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咨詢师手记
薛女士14岁的儿子最近性情骤变:有时思维特别活跃,不停地说话;有时一看书就几个小时,夜深了也不睡觉;父母说要趁着暑假带他外出旅游,他却勃然大怒,把家里的茶杯都摔了……
据了解,薛女士儿子体格较弱,因学习成绩一般,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批评,很少受到他人的表扬和认可,情绪经常处于低落状态。放暑假后,他每天参加补习班,在户外行走时间较长,回家后还要面对父母的反复说教,精神压力很大,心烦意乱,无法排遣内心的痛苦。经综合分析,我们判断他发生了“情绪中暑”。
高温是不良情绪的重要诱因,很多人在夏季容易躁动不安。当温度超过35℃、日照时长超过12小时、湿度超过80%时,湿热环境对人体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加。如果调节能力不佳,再加上平时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就可能引发“情绪中暑”,表现为容易发脾气或与他人发生冲突、性情改变等。
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给情绪“降降火”。预防“情绪中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营造清凉的环境
在炎热的夏季,可充分利用空调和风扇等电器降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尤其是平时身体较弱、心理状态较差或感觉压力较大的人,更要关注湿热环境对情绪的影响。外出前应准备好防晒工具,计划好出行线路,预防中暑,以免情绪“升温”。
2调整饮食和作息
夏季应注意均衡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为主,不宜食用太多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情绪;日常可多饮绿茶、花果茶等,既可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还可以起到防暑降温、稳定情绪的作用。夏季炎热,很多人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因身心疲劳而情绪失控,因此要调整好作息,保证良好睡眠。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情绪。
3提高“情绪急救”能力
发现不良情绪后,要懂得“情绪急救”,及时解除“情绪中暑”。“情绪急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平时要主动结交朋友,在遇到不良生活事件或处于不良情绪中时,可向信任的人敞开心扉,获得心理支持和情感接纳,这样既有助于减轻不良情绪体验,又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学会自我关怀,用积极的心态去解读生活事件,学会识别和恰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比如:对他人和自己要多一分包容和理解;把不良情绪看成是一种心理需要,不要否定、隔离和过分压制它;正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