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大佛爷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cis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人们,大多都信奉南传上座佛教,一直有家中男丁出家当和尚的传统,时间长短视乎个人意愿,自治州的村寨都会修建缅寺,寺庙内的和尚由小和尚、大和尚、小佛爷、大佛爷及住持组成。而近年来,由于外界文化的冲击,坚持出家当和尚传统的人慢慢变少,不少寺庙内,甚至仅剩住持一人,如今的和尚数量和以前比起来少了很多了。
  12岁的小和尚帕罕尖在傣族自治州猛龙镇的一家佛寺内出家,他9岁那年,父母希望遵循传统,让这个家中唯一的男丁出家。对于这样的决定,一开始帕罕尖并不反感,而几年下来,寺庙的生活渐渐给他带来困扰,例如不自由。帕罕尖像所有同龄人一样,也上学,但由于出家的原因,帕罕尖需要吃住都在佛寺,上学的时候他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要待在寺庙内,出门要跟住持报告。
  在佛寺的生活其实很简单,早上8点多钟起床诵经,然后一整天的时间都可以自由活动,晚上7点左右再到佛像前念一次经书,然后帮忙清扫一下寺庙内的落叶,一天就结束了。寺庙内还有无线网络,大部分的时间里,帕罕尖的目光都聚焦在手机屏幕上。
  两年的出家生活,帕罕尖还学会了如何打麻将,空闲时他会坐下来和同在寺庙中的其他和尚打麻将消磨时间。在猛龙镇内,像帕罕尖这样还遵循传统的小和尚并不多见。但对于未来,帕罕尖并不担心,他的父母与他在一开始就达成了共识,出家只是一个经历,将来肯定会还俗。
  另一位和尚都应叫,今年已经45岁了,出家34年。11岁那年,都应叫跟随所在的新曼娥村内的许多同龄人一同前往布郎山出家当和尚,那时候人多,寺庙很热闹。但到了后来,大家的年龄都到了18岁左右,小伙伴们就相继还俗,结婚成家。
  都应叫在出生仅两个月的时候,因为父母疏于照料,他的双脚被滚烫的开水烫伤,从此落下了残疾,行走不便。他也曾动过还俗的念头,那是因为在村寨里交了一个女朋友,女朋友希望他能还俗,他也想还俗结婚成家,但是深思熟虑后都应叫决定放弃还俗的念头继续当和尚,因为他认为自己并不拥有像常人那样的劳动能力,即使成家也没有能力带给妻子美好的生活,遂决定放弃。这一坚持,就是30年。
  都应叫说,自从1997年开始,村寨就没有愿意长期出家的和尚了,大部分都是来了几个月就走。3年前,寺庙里终于只剩下了他一人。由于腿脚不便,都应叫实在没有独自守护寺庙的能力,他前往缅甸,请回来了3名小和尚帮忙。但是来自缅甸的小和尚也在寺庙中待不久,在将来都应叫仍然会面对着寺庙只有他一个人的困境。
  1994年出家的都捧,至今也出家21年了。随着发展旅游业,许多旅游景点陆续在都捧的村寨里建成,以及村民们大量种植香蕉树以及从事橡胶业,村寨变得相对富庶。从2003年开始,村里的男丁作为重要的劳动力,需要回家帮忙挣钱,寺庙中出现了一波还俗潮,出家的男丁也急剧减少。2008年开始,村寨里唯一的和尚便只剩都捧一人了,从那时候开始,都捧便成为了寺庙中的大佛爷。
  都捧将没有小孩愿意出家的原因归咎于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村寨当中的小孩都去上学了。随着村寨中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把小孩供到大学、研究生、博士都不再是难事,而出家当和尚还需要学习用傣文诵经,对于小孩而言,是一项没有太大价值的负担。
  没人愿意长期出家,对都捧来说是件让他十分头疼的事,因为作为村寨里的最后一个大佛爷,还俗的念头一直围绕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都捧说,把经书念得再通,确实是会解除烦恼,但是长期不能接触外面的世界,同龄人在说些什么自己也不懂,他不能接受。
  3年前,都捧第一次向村民提出想要还俗的念头,村民们极力挽留,因为都捧的离开意味着村寨里就没有和尚了,寺庙将无人照料,如果要将这座刚耗费一百多万元修缮完全的寺庙交给外人,他们并不放心。村民甚至集资给都捧买了一台车,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的名字也写的都捧的名字,都捧只好答应等到继承者的出现再离开。
  都捧自己也很纠结,一方面自己已经在寺庙中生活了长达21年,情感上很难舍弃;另一方面,自己越晚离开寺庙,就意味着越跟社会越脱节。
  都捧在上学的时候十分沉迷影像,他一直希望自己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传媒公司,看着村寨的旅游业以及房地产的发展,他想抓住这一个机会。事实上他在两年前就在做准备,每年都会用大部分收入购置器材,目前为止已经购置了打印机、单反以及DV。培养一个合格的继任者成了他目前最急迫的事情,但是事情的发展丝毫不顺利。
  很多西双版纳的和尚都面临着类似都应叫和都捧那样的困境。“谁能保证过了10年、20年,等我们这帮人都相继离开后,西双版纳还依然会有本地的和尚在呢?”都捧在寻找继任者的路上已经等待了3年,还俗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还要等多久,没有人知道。
其他文献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毛泽东的毕生追求。他认识到,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建立起人民群众自己的国家,使人民群众成为统治阶级,也就是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国
当代中国企业伦理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革命化、探索与借鉴、培育等阶段,当代中国企业伦理不仅从政治伦理中分离出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相适应
中国大学生是承载家长和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近年国内大学里出现的一些虽不普遍却也并不罕见的令人担忧的负面现象,唤起世人对如何构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
为进一步帮助特赦未成年犯,近段時间以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检察院未检科干警开展了特赦未成年犯回访帮教活动。  在该区鸭池镇的帮教现场,几名特赦未成年犯和我们检察干警聊起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时引起大家的阵阵掌声,特赦未成年犯小陈因为之前不懂事,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被关押,被特赦后,小陈在当地车管所找到了工作,工资收入也不错,在谈到之前犯下的罪过时,小陈非常后悔当初的不该,这次给了他重新做人的机会
今年以来,河南省南乐县检察院按照《刑事诉讼法》、高检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及《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的相关规定,采取四项措施规范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强化硬性目标,明确着力要点。为避免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流于形式,该院结合办案实际5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探讨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确保取得实效的途径和方
《丽姬娅》是爱伦·坡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主人公丽姬娅是一位美丽、博学、意志力极强的女性,因此有人认为,该文本表现了坡与当时社会有所不同的新型女性观。其实,仔细阅
冬飞就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因此我更愿意以第一人称视角来与你分享这段独特的手记:  我叫冬飞,今年28岁,平常人们称呼我为“冬少”。我今天坐在这里,想和你们谈谈在我生命中如同太阳的父亲是如何从骄阳变成落日的。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在他的影子下活得很累,人家看见的是我背后的光环,而我一抬眼却全是阴影。以前他们总是叫我“冬局他儿子”,如今我被人称作“落日的后裔”。  小学的时候,我刚到班里,老师问我:“
"私产入宪"意味着民企作为"权利主体"人格的真正确立.民企及其业主将以完全的独立人格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将以"权利主体"的身份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