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评价标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p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当,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课堂效率。在新课改下,历史教科书仍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需要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性地运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线索、基础蓝本,依据学生的实际,向内发掘深度,向外拓展广度。
  一、活用历史教材,实现教材重组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材观,将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引子”,结合教學目标的需要,对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例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开元盛世”》的要求是“知道‘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非常笼统和简单,令人难以操作。而《评价标准》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下):
  《评价标准》对《“开元盛世”》一课正文部分的两目要求分别列出来,并按照学生应该掌握的程度分为“知道与了解”“理解与运用”“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依据《评价标准》,笔者对《“开元盛世”》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突出“盛世经济的繁荣”这一重点,并把“开元之治”作为繁荣的原因,在学生知道“盛世经济的繁荣”表现后再探究原因。
  在《“开元盛世”》一课中,教材共三目,即 “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和“唐朝的衰亡”。 在依据《评价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后,笔者按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二次加工,做到活用教材,实现重组。采用的教学过程如下:诗歌赏析,设疑导入——追根溯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提高——对比分析,认识农业,化解难点——艺术赏析,了解手工业——图说历史,认识长安——感知繁荣,探究原因——归纳总结,解释概念——对比现象,评价人物——联系现实,延伸升华。通过重组,使教材结构得以优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文本资源价值也得到提升。
  二、创新运用教材,加强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自己归纳,但新教材在一些部分的处理上还有旧教材的痕迹。因此,教师要创新运用教材,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开元盛世”》一课中,《评价标准》对“开元之治”一目提出的要求是“列举唐玄宗治国的主要举措”,主要有 “任用贤才”“重视吏治”和“提倡节俭”三个方面,这是本课主题“开元盛世”出现的政治原因。按照教材的编排,教材把唐玄宗的每项改革措施介绍后,再举例进行说明。笔者认为,这种设计未能把教材的优质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对其使用是 “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不能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在笔者设计的“感知繁荣,探究原因”这一环节中,针对唐玄宗治国的三个主要举措对教材资源进行创新运用,选取了教材中的一张图片两段文字资料(如下):
  材料一:图1《唐玄宗走马任姚崇》
  材料二:“唐玄宗曾将新选任的二百多名县令召到京城亲自面试。其中只有一人令玄宗满意,让他走马上任;其余不合格者,有的放回重新学习,有的留任原职。”
  材料三:“开元初年,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针对第一个措施笔者选取了图片“唐玄宗走马任姚崇”,并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部分的楷体字内容,思考这件事情说明唐玄宗有什么特点,很自然地得出唐玄宗“任用贤才”的结论;针对第二个举措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二,有的学生在阅读后认为 “唐玄宗真严格,对九品芝麻官都亲自出马啊”,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得出第二个“重视吏治”的措施;第三个举措笔者选取了正文部分的材料三,学生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也能得出“提倡节俭”的结论。这样通过充分挖掘教材的优质资源,用活了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史学态度。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我校2009年5月承担了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德育重点科研课题《阅读引领成长: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研究》的研究,课题组经过二年的实践与探索,于 2011年7月顺利结题。至此,我校基本形成了以学生自我需求为主的阅读习惯养成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阅读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由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习惯培养的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必要性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而儿童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年龄期。应该在小学阶段不失时机地让儿童形成一些使他们终身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
这几年,在学校的倡导下,我用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和讨论,并学会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参与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尽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均衡分组  在学校的支持下,每班都分成若干个四人学习小组。一般来说,先将学生按能力水平
现代教育绝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播与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握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上述思想的一种学习方式。  历史教师的教学是要还原历史的真实,但也要刺激学生的创新性。历史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充分挖掘学习个体的内在潜力,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为了深入探索历史研究性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在学校举行“里水地区
一、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珠海市2001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2002年8月,合并原六乡月坑、沙栏、虾山等 13 所周边学校。在职教师57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8人,占教师总数的84.2%。当前我校教师队伍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虽然我校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教师人数的87.7%,但这些大专、本科学历绝大多数是通过函授、电大或自考取得的。有一部分教师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
一、加工生活素材,将语法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案例】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在恰当的情景中熟练使用反义疑问句。  教学内容:反义疑问句  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  1. 教师首先展示儿子Jo的不同照片,让学生用反义疑问句谈论照片。  2. Get the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hot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专家认为,学习一门第二语言,就意味着学习这门语言的词汇(Gass,1999)。教育部2011頒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五级词汇要求学生能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特征,说明概念”。词汇和语境是相互依存的,教师只有将词汇教学融入语境之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词汇的确切含义和用法。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
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
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
不少教师为了把一个个知识点系统地教给学生,总是习惯于微观审视。“在小缝里一点一滴地抠”,嚼烂揉碎,惟恐不周,集中力量“深挖洞”。一旦学生提出与所备的答案不同,或有比较奇特的看法时就大惊失色,导致课堂的教学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  一、想象力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在他们的眼里,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地奇怪而有趣,而这些往往成为他们想象的源头。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只要适当地加以鼓励并给他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