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象教学就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来进行跨领域、多学科的融合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处理事务的通用能力和横贯能力。本文在分析职业院校开展现象教学意义基础的上,以综合性、应用实践性较强的商务谈判课程为例,进行了现象教学活动的探索实践,通过活动前后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现象教学法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通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现象教学 职业教育 课程 教学方法
  课 题: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经管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171006604B)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逐渐转变成以专业技能为核心,职业通用能力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应注重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具备适应各种岗位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现象教学法是一种跨学科的融合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将来适应各领域工作横贯能力,例如思考与学习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7种着眼于未来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参与各项事务工作的能力。
  一、现象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当今,我国正在进行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即职业院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是全方位的,不仅是专业技能知识,还需要有其他方面的技能,如沟通与交流、学习与创新、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这些是胜任任何工作岗位都需具备的基本能力,能较大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职业院校课程教学,采取了多种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但这些方法的应用实践还不充分,而现象教学模式所实现的横贯能力与上述方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养。
  目前现象教学法在我国职业技术教学中还没有具体的应用探索,但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之间知识的整合迁移能力和横贯能力、配合专业技能深度培养的纵向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在未来拥有适应各种工作岗位、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在学生的培养目标方面,采用现象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现象教学模式的构建
  1.现象教学法的设计
  现象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设计指的是在现象教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出相对稳定的教学框架和教学活动,现象教学法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确定主题阶段:教师 学生→沟通 引导→社会现象→确定主题;前期准备阶段:学生→相关科目一 相关科目二 ……→搜集资料,教师→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集中培训;集中讨论阶段:学生主题讨论 教师点评讲解→活动评价。
  该结构主要根据所学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结合当下某一社会现象或热点问题,由教师和学生讨论提出一个教学活动主题,分析这一主题可能涉及的学科与课程,根据所學课程与主题相关交叉课程进行教学分解,形成所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融合式教学。在主题活动中,由学生根据事先拟定好的主题进行现场模拟或集中讨论,教师根据现场实际对活动进行点评,学生交流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课程学习的知识迁移和横贯能力的目的。
  2.商务谈判课程应用现象教学法的探索
  商务谈判技能是财经商贸类、管理类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应用性能力,很多职业院校的一些专业根据培养需要设置了商务谈判课程,涉及商务礼仪、公共关系、营销学等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强调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课程,相关交叉课程较多,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现象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根据现象教学设计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分成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确定主题阶段。教师和学生根据最近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根据讨论最终选择和课程相关的热点问题“中美贸易摩擦”,根据这一热点问题,教师和学生交流提出了本次现象教学活动的主题——“赴外商务谈判”,对主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后,得出主题活动融合的交叉课程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商务礼仪等。
  (2)前期准备阶段。根据确定的主题,学生在课后分组进行相关交叉课程所需资料收集和整理,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和教师沟通交流。对主题所涉及交叉课程的教师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包括关于主题活动的备课、教学融合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估和解决方案、教学活动结束后的评价机制等。
  (3)集中讨论阶段。根据之前确定的主题,分组讨论并进行现场情景模拟。按照活动前将学生分为主场组和客场组,按照活动主题和课程内容分解的模块,主客场组进行讨论,其中包括摩擦的原因分析、商务谈判的准备和计划工作、引起摩擦的市场核心问题等内容,讨论结束后,得出解决此次业务摩擦的最终方案。教师在讨论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涉及的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讲解和点评;学生对活动发表看法,总结收获和不足。
  3.商务谈判课程现象教学法的结果分析
  笔者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在2018年的同一学期同时担任某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的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工作,尝试应用了现象教学法。在开展现象教学活动前,对参与的学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得出在教学主题活动开始前,大部分学生对现象教学法这一教学方式很有兴趣,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同时也认为主题活动需要团队协作,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对参与其中的132名学生进行集中访谈,得到了正向反馈。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现象教学使得本来枯燥的学习内容增加了趣味性,并且这种融合式的跨课程教学在促进本学科和课程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诸多职业通用能力,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现象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现象教学法在对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或学科的教学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现象教学有较高实用性,为了更好地在职业院校综合性课程中应用现象教学法,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科学整合教学内容
  现象教学法是一种实现多学科、多课程交叉学习的教学方法,其作用是培养多领域通用的横贯能力。职业教育所设的学科与课程中,很多课程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也涉及多元交叉学科与课程。将现象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需要对所学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模块化分析,将内容按照教学计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根据模块结合当下社会现象和热点,确定相应的教学主题,并针对主题分析出所涉及的交叉学科,进而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融合式的教学内容。
  2.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现象教学活动实现的必要基础是活动参与者,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沟通。搭建网络共享平台有效突破了师生在时间空间上的交流限制,实现了授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及时便捷的沟通联系。确定教学活动主题前,可以在网络共享平台上交流探讨确定主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时,教师随时提供建议和帮助;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师生也可以在平台上交流感想,进行评价。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提升了师生间的信息沟通效率。
  3.完善教学环节及评价机制
  现象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要突出学生的引导、教师的辅助作用,需要学生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理解,除了学生自主地搜寻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外,授课教师也应该及时指导,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善于创新和研究,采取包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生活实践及现象教学法等在内的各种教学方法。最后要对现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現进行评价,作为这门课程评价的一个指标,计入期末总成绩中,完善并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四、小结
  本文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探索了现象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采用现象教学法,授课教师不再是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是作为一个辅助的角色,将活动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平台,激发他们的潜力。通过现象教学活动,融合多门课程进行整合教学,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对他们知识迁移能力和横贯能力都有一定的锻炼,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团队协作的意识,而这些能力和意识恰恰是日后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所以现象教学在培养学生各领域都通用的横贯能力、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方面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现象教学法模式的应用不是独立的,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进行相应的改革或调整。
  参考文献:
  [1]冯惠敏,郭洪瑞.芬兰国家核心课程改革中横贯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10).
  [2]刘勇.让核心素养落地—芬兰“现象教学”实践探寻[J].教育科学论坛,2017(19).
  [3]包翼.现象教学法与项目化教学的比较及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
  [4]段淑梅,张纯荣.基于实践教学的《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22).
  [5]陈式华.现象教学—芬兰2016教改新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1).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适合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学校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笔者学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探索,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适合的职业教育 五年制高职护理 课程改革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
徐新明编译    美国威斯康星州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现年51岁的威利阿姆兹先生是闻名遐迩的超记忆大师,他以独树一帜的高超记忆力风靡美国,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但超凡的记忆力并不是能幸运地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这一天赋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记忆力也会相应衰退。“年龄一过25岁,其记忆力就开始衰退。”哥伦比亚大学的斯莫尔教授坦言。  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记忆力不仅会不断衰退,
眨眼之间,我与学生便有了江长水阔的距离,那是时间河给我们划定的界限。  N年前一个夏日,手执省教委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办签发的一纸派遣证,我入校做了教师,当时,班上的学生,有一半年纪比自己还大,课后,都没大没小的涌到我的单身宿舍,打打闹闹,煞是亲热。一年一年,时光流逝,学生永远是那么大,而自己的华年无情地老去,顿觉岁月严酷,眼前人不老,自己身已衰。现在,我心安理得地叫我的学生为孩子,他们都是生于上
摘 要:名师工作室建设已成为促进广大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笔者以南亲江工程测量工作室为例,从进一步推进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创新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强化工作室名师正向引导力,大力推动全体成员共生共长;推动创建职业教育名师联盟,更好地发挥工作室示范作用;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建“小师傅制”职业教育模式;推进人才培育“孵化”工程,不断扩大名师工作室影响力等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
刚进行完的制图考试有一道试题:“已知A点的水平投影且A点到H面的距离为20,B点到H面和W面的距离相等,直线AB长10,求作直线AB的三面投影。”这是一道多解题。试卷刚完成初稿时就引起了争议。有的老师认为试题多解不严谨,学生答题时会无所适从。有的老师认为这样的题目除了考查学生制图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考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的老师认为:产品设计的过程绝对不是“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方程”的过程,考试是对学
摘 要:学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引领人才培养工作。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简称“富阳职高”)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完善人格、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以“桥”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推动职业化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社会发展。本文在“桥”文化体系架构实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桥”文化引领下的人才培养路径及实践思考,以此为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育
误读一:伊朗人恨死美国    德黑兰的一家超市里,摆满了各种包装的当地产可口可乐。  “伊朗那边是不是很危险?”“他们是不是特别恨美国人?”每次国内的朋友问起这些问题,我都要耐心地解释半天。  西方媒体对伊朗的报道往往喜欢带着有色眼镜,大多数国内媒体又很容易“跟着西方走”。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媒体上的伊朗总是充斥着暴力性质的“反美”、焚烧美国国旗的游行示威等等。其实这种报道往往脱离伊朗普通民众的生活
●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  教师李成交喜夺全国说课大赛一等奖  2010年12月14~16日,2010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在广州举行,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信息教研组教师李成交在本次大赛中喜夺一等奖。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近百所中职学校的102位教师参加,广东省共派出9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选手抽签分为4个小组,每位选手按签号先在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说课,然
随着我国职教领域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开发成为考量教师的标志之一。也就是说,教师在职教课程改革中,既要上好一堂课,又要开发一门课。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实现上好一堂课与开发一门课的双赢,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实现途径,对学校课程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上好一堂课与开发一门课的关系  课程包括文本的课程——教材,也包括实施的课程——教学。在课程研究者们看来,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
它就像是一个坚强的战士,那用力挺直的身躯,矜持而严肃地走路的样子,让那些受伤士兵感动得泪流满面,并成为残疾士兵眼中的“心理医生。”    在2008年末的一期美国《人物》周刊的封面上,其封面“人物”竟是一只狗,这种破天荒之举让世人大跌眼镜。令人更为不解和困惑的是,就连严肃的《华盛顿邮报》,也对这条狗作了这样的生动描述:“它是降临在浮躁的美国的一种力量;它是笃定而欢快地照耀在任何一位迷失者前方的一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