就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而且每公里有15万元的补助经费,自己基本不需要掏多少钱。同时,经过几年的建设,老百姓都尝到了修路的甜头,在集资方面也有了很高的积极性。因此,很多乡镇都把修建公路作为为民办实事和树立丰碑的大好事,而养护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根本看不出成效,更是无
本文探讨了发展无公害糜子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栽培技术上要因地制宜,抓好各项措施,如选用优良品种、适宜茬口、精细整地,增施粪肥、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
摘 要:本文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早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1 苗床准备  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是手握成团、泥不黏手、落地即散,直观指标是肥、细、松、软、厚。提倡选用菜园地,实行水稻育秧、蔬菜种植田化,既能培肥地力熟化土壤,又能培育壮秧、壮苗,缓解用
作为传统互联网的延伸,移动互联网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世界接触较多的主要互联网方式。其中AR技术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信息进行无缝衔接的新技术,逐渐被运用到大
摘 要:本文归纳了水稻种植旱育苗中存在的苗床备土过晚、清水选种、育苗操作不当、不注重防治病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稻旱育苗;问题;解决措施  水稻栽培推广旱育稀植技术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有力的推动了我省水稻生产的发展,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目前,在育苗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并加以解决。  1 存在的问题  1.1苗床备土
谷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耐干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相对稳定的特性。本文从种子、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环节讲述谷子栽培技术。
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企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企业档案记载着这个企业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本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