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京的六处寓所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1917年~1949年,胡适三次受聘于北京大学,前后工作了19年,历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英文部教授会主任、代理教务长、教务长、英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大校长等职。在京19年间,胡适先后居住过朝阳门南竹竿胡同、南池子缎库胡同后身8号、景山钟鼓胡同14号、北海陟山门街6号、地安门米粮库胡同4号、美术馆东厂胡同1号等6处寓所。这6处寓所,前5处是自租房,最后一处是北京大学安排的宿舍。
  
  第一处寓所:东城区朝阳门南竹竿胡同
  1917年9月10日,在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的推荐下,留美归国的胡适第一次进入北京大学,被聘为文科教授,讲授英文学、英文修辞学及中国古代哲学三门课程,月薪260元,后涨至300元。
  1917年9月30日,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胡适提到了自己在北大的生活,“适现尚暂居大学教员宿舍内,居此可不出房钱。饭钱每月9元,每餐两碟菜,一碗汤。饭菜颇不如南方之佳,但尚可吃得耳。适意俟拿到钱时,将移出校外居住,拟与友人六安高一涵同居。高君亦好学之士,所居甚僻静,可以无外扰,故欲移出同居也,彼处房钱每月不过六元,每月仅出三元耳。合他种开销算起来,也不过每月四五十元之谱。”不久,胡适即搬出了北大宿舍,迁至朝阳门南竹竿胡同高一涵的住处。
  1917年12月,胡适回到安徽绩溪老家,与未婚妻江冬秀完婚。蜜月尚未度完,胡适就只身回到了北京,留下妻子江冬秀在老家照顾年迈的母亲。1918年1月,胡适正式加入《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与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李大钊、沈尹默等人轮流编辑,《新青年》第一次用白话文出版。
  1918年2月24日夜,胡适在南竹竿胡同的居所被盗。第二天,胡适给母亲去信,汇报此事,“昨夜有贼偷进来,开箱取去狐皮马褂一件,外国衬衫几件,罩袍一件,单衣几件,帽子两顶,茶壶一把,剃刀一盒,镜子一面,洋袜几双,还有家带出来的千里镜头两个,破表一只,也都拿去了。”
  寓所不安全,妻子江冬秀不久要来京,胡适开始考虑搬家,托人寻找合适的房子。在1918年3月11日和3月13日致母亲和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两次提到了找房一事。
  同年3月,胡适被选为北京大学英文部教授会主任。
  
  第二处寓所:东城区南池子缎库胡同后身8号
  1918年3月30日,胡适离开了居住半年的南竹竿胡同,搬进了缎库胡同后身8号的新租房。在3月27日致江冬秀的信中,胡适提到,“我已租了一所新屋,预备五六内搬进去住,这屋有九间正房,五间偏房(作厨房及奴婢住房),两间套房,离大学也不远(与江朝宗住宅相隔一巷),房租每月20元。”对于新租房,胡适很满意,在4月2日致母亲的信中谈到,“我已于三十日搬入新寓居住,此屋很好,入校既便,出城也便。”
  6月12日,妻子江冬秀来京与胡适团聚,带来了不少干挂豆、萝卜丝、笋衣、豆豉等皖南土特产。第二天下午,陶孟和、郑阳、丁文江等老朋友来胡宅看望江冬秀。
  1918年底,缎库胡同后身8号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客人。这个年轻人当时默默无闻,后来却成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毛泽东。1918年9月,毛泽东为组织“湖南新民学会”会员去法国勤工俭学,第一次来到北京。经北大教授杨昌济的推荐,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书记员,同时旁听北大的课程。毛泽东听过胡适的课,此次拜访是想争取胡适支持湖南的学生运动。会谈当中,两人谈到了出国勤工俭学的问题,胡适劝毛泽东,不一定非留学不可,在国内一样可成栋梁之才。
  1919年2月,胡适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由“中国哲学史”课程的讲义整理而成,是第一部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著作,其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问世不到两月即再版一次,后来又多次再版,至1930年已经是第15版。同年11月,胡适代理北京大学教务长。
  1920年3月,胡适的新诗集《尝试集》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这部诗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其出版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件大事。
  
  第三处寓所:东城区景山钟鼓胡同14号(新门牌17号)
  1920年6月,胡适第三次搬家,入住钟鼓胡同14号。这是一所普通的四合院,进门为门房,两侧为厢房,正房居后,旁有耳房。正房为寝室和书房,厢房为客房及会议室,耳房住女佣。庭院不大,有一棵老槐树,一棵枣树,几盆花卉盆景。晚饭后,胡适经常在庭院散步。
  1921年11月,胡适完成《红楼梦考证》,这是胡适第一次将其导师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运用于《红楼梦》的研究,被视为“新红学”的开山之作,为“新红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此时的胡适已经名声大震,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北大最具影响力的教授。
  1921年6月1日,由胡适发起的探讨政治问题的“努力会”正式成立。1922年5月7日,“努力会”会刊《努力周报》创刊,胡适担任主编。5月14日,《努力周报》第二期刊登了胡适、蔡元培、王宠惠等联名发表的《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公开宣扬“好人政府”的主张,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有计划的政治”。“好人政府”主张的提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争议,将胡适等人推上了风口浪尖。
  1922年4月25日,胡适当选为北京大学教务长及英文系主任。
  
  第四处寓所:西城区北海陟山门街6号
  1925年初,胡适因痔疮在上海接受中医治疗,江冬秀带着两个孩子留在北京。在致胡适的一封信中,江冬秀提到,“丁在君由天津来,昨天他打电话来,要我同去看林长民的房子。我看看房子不大合适,嫌太贵,七八十元怎么住得起?他一定劝我租下来,他说你租一幢好房子,适之少在外面住两个月就有了。我想朋友这样热心对我们,我也不好回他不要。丁先生说他打电报告诉你,不要我管,他替我定下来了。”江冬秀信中提到的房子位于陟山门街6号,房主林长民是林徽因的生父。3月7日,江冬秀将家搬到林宅。林宅条件不错,庭院宽敞,院中有长廊、厨房和机井,室内有皮沙发,非常气派。胡适不在京,江冬秀手头没钱,就把家中的几件金器当了150元钱,以抵开支。
  1927年5月底,胡适离开了生活10年的北平,定居上海,与好友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1928年3月,胡适受聘为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在《新月》杂志上,胡适连续发表《人权与法》《知难行亦不易》《我们什么时候才有宪法》《我们要走哪条路》等文章,宣传人权与约法,批评国民政府言论不自由,遭到国民政府的忌恨与打压。1930年5月,迫于压力,胡适辞去中国公学校长之职。
  
  第五处寓所:西城区地安门米粮库胡同4号
  1930年11月30日,胡适携全家再次来到北平,二次受聘于北京大学,担任文学院长、中国文学系主任、文科研究所主任等职。当晚,胡适全家入住位于米粮库胡同4号新租的寓所。新宅环境幽雅,主体建筑是一幢三层小洋楼,房间很多,设施完善。洋楼前有一个很大的庭院,栽有树木、花圃。庭院的左侧是汽车间,后面是厨房和锅炉间。北大老友傅斯年与胡适是邻居,住在米粮库胡同1号院。胡适到京的当晚,傅斯年在家中设宴,为胡适接风。
  12月17日是胡适的40岁生日,100多位好友来家为胡适祝寿,胡适用徽州“一品锅”款待大家。
  北伐之后,北大一度陷入了低迷。胡适担任文学院长以后,协助北大校长蒋梦麟制定了北大的治校方针,即“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将文、法、理三科改为三个学院,出面邀请魏建功、俞平伯、梁实秋、闻一多、温元宁、叶公超、丁文江、饶毓泰、吴大猷、李四光等出任北大教授,为北大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徐志摩是胡适的老朋友,胡适曾为徐志摩和陆小曼主持过婚礼。考虑到徐志摩婚后开销很大,经济上有点拮据,胡适特聘请徐志摩来北大任教。徐志摩来北平教书期间,在米粮库4号院暂居。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坐飞机来北平,坠毁于济南附近的开山。为此,胡适十分难过和自责,在家中做了一首名为《狮子(悼志摩)》的诗,以示怀念。
  胡适在4号院居住了7年,“七七事变”之后的第二天,胡适离开了北平。后来,胡适接受蒋介石的任命,远赴美国,担任驻美大使,在外交战线上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努力地工作。
  胡适搬走以后,4号院又先后迎来了许多住户。1938年,著名画家陈半丁迁入4号院,在此居住13年。陈半丁入住后,在庭院里种了许多树木花草,取名为“五亩之园”。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上将曾一度在4号院居住,后来陈伯达迁入此宅。1977年,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全家迁入4号院,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先后在此去世。
  
  第六处寓所:东城区美术馆东厂胡同1号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适结束了在美国的外交生涯,于1946年7月回国。考虑到胡适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国民政府任命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7月29日,胡适飞抵北平,第三次进入北京大学,入住东厂胡同1号。
  东厂胡同1号原属清末两广总督瑞麟的宅院,后来归荣禄所有。荣禄死后,袁世凯为了拉拢黎元洪,花10万银元买下荣禄宅院的东半部送给黎元洪。后来,黎元洪把房宅卖给了日本人。抗战胜利后,归北京大学所有。原来的黎宅是一座非常大的四合院,共有四进四路,胡适居住的仅仅是中间的一路四合院。虽然这座院子仅占黎元洪府邸的四分之一,但面积依然很大。正中是大门,进门后有三进房,头进是客厅和客房,二进是胡适的卧室、办公室和书房,三进是胡适的3间藏书房。东院是花园,内有亭台。西院是厨房、佣人住处和车库。
  胡适在东厂胡同1号居住两年多,为北大的发展呕心沥血。
  胡适上任之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北大教育经费的不足。由于国内经济困难,物价飞涨,北大教师生活窘困。11月11日,胡适飞抵南京,参加国民政府的制宪国民大会,呼吁解决教育经费和教师的待遇问题。可是,国民党当局一心忙于内战,无暇顾及教育。胡适无奈之余,向银行界的朋友借款度日。1947年5月16日,“北大反饥饿反内战行动委员会”在北京大学成立。“北大反饥饿反内战行动委员会”领导北大学生罢课,组织“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作为北大校长的胡适进退两难,既要应付政府的追查,又要暗中保护学生,耗费了不少心血。
  为了发展北大,胡适于1947年8月向蒋介石提出了“十年高等教育发展计划”,建议政府用5年的时间,集中精力优先发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5所大学,5年之后,再发展5所大学。可惜,由于各大学校长的反对,加上政府无钱办教育,胡适的美好愿望只能落空。
  1948年12月15日,在解放军进入北平之前,胡适得到蒋介石的电令,仓促飞离了北平。由于走得匆忙,胡适来不及与北大同事告别,仅仅留下了一张便笺,“今早及今午连接政府几个电报,要我即南去,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胡适走时,把102只装有书籍、手稿、日记、照片等珍贵物品的箱子全部留在了东厂胡同。1957年,胡适在台湾立下遗嘱,将这批藏品全部捐献给北京大学。
  胡适之后,1号院先后居住过范文澜、吕叔湘、罗常培、季羡林等北大教授。
  (编辑  麻雯)
   mawen214@163.com
其他文献
双起翔——这位白发苍苍、银须尺余的老人,从事泥塑60余载,打造了一个精彩的脸谱世界。  双先生从小喜欢京剧,常和发小们一起溜进戏园子听戏,尤其爱看武戏。至今,武将们的扮相和溜溜转的眼睛还历历在目。每次看完戏后,便买几张京剧脸谱的小画片,回去后用泥巴照着捏着玩儿。慢慢地越来越上瘾,就在14岁那年,拜泥塑高手、二舅李荣山为师,走进了泥塑行当。  1950年,双起翔到东安市场德顺祥玩具店做泥人。再后来,
周末,秋高气爽,天空像新洗一般湛蓝。我和朋友去鼓楼那边转悠,在姚记边吃卤煮火烧边讨论:你说拜登是咋知道这卤煮店的,他怎么也好咱这口啊?呼呼噜噜正吃着,朋友一拍脑门子说:“我这还有两张‘血站’的团购券没用呢。”  “什么玩意儿?”我满脸迷茫地瞅着他,“听说过无偿献血的,还没听过团购买血的。你说的是什么啊?”  朋友向我摆摆手,在那里故弄玄虚地笑,让我先吃,吃完了带我去个好玩的地方。  我们沿着鼓楼东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第一次进奥林匹克公园还在奥运之前,不开放,托关系进去的,其时,崭新的园子正热待着五洲健儿,处处警车、警犬,弄得紧张,走马观花,除了大,没留下太多的印象。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肯尼亚内罗毕审议通过将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通过的还有中医针灸。这是两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被世界认同,让国人振奋。  单说京剧。今年是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逝世50周年。梅兰芳大师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言人”,使得这一奇葩进入高雅的国际艺术殿堂,更何况是在旧社会,实属不易。借用60年代中国
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当前,卫星通信在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其所依赖的技术种类较多,所以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把握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
2011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创刊旧址在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里庄村正式对外开放。  创刊旧址纪念石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9个大字,让我们在对《人民日报》产生敬畏之时,对它何时创刊、名字的由来、何人题写报名等一些百姓关心的问题产生许多遐想……由于在《人民日报》工作多年,笔者有幸把《人民日报》创刊背后的故事向大家娓娓道来。    《人民日报》报名的由来  1946年4月,国民党蒋介石准备发动全国
Siri应该是最近网上的“红人”,能聊天,会唱歌,还知天知地——她只是苹果新出的iPhone4s中的一项程序。苹果,总能勾住“果粉”的心。iPhone、iTouch、iPad……这些电子产品,让国内很多年轻人疯狂地追随潮流。砸锅卖铁又卖肾的,还不止一两个,不要钱不要命就只为买一个很时尚、会过气的电子产品,想想也是一种病。  但不可否认的是苹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就在iPhone4s发布的第二天,苹
本文分析了传统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发动机转速与搅拌筒转速的关系,探析了目前最先进的可解决搅拌筒恒速控制的技术,即对目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