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山深处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必胜村,有这样一位农民。十多年来,他自学成才,倾心创新,独自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他的名字叫张四清。
腼腆老汉用“墙砖”说话
近日,笔者驱车沿着山路颠簸一个多小时,来到群山环抱的必胜村。刚走近一栋被风雨剥蚀的旧平房,就听见屋里传出“叮当叮当”的敲击声。走进门,只见一位身着白色短袖衫的中年汉子,正弯腰摆弄着各种铁模具。这个人就是张四清。面对笔者的来访,本就不善言辞的老张显得有几分紧张和腼腆,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后来,他干脆拿起两块形状独特的墙砖说:这是他刚刚获得国家专利的“免粉刷多功能砖体”,分为抗震和杜绝火灾隐患两种砖形。张四清介绍,抗震砖形的构想来自汶川大地震之后,他认为目前建筑市场上的各种墙用砖仅由砂浆砌连,没有“内筋牵连”,抗震效果不佳。为此,他专门设计出带有横竖凹槽的墙砖,凹槽间埋设钢筋,横竖成网,再用砂浆抹平,起到相互牵连防止倒塌的作用。
倔强老农收获发明之果
张四清今年42岁,只念过一年初中。虽世代务农,他却有一个独特的爱好——在生活和劳动中喜欢琢磨。
上世纪90年代末,张四清开始寻思,传统的手工育秧播种难度大,费时又费力,而且质量又不高。如果能发明一种适合山区小型地块新的育秧方法,提高劳动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多好啊。于是,他开始“秘密”进行水稻育苗播种器的科学研究。张四清的“反常”表现很快被村里人发现了,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是异想天开。“我那时并没理会,反正不能半途而废。”张四清说。
经过数百次的试验,张四清于2001年成功研制出水稻育苗播种器,并首次获得了国家专利。“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张四清谈起他的第一次发明,感慨其中的艰难。首先,文化水平低,技术上经常会遇到难题:其次,缺乏资金,钻研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断链现象;最后,没有人支持,只能单打独斗。但张四清并没有过多在意这些困难,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位憨厚的农民有一股子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犟劲儿。他买来《作物栽培学》、《锻造学》等相关书籍;没有发明模型,就四处请师傅按其设想铸造;没有生产车间,他把自家的堂屋改造后使用。针对住校中小学生夜间点蚊香容易引发火灾的问题,他根据灯笼的原理又研制出了安全型蚊香盒……除此之外,张四清拥有的国家专利还有“房屋檐口排水系统”、“房屋檐口排水瓦”、“免粉刷框架接头砖”等共计8项。
发明推广仍是难题
这些年,张四清迷恋发明创造,虽然成果丰硕,自己却仍是单身一人。现在,他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农民发明家”,以前的嘲笑和不解已被赞叹和推崇所取代,但他并没有显示出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发明难推广更难。”他告诉笔者,“我现在很想把我的新发明推广出去,为社会多做贡献,改变传统的生产工艺和劳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大家都享受到这些成果,我的发明才有意义。”张四清说罢,眼中充满了期望。
腼腆老汉用“墙砖”说话
近日,笔者驱车沿着山路颠簸一个多小时,来到群山环抱的必胜村。刚走近一栋被风雨剥蚀的旧平房,就听见屋里传出“叮当叮当”的敲击声。走进门,只见一位身着白色短袖衫的中年汉子,正弯腰摆弄着各种铁模具。这个人就是张四清。面对笔者的来访,本就不善言辞的老张显得有几分紧张和腼腆,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后来,他干脆拿起两块形状独特的墙砖说:这是他刚刚获得国家专利的“免粉刷多功能砖体”,分为抗震和杜绝火灾隐患两种砖形。张四清介绍,抗震砖形的构想来自汶川大地震之后,他认为目前建筑市场上的各种墙用砖仅由砂浆砌连,没有“内筋牵连”,抗震效果不佳。为此,他专门设计出带有横竖凹槽的墙砖,凹槽间埋设钢筋,横竖成网,再用砂浆抹平,起到相互牵连防止倒塌的作用。
倔强老农收获发明之果
张四清今年42岁,只念过一年初中。虽世代务农,他却有一个独特的爱好——在生活和劳动中喜欢琢磨。
上世纪90年代末,张四清开始寻思,传统的手工育秧播种难度大,费时又费力,而且质量又不高。如果能发明一种适合山区小型地块新的育秧方法,提高劳动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多好啊。于是,他开始“秘密”进行水稻育苗播种器的科学研究。张四清的“反常”表现很快被村里人发现了,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是异想天开。“我那时并没理会,反正不能半途而废。”张四清说。
经过数百次的试验,张四清于2001年成功研制出水稻育苗播种器,并首次获得了国家专利。“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张四清谈起他的第一次发明,感慨其中的艰难。首先,文化水平低,技术上经常会遇到难题:其次,缺乏资金,钻研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断链现象;最后,没有人支持,只能单打独斗。但张四清并没有过多在意这些困难,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位憨厚的农民有一股子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犟劲儿。他买来《作物栽培学》、《锻造学》等相关书籍;没有发明模型,就四处请师傅按其设想铸造;没有生产车间,他把自家的堂屋改造后使用。针对住校中小学生夜间点蚊香容易引发火灾的问题,他根据灯笼的原理又研制出了安全型蚊香盒……除此之外,张四清拥有的国家专利还有“房屋檐口排水系统”、“房屋檐口排水瓦”、“免粉刷框架接头砖”等共计8项。
发明推广仍是难题
这些年,张四清迷恋发明创造,虽然成果丰硕,自己却仍是单身一人。现在,他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农民发明家”,以前的嘲笑和不解已被赞叹和推崇所取代,但他并没有显示出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发明难推广更难。”他告诉笔者,“我现在很想把我的新发明推广出去,为社会多做贡献,改变传统的生产工艺和劳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大家都享受到这些成果,我的发明才有意义。”张四清说罢,眼中充满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