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带回的月壤藏着什么秘密?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4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9日,在国家航天局举行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从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手中接过嫦娥五号样品容器。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重1731克。
  随后,样品抵达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月球样品实验室,在称重、抽真空、充氮气等一系列操作后,最终转运至“地外样品存储和解封室”,正式开始解封和处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12月17日凌晨,历经十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号携带来自风暴洋吕姆克山的2000克月壤返回地面。在此之前,人类最近一次取得月壤样品,还是在1976年,苏联月球24号登月。40多年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去月球“挖土”的国家。
  根据嫦娥五号设定的科学目标,科学家后续将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大撞击”:有关月亮形成的传说


  月球,是距离人类生存的地球最近的一颗星。月球如何形成、和地球又有什么关系——人们对月球的身世一直充满强烈的好奇心。
  20世纪以来,科学家先后提出4种不同的月球起源假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系统里吸积气体和尘埃而成“双星吸积说”、由地球早期自转过快而甩出去的“分裂说”、是地球引力捕获卫星的“捕获说”,以及由其他行星撞击地球形成的“大撞击说”。
  其中,“大撞击说”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接受。大约在45.6亿年前太阳系诞生之初,八大行星基本成形。但太阳系的宇宙空间中,仍然“漂浮”着大大小小的星体。“大撞击”假说认为,约在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原始地球。巨大的能量使整个撞击体和地球的外圈層物质被熔融、气化和混合,其中一部分逐渐聚集形成了月球。
  为了证明“大撞击说”,科学家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陆续从月球带回了总重达382千克的岩石,为人类了解月球提供了的样本。
  而探测数据显示,月球物质中挥发性组分大量丢失、金属核很小但与地球具有相似的氧化还原程度等等,都可以成为支持这一假说的证据。
  同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月球陨石也成为人类了解月球的一扇窗口。地球化学研究者通过对月球陨石阿波罗月岩样品的研究发现,地球和月球上氧的同位素的组成相同。这意味着,月球与地球存在相同的“基因”。
12月17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腕,科研人员打开嫦娥五号返回器舱门,取曲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并进行称重。图/新华

  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的话说:“千真万确,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不过,阿波罗计划在月球上取样范围毕竟有限,而月球陨石来源的不确定性和遥感探测获得信息的局限性总是像“隔靴搔痒”。科学家期待,要是能从月球上更多的地方挖回来“真土”,就能够得到更多有关“大撞击说”的证据。
  在美苏探月之后,时隔半个世纪,嫦娥五号承担起这一重任。经过约38万公里、一周左右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之旅,12月1日晚间,嫦娥五号探测器稳稳降落在月球正面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这是中国探测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软着陆,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这一区域。

“岩浆洋”:一块重要的拼图


  自12月1日23时着陆后,嫦娥五号在月面工作近19个小时后完成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
  根据前期遥感影像资料,嫦娥五号着陆区是13亿~20亿年前形成的玄武岩,不同于以往9个地点,也是最年轻的月球火山岩。和月球45亿年的年龄相比,这里是非常“年轻”的地区。此前,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更加古老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那里被认为在42亿~43亿年前形成。
  回到“大撞击说”上,“岩浆洋假说”可以被视为大撞击的结果之一,也是证实“大撞击说”的重要拼图。
  1969年发射的“阿波罗”11号不仅让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首次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的足迹,还带回对月球化学成分研究至关重要的样品——包含钙、铝及二氧化硅成分的“斜长岩”。
  据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1970年1月刊登的一篇文章,美国史密森尼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在1676块月球岩石碎片中发现了61块斜长岩,特别是在月球上表面明亮的高地势地区。这些新发现给了他们极大的启示——斜长岩的密度较小,在岩浆中能够漂浮在顶部。
  据此,他们提出一种新的月球演化模型,即岩浆洋假说。这一假说指的是,大撞击后形成的月球被一层全球性的岩浆覆盖,形成了约400公里甚至更深的岩浆洋。
  这是一幅无比壮观又难以想象的画面:在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星球上,曾经覆盖着漫无边际、炽热的岩石熔融体。好比一锅热汤,刚开始冷却的时候,更重的物质橄榄石和辉石首先结晶析出,堆积在最底部,然后轻一些的斜长石结晶漂浮到月球表面聚集形成斜长岩高地。
  2019年5月,就在嫦娥四号抵达月球半年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带领的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相关结果。嫦娥四号在就位光谱探测中发现了来自月球深部的橄榄石和低钙辉石。这不仅直接揭示了月幔物质的组成,也成为支持“岩浆洋假说”的有力证据。
  另一项有力证据来自于嫦娥三号探测到的信号。当岩浆洋“热汤”不断冷却固化,残留岩浆中的不相容元素含量逐渐升高,最终留下富集钾、稀土元素、磷的特殊月岩——克里普岩。
  2015年,根据“玉兔号”发回的微量元素信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团队推断,“嫦娥三号”着陆区的玄武岩含有10%~20%“克里普岩”物质。不过,要证实“克里普岩”的确存在,还需要更加确凿的数据,比如从月球样品中直接得到它的化学成分。   科学家期待,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将讲述一个关于月球晚年的故事。年轻的风暴洋能够更多富集铀、钍、钾等放射性元素,对其开展高精度年代学分析,结合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信息,有望对月球内部冷却历史及其岩浆演化晚期过程,给出更精确的描述。

绝非止步月球


  自1958年開始,为探测月球,中国科学家经历了长达35年的跟踪调研与综合分析,开展了各类地外物质、阿波罗月球岩石和火星陨石研究。正式启动于2004年的中国探月工程,按规划分为“探”“登”“驻”三个阶段,如今已完成第一阶段“探”的“绕”“落”“回”三步,共五次任务。
  目前为止,前四次探月收获颇丰:嫦娥一号取得全月球的影像图、月表物质成分和近月空间环境,首次获得月球土壤层内氦-3资源的分布与资源总量;嫦娥二号完成全世界覆盖最全、精度最高的一张全月图及嫦娥三号着陆区1米分辨率的高精度地形图,随后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虹湾区,开展“测月、观地、巡天”探测;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撞击坑盆地开展科学探测。
  俄国“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指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向外探寻着生存的空间:起初是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欧阳自远在过去的演讲和采访中多次提到,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他。
  人类绝不会仅仅止步于月球。除了了解月球本身之外,月球探测是人类进行更远的深空探测的前哨和必经之路。11月25日,嫦娥五号升空后仅一天,在海口举办的“2020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上,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在发言中表示,后续中国将陆续实施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同时还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他同时指出,在行星探测领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今年7月23日成功发射,预计明年5月实行火星软着陆。未来中国还将实施小天体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
  除了“仰望”更远的星空,探测月球也能让人类“脚踏实地”,加深对古老地球的了解——地球经历46亿年的高度演化,早期事件很少能留下蛛丝马迹,而月球的主要演化在30 亿年就已经基本停止。
  对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能够带给科学家怎样的惊喜,对“大撞击说”“岩浆洋假说”以及更长远的深空探测和有关古老地球知识作出怎样的贡献,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唐诺。图/理想国  2018年,作家唐诺与许知远在《十三邀》中的对谈画面,记录下了他和夫人朱天心在台北常去的那家咖啡馆的位置,如今,那一带区域已经成为知名的文青打卡地。而这对著名的作家夫妻依然保持着每天早上到咖啡馆读书写作,下午两点回家,每天写作大概五个小时的生活习惯,简单有序。  “哪有那么多戏剧性的变化,(生活)又不是川剧变脸。”已经62岁的唐诺笑称,这些年来他的生活变化并不大。2021年3月
4月6日,赣江樟树段的岸边砂场。砂场是河道采砂链条中的枢纽,砂石被采集后集中卸货至此,再通过运砂司机分销各地。摄影/本刊记者 黄孝光  赣江自南向北流贯江西,途经宜春樟树这个县级市时,送来绵延近30公里的丰沛砂石资源。樟树市将此河段划分为5个可采区域。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实地走访看到,河道内停靠了13艘挖砂船,其中2艘因涉案被冻结,其余9艘则根据当地实行的轮采制,每月只允许作业10天。  “自从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才是永恒的主题。  几年前,你或许会认为自主品牌“老土”,合资品牌“传统”,豪华品牌“高不可攀”。但若参观了第24届成都国际车展、了解了汽车产业的最新变化,你的认知可能会大为改变。如今,自主品牌才是“潮范儿”领导者,合资品牌正经历全面转型,而豪华品牌则享受着市场的红利并不断贴近年轻一代。  行业内习惯把大型国际车展视作汽车行业的风向标。车型的重点、企业的规划、展台的热度等
纵观历史,每逢遇到重大疫情事件,都能从中医学中找到解决办法。  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中心思想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20
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當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时隔五年,神舟载人飞船再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将开启为期3个月的巡天之旅。  本次载人飞行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轨验证航
得益于始自1月下旬的空前的围堵措施,目前中国很多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已经归零。方舱医院的停止运行也表明,疫情在湖北已基本得到控制。中国采取的积极防疫措施有效遏止了病毒蔓延,也为其他国家抵御疫情赢得了时间。  尽管如此,现在就谈论“轻舟已过万重山”可能还为时过早。在中国疫情趋稳的情况下,境外病例传入的风险大增,这种形势使中国面临类似于2009年初夏H1N1猪流感时期的局面。因而,加强对输入性病例的
锡拉岛海岸线是由于史前火山大爆发造成整个岛中央下沉而形成。  十多年前旅居希腊,从来没想过去看旅游大热门圣托里尼岛,以为这里只有拥挤着看日落的人山人海。一个偶然的契机终于上岛,才发现其实还是自己对这个岛的认知太肤浅。  圣托里尼岛位于希腊南部的基克拉泽斯群岛内,火山爆发导致岛的整个中部沉到了海底,形成了今天的羊角包形状。岛的正式名称是锡拉岛,当地人也还是更多使用锡拉这个名称。据记载,斯巴达人移居岛
大学时我有一位好朋友阿劳,老家在德国小镇戈尔列兹。毕业后她回国去了,可我们依然通信不断。几年以后,我独自旅行到德国,在柏林待了几天之后,就搭火车去阿劳家。  戈尔列兹位于德国最东端,与铁路系统发达的柏林判若两个世界。没有轻轨、地铁,却居然拥有自己的剧场和带管风琴的大教堂,这样的配备全德屈指可数,当地人说起来都很是自豪。  到了阿劳家,我又得知,戈尔列兹剧场这许多年的维持,她琴师出身的父亲克劳斯功不
2017年11月4日,辽宁宏运队在一场中超赛事失败后降级,球迷打出大横幅希望球队能够重整旗鼓。图/IC  4月20日,2021赛季中超联赛重燃战火,采取分阶段赛会制形式。第一阶段,16支球队分为两组,在广州赛区和苏州赛区举行。中甲、中乙联赛分别在4月24日及5月15日开赛。  伴随着金元足球泡沫的破裂,大量球队批量式退出,足球是否具有公益属性的讨论以及中性名、限薪等新政的“强制性落地”,都让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