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中国》手稿前半部分不是方志敏亲笔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huoc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弋阳方志敏纪念馆展出一幅放大的《可爱的中国》的“手稿”,就像一面玻璃幕墙。笔者怀着敬仰的心情,逐字阅读,一種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
  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突然发现,这篇《可爱的中国》“手稿”的字体前后不一样。前半部分的字体工整、拘谨、修长;后半部分的字体洒脱、流畅,一些笔画喜欢向横处伸展。一些字写法也不同,比如我们的“们”字,前半部分写的是“們”,后半部分写的是“们”。回到家中,找出方志敏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清贫》的手迹与《可爱的中国》“手稿”进行比对,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可爱的中国》“手稿”的前半部分是他人誊写的;后半部分则是方志敏的手迹。他人誊写的部分,从题目“可爱的中国”开始,到“在N城,我看到了许多洋人,遇到了许多难堪的事情,我讲一两件给你们听,可以吗?”为止,共计3200余字。《可爱的中国》全文14200多字,别人誊写的部分约占全文的四分之一。
  方志敏入狱之初被关押在普通号,与刘畴西、王如痴、曹仰山三人同囚一室,4月下旬,转囚到“优待号”单独关押。《可爱的中国》就是方志敏转囚后完成的文稿。那么,在独囚一室的情况下,有谁能替方志敏誊写稿子呢?
  1935年6月11日,方志敏写有《给党中央的信》。信的第一部分是向中央报告越狱的准备,并请求得到援助,写道:
  自杀非我们应取的手段,我们就利用这个时机进行越狱的准备。我们这次失败,不但使我们十分伤痛,而且感到无穷的羞辱。我想,若能越狱,必用尽力量,进行工作,在最短期内,恢复损失了的军队并创造大块苏区,以赎罪雪耻!我们认为越狱是有极大可能,若得外援,可望成功。但四个月来,都找不到一人来,而中央也不能知道我们的情形,这是我们最感苦闷的事情。我在狱中并未一刻放弃宣传工作,以致看守所的官吏们严格禁止看守卫兵到我房来,怕接近我而受到我的煽动。我在此宣传了十个人来参加革命,将来可望发生作用。未能广大发展的原因,就是他们将我与许多人隔绝,不能接近。[1]
  方志敏的宣传工作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宣传了十个人来参加革命”,其中就包含高家骏。
  高家骏,又名高易鹏,浙江绍兴人,时23岁。他毕业后曾在杭州当过店员,后为找生活出路,经人介绍赴南昌参加军法处招聘缮写员的考试,被录取为上士文书。高可以自由出入方志敏的囚室,经常与方聊天。日久天长,他被方的坚贞品格所感动,对革命产生了同情心,表示愿意为方志敏做些事情。后来,他通过其女友程全昭将方的部分文稿送到上海,交给了地下党。因此,高在后来颇受到关注,不少专家找他了解、核实情况。
  黄中海先生也曾采访过高家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据高家骏回忆,“《可爱的中国》是烈士写得最早的文稿,文稿写好后,方志敏誊写过,据高家骏说,他誊写过二三页(笔者未见原件或原件照片,当未必轻信)。”[2]其实,高家骏的回忆有误。他誊写不只二三页,至少有10余页,达3200余字。
  由于《可爱的中国》送到上海交给党组织之前,就已经誊写完毕,因此很少有人提出疑问。学术界普遍认为整篇文稿都是方志敏的手迹。实际上像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方志敏文集》、2012年出版的《方志敏全集》收录的《可爱的中国》文稿 “手稿”(照片),都不是方志敏的真迹,而是他人誊写的部分。就连2019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可爱的中国》,其片名也不是方志敏的真迹。
  注释:
  [1]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7页。
  [2]黄中海:《关于方志敏的遗稿和密信转送给鲁迅的情况——兼谈〈同志的信任〉的真实性》,《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
  (在撰写此稿的过程中,得到弋阳方志敏纪念馆梁霜红主任的帮助,特此感谢。)
  作者: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教授
其他文献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了解在线课程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根据学习者的选择偏好和行为特征提供适切的服务.基于现有学习动机相关问卷,通过开放式访谈、专家征询、问卷设计、信效度检验等步骤生成在线课程学习动机调查量表,结合人口统计学信息、学习行为、用户体验等信息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在线课程学习动机概况,探讨了学习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在线课程视觉特征、可用性和支持服务对学习动机类别和学习动机的强化、迁移的预测作用,为优化在线课程资源和服务、强化在线课程学习动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