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fa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教学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老师通过提出、设计问题等过程,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下探求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合理途径保障问题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问题教学 创造力 学习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大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为课堂讲授,容易引发学思分离的问题。课堂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中最普遍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多的知识,但在“思”这个层面上,较难触发学生进行思考。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从问题开始。要想激发学生思考,必须要保护和培育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教师开展问题性教学,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 问题教学的概念
  问题教学起源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他们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政治、社会、人生的问题,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顾名思义,问题教学的重点在于其教学过程是通过问题实现的。
  问题教学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这样来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就是一种由思来引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几个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问题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创造力不是在接受知识后自然形成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发现与思考养成的。创造力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发挥主体性在学习的实践过程来实现。这也就意味着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问题教学正是着眼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有促进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在问题的讨论中获得知识。
  2.1 问题教学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意识到的一些难解决的、存在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会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点在于要教学中有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条件,也就是需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和真相的欲望,能促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外,问题也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能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必须重视教学方法对问题意识的重要作用。
  问题教学让问题贯穿在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充满问题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问题教学促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激发问题意识,在问题情境中老师能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对问题结果进行探究,提出新的问题和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学过程向知识的运用与发展过渡,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问题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问题的提出会驱使学习主体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并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在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为了得到解决新问题的答案,老师通过鼓励学生基于现有的知识水平,展开发散性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成份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个体在考虑同一个问题时从多方面、多角度、不按常规的约束去思考、探寻不同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的创新性体现在思维结果能够超越传统习惯的约束,超出既有知识经验的禁锢,摆脱思维定势的局限,在现有知识水平上将信息重新整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问题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寻求多种问题解决方法,再在各种方法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最佳方案。贯穿整个问题教学的过程,老师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设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然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和培养。
  2.3 问题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问题解决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没有问题存在就没有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源于个体对各种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问题的答案往往是标准的或唯一的,老师按照预订路线教授已知的答案。但这样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培养学生如何进行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往往导致学生难以举一反三,只能一对一地完成问题解决任务。
  问题教学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图示让学生识记,而是将学生至于教育困境中,让其自己去发现知识,建构解决问题的图示。建构解决问题的图示需要。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过程。这种没有预定问题——答案预定路线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学生有机会在预想的可能的路径中进行选择,产生不同的联想,可能酝酿出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包含着思维的发散和问题解决的突破。
  3 问题教学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3.1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首先要注重和强调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依据教学目的,结合教材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宗旨,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多种信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同时还要避免在问题情境中出现不合理的问题,比如指向不明以及难以回答的问题都要在情境中避免出现。总之,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3.2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问题教学以问题为主线,那么教师提问时的引导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准备好问题和发问顺序。在实际提问中多采用启发式的问法,以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老师若能懂得提问,善于提问,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在问题提出环节进行引导之外,还必须能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和答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给予及时的反馈。老师不是单纯地进行正误判断,而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问题出现时的思考方向,以及在方向偏离时给予适当的指导。
  3.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问题教学正是本着促使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的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在思考过程中进行疑问表达并運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是一种变教师传授为学生主动探索为主的现代教学法。问题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系统讲授为主的灌注式教学法的不足,因此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想让学生能够自主地从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学习到知识,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幼儿园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绥化市私立幼儿园师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绥化市私立幼儿园师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绥化市 私立幼儿园 幼儿教师 师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On Teachers Construction of Suihua P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