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成了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和继续深造学习的毕业生的出路做了简略研究,以促进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就业这个至关民生的重要课题也愈发的复杂,“就业难”涉及社会每一个工作层面,牵连到社会每一个群体,无论从事金领、白领还是蓝领,就业之路已然不是畅通无阻,就业过程中受阻仿佛也成了一种常态。然而面对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面对就业队伍越来越壮大,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据统计2016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65万人,较2015年增加16万人,毕业生的就业出路早已不容忽视,更值得深入研究、不断探讨。“今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中职毕业生,仅这两项新增就业人数达1200多万。”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2.报考国家及地方公务员
每年都有面向应届毕业生开展的公务员招录考试,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考,选择专业时要掌握技巧。
(1)尽量选择有专业要求的岗位报考。这样不仅有专业优势,而且可以减轻面试负担,大大提高成功的几率。不要轻易选择无专业限制的岗位,一般这种岗位报考的人很多,竞争也大。
(2)不要受招用岗位人数的误导。许多人更愿意报考人数招用多的岗位,可是往往很多招用人员少的岗位不一定报的人就多。
(3)毕业生要根据自身情况考虑岗位的报取。不要只看到报考岗位的表面,要分析自身需求,这样才能增加入选机会。
3.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就业
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高校毕业生要积极响应。去西部就业可以得到更大的施展本领的舞台:西部地区人才奇缺,掌握了现代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很容易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实现人生的抱负;可以增长阅历和见识:西部地区有优美的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在西部地区接受锻炼,可以大大增加自己的阅历和见识,为自己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下,开发西部就是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毕业生在服务西部的同时也拥有更多创新的机会,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开发自身潜能。毕业生在解决工作岗位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安排住房、可以在一线城市落户、获得岗位补贴等。
4.适当转战二、三线城市就业
在一线城市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毕业生可以适当考虑转战二、三线城市就业。其中重庆、深圳、西安等城市的雇佣前景超过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这预示着二、三线城市将给求职者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对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崛起”,许多二、三线城市的经济迅速增长,更多的就业岗位得到开发。这些城市仍旧能给新兴产业带来发展机会,就业景气程度较高,生活环境良好、工作压力明显低于一线城市。面对生活节奏飞快的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生活质量更适合刚刚毕业的高校学生。 5.考虑选择中小企业磨炼自己
与其在知名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按部就班,不如到中小企业磨炼自己,寻求发展机会。多数人看重企业规模、知名度,却忽略了在其中工作的压力巨大与晋升时间的漫长,如果没有机会入职待遇优越或者工作相对稳定的企事业单位,还不如到中小企业备战,这里与大企业相比其发展空间更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多,对于斗志昂扬的年轻一辈,更有利于积累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模式,更能激发斗志。
6.寻求机会自主创业
有条件、有想法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团结在一起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毕业生可以通过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中心进行创业培训,在创业工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及时邀请到专家,得到指导;国家有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毕业生可以在户口所在申请:在经营场地,小额贷款等方面都可以享受到最大优惠。
“互联网 ”的跨界融合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推广对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呈现出较好的就业趋势。毕业生充分利用“互联网 ”进行自主创业,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商家交流经验,与买家进行沟通。开发网络店铺,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还省去了专门的经营场地,既省时又省力,更适合大多数80后、90后上网购物的需求,不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落实,也迎合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四、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出路分析
每一个毕业生的追求不尽相同,还有的人不愿走出校门,更愿意继续深造,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考研读博,最终的目的还是找到一个称心如意、最大程度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首先,暂不就业的毕业生要更加慎重选择院校和专业,要有长远打算,从一开始就要着眼于当前社会形势,有目的地选择专业,坚持自身需求与社会需求并重的原则。
其次,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毕业生在考虑自身意愿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市场需求,均衡分析各方面利弊,要做到一专多能,把自己培养成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面型人才,不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工作,以便毕业后能够尽快找到满意工作。
再次,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是一条值得深入研究、能够较好解决毕业生步入社会问题的关键。在政府支持帮助、高校缜密安排、毕业生自身充分认识形势的条件下,应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促进毕业生就业,相信高校毕业生将有一条光明、无忧的就业路。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就业这个至关民生的重要课题也愈发的复杂,“就业难”涉及社会每一个工作层面,牵连到社会每一个群体,无论从事金领、白领还是蓝领,就业之路已然不是畅通无阻,就业过程中受阻仿佛也成了一种常态。然而面对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面对就业队伍越来越壮大,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据统计2016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65万人,较2015年增加16万人,毕业生的就业出路早已不容忽视,更值得深入研究、不断探讨。“今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中职毕业生,仅这两项新增就业人数达1200多万。”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2.报考国家及地方公务员
每年都有面向应届毕业生开展的公务员招录考试,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考,选择专业时要掌握技巧。
(1)尽量选择有专业要求的岗位报考。这样不仅有专业优势,而且可以减轻面试负担,大大提高成功的几率。不要轻易选择无专业限制的岗位,一般这种岗位报考的人很多,竞争也大。
(2)不要受招用岗位人数的误导。许多人更愿意报考人数招用多的岗位,可是往往很多招用人员少的岗位不一定报的人就多。
(3)毕业生要根据自身情况考虑岗位的报取。不要只看到报考岗位的表面,要分析自身需求,这样才能增加入选机会。
3.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就业
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高校毕业生要积极响应。去西部就业可以得到更大的施展本领的舞台:西部地区人才奇缺,掌握了现代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很容易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实现人生的抱负;可以增长阅历和见识:西部地区有优美的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在西部地区接受锻炼,可以大大增加自己的阅历和见识,为自己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下,开发西部就是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毕业生在服务西部的同时也拥有更多创新的机会,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开发自身潜能。毕业生在解决工作岗位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安排住房、可以在一线城市落户、获得岗位补贴等。
4.适当转战二、三线城市就业
在一线城市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毕业生可以适当考虑转战二、三线城市就业。其中重庆、深圳、西安等城市的雇佣前景超过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这预示着二、三线城市将给求职者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对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崛起”,许多二、三线城市的经济迅速增长,更多的就业岗位得到开发。这些城市仍旧能给新兴产业带来发展机会,就业景气程度较高,生活环境良好、工作压力明显低于一线城市。面对生活节奏飞快的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生活质量更适合刚刚毕业的高校学生。 5.考虑选择中小企业磨炼自己
与其在知名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按部就班,不如到中小企业磨炼自己,寻求发展机会。多数人看重企业规模、知名度,却忽略了在其中工作的压力巨大与晋升时间的漫长,如果没有机会入职待遇优越或者工作相对稳定的企事业单位,还不如到中小企业备战,这里与大企业相比其发展空间更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多,对于斗志昂扬的年轻一辈,更有利于积累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模式,更能激发斗志。
6.寻求机会自主创业
有条件、有想法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团结在一起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毕业生可以通过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中心进行创业培训,在创业工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及时邀请到专家,得到指导;国家有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毕业生可以在户口所在申请:在经营场地,小额贷款等方面都可以享受到最大优惠。
“互联网 ”的跨界融合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推广对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呈现出较好的就业趋势。毕业生充分利用“互联网 ”进行自主创业,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商家交流经验,与买家进行沟通。开发网络店铺,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还省去了专门的经营场地,既省时又省力,更适合大多数80后、90后上网购物的需求,不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落实,也迎合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四、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出路分析
每一个毕业生的追求不尽相同,还有的人不愿走出校门,更愿意继续深造,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考研读博,最终的目的还是找到一个称心如意、最大程度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首先,暂不就业的毕业生要更加慎重选择院校和专业,要有长远打算,从一开始就要着眼于当前社会形势,有目的地选择专业,坚持自身需求与社会需求并重的原则。
其次,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毕业生在考虑自身意愿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市场需求,均衡分析各方面利弊,要做到一专多能,把自己培养成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面型人才,不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工作,以便毕业后能够尽快找到满意工作。
再次,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是一条值得深入研究、能够较好解决毕业生步入社会问题的关键。在政府支持帮助、高校缜密安排、毕业生自身充分认识形势的条件下,应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促进毕业生就业,相信高校毕业生将有一条光明、无忧的就业路。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