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这样说: “总打嗝、腹胀、恶心,有时肚子还疼,估计我是胃炎发作了”,然而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这些症状的罪魁祸首是慢性胆囊炎,无辜的胃炎替它背了锅。那么,胆囊炎的症状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治疗调养呢?
以右上腹疼痛为主
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约25%的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易与胃溃疡或慢性阑尾炎等相混淆,需注意鉴别。
患有慢性胆囊炎的人经常会感觉自己右肩胛骨下、右肋下或者是右腰的地方有一种隐隐的疼痛感,尤其是在站了很长的时间、运动或者洗了冷水澡之后更加明显。疼痛类型一般以胀痛以及隐痛比较多见,不具有持续性。慢性胆囊炎一旦急性发作,右上腹会出现非常剧烈的痛感,而且这种疼痛感是一阵一阵的。而真正的胃痛往往在上腹中线或左上腹部,不在中线右侧。
慢性胆囊炎患者大多还存在口苦、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
肥胖女性是高发群体
慢性胆囊炎常与胆石症共存,一般在35~55岁年龄阶段的人群中比较常见,女性的发病率要略高于男性,尤其是过于肥胖并且多次妊娠的女性,其发病率最高。
肥胖人群大部分饮食习惯不太健康,会摄入过多的脂肪、胆固醇,因此,肥胖者的膽汁以及血清胆固醇含量比普通人明显要高。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会析出并逐渐沉淀,进而形成结石,从而引发结石性胆囊炎。而女性受雌激素的影响,体内的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易形成胆结石,雌激素同时还会影响胆囊收缩,导致胆汁淤积,引发胆囊炎。另外,女性在妊娠期各项代谢功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为分娩以及哺乳做准备,比如体内的胆固醇会明显升高,并且脂肪的合成相较于普通人也更快,分解速度下降,这对于胎儿的成长发育有利,但是也会对女性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即胆固醇过高容易引发胆石症,从而患上胆囊炎。
健康饮食,预防在先
慢性胆囊炎患者除了及时就医,对症服药,积极治疗原发病,饮食上也要配合。
1.保持清淡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平时要注意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注意要少吃或者不吃动物肝脏、鱼子等食物,炒菜时可以选用植物油,比如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或者葵花籽油。
2.每天摄入50~70克蛋白质即可,供给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胆汁分泌,影响病变组织的恢复;摄入过少同样不利于受损胆道组织的修复。
3.胆囊炎患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E,这一点通过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就可以实现。据美国医学刊物《内科学文献》中的一篇调查报告结论,水果中丰富的维生素C,能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有助于预防并减少胆囊炎的侵袭。
4.多摄入膳食纤维,如萝卜、豆类、水果、粗粮、香菇、木耳等。膳食纤维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调节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纤维还有利胆作用,且能刺激肠蠕动,有利通便,促使肠内产生的粪臭素等有害物质尽快排出,防止胆囊炎发作。
5.每天多饮用水可以促进胆汁稀释,对于患者的病情有好处,一天保持饮水1800~2000毫升。
6.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以反复刺激胆囊进行收缩,有利于胆汁排出,同时也可以避免因饱餐而出现腹痛的情况。
以右上腹疼痛为主
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约25%的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易与胃溃疡或慢性阑尾炎等相混淆,需注意鉴别。
患有慢性胆囊炎的人经常会感觉自己右肩胛骨下、右肋下或者是右腰的地方有一种隐隐的疼痛感,尤其是在站了很长的时间、运动或者洗了冷水澡之后更加明显。疼痛类型一般以胀痛以及隐痛比较多见,不具有持续性。慢性胆囊炎一旦急性发作,右上腹会出现非常剧烈的痛感,而且这种疼痛感是一阵一阵的。而真正的胃痛往往在上腹中线或左上腹部,不在中线右侧。
慢性胆囊炎患者大多还存在口苦、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
肥胖女性是高发群体
慢性胆囊炎常与胆石症共存,一般在35~55岁年龄阶段的人群中比较常见,女性的发病率要略高于男性,尤其是过于肥胖并且多次妊娠的女性,其发病率最高。
肥胖人群大部分饮食习惯不太健康,会摄入过多的脂肪、胆固醇,因此,肥胖者的膽汁以及血清胆固醇含量比普通人明显要高。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会析出并逐渐沉淀,进而形成结石,从而引发结石性胆囊炎。而女性受雌激素的影响,体内的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易形成胆结石,雌激素同时还会影响胆囊收缩,导致胆汁淤积,引发胆囊炎。另外,女性在妊娠期各项代谢功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为分娩以及哺乳做准备,比如体内的胆固醇会明显升高,并且脂肪的合成相较于普通人也更快,分解速度下降,这对于胎儿的成长发育有利,但是也会对女性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即胆固醇过高容易引发胆石症,从而患上胆囊炎。
健康饮食,预防在先
慢性胆囊炎患者除了及时就医,对症服药,积极治疗原发病,饮食上也要配合。
1.保持清淡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平时要注意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注意要少吃或者不吃动物肝脏、鱼子等食物,炒菜时可以选用植物油,比如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或者葵花籽油。
2.每天摄入50~70克蛋白质即可,供给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胆汁分泌,影响病变组织的恢复;摄入过少同样不利于受损胆道组织的修复。
3.胆囊炎患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E,这一点通过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就可以实现。据美国医学刊物《内科学文献》中的一篇调查报告结论,水果中丰富的维生素C,能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有助于预防并减少胆囊炎的侵袭。
4.多摄入膳食纤维,如萝卜、豆类、水果、粗粮、香菇、木耳等。膳食纤维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调节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纤维还有利胆作用,且能刺激肠蠕动,有利通便,促使肠内产生的粪臭素等有害物质尽快排出,防止胆囊炎发作。
5.每天多饮用水可以促进胆汁稀释,对于患者的病情有好处,一天保持饮水1800~2000毫升。
6.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以反复刺激胆囊进行收缩,有利于胆汁排出,同时也可以避免因饱餐而出现腹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