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节日活动中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zhan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民间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节日活动时,挖掘并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能够营造一种真实的节日氛围,能有效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认识与感受。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节日活动有助于幼儿了解祖国的节日文化,感知、体验传统节日热烈、喜庆的氛围,领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挖掘幼儿的创造力和潜能。

一、幼儿园民间节日活动中利用家长资源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节日活动中,我们根据每个节日的特点,利用家长资源在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和体验节日文化,感受节日的氛围和团圆的意义。
  节日活动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因此,丰富的材料准备是幼儿园民间节日活动开展的前提与保证。材料收集仅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不够的,充分发挥家长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到更多的與节日有关的信息和物质材料,使活动顺利进行。
  如在大班端午节活动中,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通过画粽子、包粽子、吃粽子等感知节日气氛,和家长一起,收集并尝试制作香包。在家长的支持下,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民间节日的丰富多彩。可见,良好的家园合作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力的助推器。

二、幼儿园民间节日活动中利用家长资源的有效方法


  民间节日是一种社会性文化,其风俗习惯与社会、自然和人密不可分。因此,幼儿园开展民间节日活动时,挖掘并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不仅符合生态教学观的教学理念,还能营造一种真实的节日氛围,有效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认识与感受。
  (一)建立家长资源库,开发丰富的活动资源
  民间节日活动既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家庭文化。幼儿园只有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才能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文化内涵。因此,建立家长资源库,挖掘各种节日活动可利用的资源,并不断进行更新,是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的一项重要保证。
  在开学初及节日活动之前,我们都会利用家访、调查表等形式了解家长的兴趣、特长等。针对每个不同的节日活动,我们都会让家长填写自己能够提供的资源,并尽可能将家长资源拓展到亲朋好友,甚至更广泛的范围。然后,我们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筛选出有价值、有实效性的资源,并作为资源信息,分别纳入各个民间节日活动的计划之中。我们还将全园的家长资源进行整合,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年龄段幼儿中,使全园的家长资源得以共享。
  例如,我们班本学期开展的民间活动是腊八节。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电话信息等方式了解幼儿和家长对这个节日的熟悉程度。然后,通过寻找家长资源,我们发现有位家长是民俗节日研究的爱好者,便邀请他给幼儿作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以及发展史的介绍。我们还邀请会烧腊八粥的奶奶们一起来学校,给幼儿介绍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包括材料的选择、烹饪的方法等,让幼儿对节日有真切的感受。
  此时,家长便是幼儿完成任务的协助者,他们在调查与收集过程中,也丰富了对节日文化的了解。
  (二)开展大观园活动,加强家长对民间节日文化的全面认识
  在开展民间节日活动中,开发、利用家长资源的同时,更应增强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他们只有对节日的意义理解透彻,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民间节日活动中。于是,在每个节日来临前,我们都会在班级群里进行宣传,让家长了解节日信息,以此引导幼儿进行与节日来历、风俗有关的讨论,并鼓励幼儿回家进行调查与收集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家长全程参与,既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又能够加强对节日文化的了解。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家长们参与调查和收集资料的过程,学校还在每个班级都招募家长志愿者,作为学校民间节日的宣传大使,可以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例如画海报、讲民间小故事、玩民间小游戏、民间节日大舞台等。不仅家长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还带动着幼儿也投身于民间节日活动中来,整个幼儿园都洋溢着民间节日的氛围,让家长、幼儿和教师都更进一步地了解节日文化。
  (三)开展家园互动活动,助推民间节日活动顺利开展
  在组织民间节日活动时,教师应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教师应该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发挥在家园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家长、不同情况给予具体指导。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会通过微信、QQ、电话或者家访的形式具体介绍活动的时间、流程及需要配合的方面和要求。当然,我们也会开设“家园互动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以便知晓节日活动中的各项安排是否合理,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及时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状况。家园互动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幼儿园民间节日活动中利用家长资源的互动形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轻松、愉悦、自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幼儿园节日活动和家庭节日活动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使家园合作成为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带给幼儿全面深刻的节日体验。
  春节是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我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迎新年活动,例如大扫除、贴春联、拜大年、讨压岁钱、包饺子等。为了让幼儿感受更浓郁的过年气氛,我们在每年寒假前都会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以照片、视频、绘画等形式记录下节日的点滴,促使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节日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具细微的任务。”民间节日活动更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统整各方资源,形成教学合力,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充分挖掘和开发家长资源,使民间节日文化得以传承。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绘本起源于西方,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是国际出版界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在亚洲,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引进绘本较早。21世纪初,中国大陆开始大量引进并推广绘本阅读。目前,绘本已成为国内家庭最常见的幼儿启蒙读物。  “绘本”一词取自日语“绘本”,意思是“画出来的书”。书上以图画为主,但是也会配有少量的文字。绘本题材广泛,很多绘本既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人阅读,但总的来说,它更适合幼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在劳动中获取智慧,在智慧中提升劳动的品质。劳动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当今社会,劳动教育相对滞后,学生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甚至鄙视劳动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一、劳动教育的途径  面向学生的劳动教育应该以班级为中心,只有立足班级,劳动教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当然,仅仅依靠班级来进行劳动
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能够开阔幼儿的眼界,让幼儿学会利用数学去看待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念是将数学生活化,在“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下,通过生活化的活动让幼儿获得数学核心经验,学会应用数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在幼儿园开展喝水记录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数学核心经验,让幼儿学会主动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并加以应用。在开展喝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去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内涵  伴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倡导游戏精神成为当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有利于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幼儿学习的热情,有利于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独立,学会关注他人,获得情感的体验与能力的培养,开阔幼儿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繁忙,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平衡,对胃部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如果时常感觉到胃部灼热、上腹不适,出现一系列食物反酸情况,就应引起注意,这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那么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除了反酸和胃灼热,还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和预防呢?消化道症状  (一)胃灼热  胃灼热的症状是一种从胃延伸到喉咙或者口腔中的烧灼感,有时伴有一定的疼痛感。  (二)反酸  反酸就是吐
新时代需要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调查显示,“师云亦云”的现象在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一、思维力的内涵解读  思维力是审慎判断是非和正确决策的能力,它是集知识、价值和思维方法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和品格。由此可见,思维力是学生素养的一部分,它对儿童的未来成长有重要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走出片面追求课堂氛围活跃的误区。部分教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最贴近生活的,幼儿玩游戏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游戏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我们班展开了“制作腌萝卜干”的集体活动。材料收集  在开展游戏之前,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田园,对材料、场地、工具、资源等有一些简单的了解,然后围绕可以开展什么游戏,如何开展游戏,材料如何准备,游戏如何分工等与孩子们商谈。商谈中,发现孩子们对拔萝卜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第一课”,是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基础。  在传统的幼儿园美术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鼓励幼儿“随心所欲”地发挥想象力。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幼儿来说确实有其独到的魅力,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美”,但过度的“自由”也可能使幼儿的美术学习失去方向感。因此,在幼
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其主要表现为骂人、推人、咬人、踢踹对方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策略与方法,正确引导攻击性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一、对幼儿常见攻击性行为的观察  (一)活动中不合作,争抢玩具  在选择活动区域的时候幼儿郭晋源选择了他最喜欢的搭建区,并开始快乐地
颜料的质感及张力能极大地丰富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颜料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本文从小班美术教学活动的现状与问题着手,探究小班美术活动创意运用颜料的价值和实践的具体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活动的目标要求是:通过艺术活动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使孩子能够大胆地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抒发感情,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