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但是,在福建莆田,那里的元宵节却从正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二十九,长达近一个月,堪称“全国最长元宵节”。
早在唐代,莆田就有闹元宵的习俗。《竹枝詞》中就有描述莆田闹元宵的句子,例如《元宵》云:“节到元宵兴倍生,普天人共乐升平。有楼紫陌繁华盛,灯火辉煌不夜城。”《观灯》也有云:“更深月色正当头,歌舞声中灯满楼。欲住欲行归去晚,春宵都是醉人游。”是的,在莆田,每逢元宵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庆时常常通宵达旦,盛况赛过春节。不仅如此,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不同的村庄会以不同的形式闹元宵,活动丰富多彩,可谓“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所以,过年前往莆田,你将会在那一场场盛大的狂欢中,感受到当地浓郁的民俗风情。
梅妃故里搭“桔塔”民间绝活打砂花
农历正月初三,当莆田其他地方还在紧锣密鼓地为庆祝元宵做准备时,黄石镇的江东村就已早早拉开了元宵节的序幕。江东村是唐玄宗爱妃梅妃的故乡,所以,这里的元宵活动和祭祀梅妃息息相关。
打砂花通常在锦墩村祥云殿前的广场上进行,时间选在晚上10—12点。当表演者将备好的铁水用特制的竹片泼洒在荔枝树或榕树的枝叶上时,铁水和枝叶相互撞击,溅起万朵金花,“火树银花”的壮美景象让人惊叹。而更为神奇的是,经砂花抛洒的树木,不仅枝叶无损,反倒有除虫的效果,长势往往一年更比一年好。
“元宵心”里摆棕轿只属于勇敢者的游戏
莆田元宵节到正月十五时进入高潮阶段,俗称“元宵心”。此时,许多村庄会同时闹元宵,在众多的元宵活动中,摆棕轿是最常见也是最疯狂的一种。
摆棕轿是莆田一项古老的民俗活动,表演者为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他们身着传统服装,打着赤脚,抬着用棕料做成的轿子,在燃烧的篝火前,按抬轿的走步和摆轿的跳步,随着时紧时缓的锣鼓声,一次又一次地将轿子高举又落下,一圈又一圈地快跑疾跳。摆棕轿的高潮是赤脚从火堆上踩过去,表现了莆田人豪气和勇敢的精神,所以,摆棕轿堪称是勇敢者的游戏。
莆田各地都有摆棕轿的习俗,而各地棕轿的样式和材质各不相同,重量也相差很大,重的达几百斤,轻的只有几斤。尽管形式差异较大,但每座棕轿顶部都会绑上棕叶,贴上象征不同姓氏、不同村落的神符,各村的棕轿还会放上一尊本村供奉的菩萨。
莆田摆棕轿表演规模最大的要数莆田市城厢区南门社区。正月十五下午两点,南门境内6个社的棕轿队从寿光义社出发,开始绕境表演。棕轿队一共42架棕轿,其摆法与众不同,由两个青壮年抬着一架棕轿,在跑动中不停转动棕轿。一路上,要轮番跳过一堆堆旺火,每到一个社还要进行敬神表演,而家家户户都会摆出供桌,当队伍经过时,则会点烛焚香、放炮迎神。
绕完6个社,队伍回到寿光义社。这时,代表6个社的6堆干草被点燃,6支棕轿队便同时上场,围着代表自己社的火堆进行表演,看谁摆得快转得猛。在四周锣鼓声和观众呐喊助威声中,小伙子们使出浑身气力不停地奔跑、转圈,火小了立刻添草,人累了马上替换,就是不能让棕轿停下来。在这一波高过一波的竞技中,谁也不服输,直到100担干草烧完。活动结束后,由6个社的12个福首共同请大家吃福饭。
摆棕轿是莆田极富特色的闹元宵形式,莆田人将从农耕时代起对火神和力量的崇拜融入表演之中。这场勇敢者的游戏,寄托了人们祈盼获得上天护佑,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人们相信,那熊熊燃烧的烈火,象征着来年一切兴旺发达、红红火火。
渔村闹元宵抬神冲海乐逍遥
早在唐代,莆田就有闹元宵的习俗。《竹枝詞》中就有描述莆田闹元宵的句子,例如《元宵》云:“节到元宵兴倍生,普天人共乐升平。有楼紫陌繁华盛,灯火辉煌不夜城。”《观灯》也有云:“更深月色正当头,歌舞声中灯满楼。欲住欲行归去晚,春宵都是醉人游。”是的,在莆田,每逢元宵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庆时常常通宵达旦,盛况赛过春节。不仅如此,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不同的村庄会以不同的形式闹元宵,活动丰富多彩,可谓“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所以,过年前往莆田,你将会在那一场场盛大的狂欢中,感受到当地浓郁的民俗风情。
梅妃故里搭“桔塔”民间绝活打砂花
农历正月初三,当莆田其他地方还在紧锣密鼓地为庆祝元宵做准备时,黄石镇的江东村就已早早拉开了元宵节的序幕。江东村是唐玄宗爱妃梅妃的故乡,所以,这里的元宵活动和祭祀梅妃息息相关。

打砂花通常在锦墩村祥云殿前的广场上进行,时间选在晚上10—12点。当表演者将备好的铁水用特制的竹片泼洒在荔枝树或榕树的枝叶上时,铁水和枝叶相互撞击,溅起万朵金花,“火树银花”的壮美景象让人惊叹。而更为神奇的是,经砂花抛洒的树木,不仅枝叶无损,反倒有除虫的效果,长势往往一年更比一年好。
“元宵心”里摆棕轿只属于勇敢者的游戏
莆田元宵节到正月十五时进入高潮阶段,俗称“元宵心”。此时,许多村庄会同时闹元宵,在众多的元宵活动中,摆棕轿是最常见也是最疯狂的一种。
摆棕轿是莆田一项古老的民俗活动,表演者为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他们身着传统服装,打着赤脚,抬着用棕料做成的轿子,在燃烧的篝火前,按抬轿的走步和摆轿的跳步,随着时紧时缓的锣鼓声,一次又一次地将轿子高举又落下,一圈又一圈地快跑疾跳。摆棕轿的高潮是赤脚从火堆上踩过去,表现了莆田人豪气和勇敢的精神,所以,摆棕轿堪称是勇敢者的游戏。

莆田各地都有摆棕轿的习俗,而各地棕轿的样式和材质各不相同,重量也相差很大,重的达几百斤,轻的只有几斤。尽管形式差异较大,但每座棕轿顶部都会绑上棕叶,贴上象征不同姓氏、不同村落的神符,各村的棕轿还会放上一尊本村供奉的菩萨。
莆田摆棕轿表演规模最大的要数莆田市城厢区南门社区。正月十五下午两点,南门境内6个社的棕轿队从寿光义社出发,开始绕境表演。棕轿队一共42架棕轿,其摆法与众不同,由两个青壮年抬着一架棕轿,在跑动中不停转动棕轿。一路上,要轮番跳过一堆堆旺火,每到一个社还要进行敬神表演,而家家户户都会摆出供桌,当队伍经过时,则会点烛焚香、放炮迎神。
绕完6个社,队伍回到寿光义社。这时,代表6个社的6堆干草被点燃,6支棕轿队便同时上场,围着代表自己社的火堆进行表演,看谁摆得快转得猛。在四周锣鼓声和观众呐喊助威声中,小伙子们使出浑身气力不停地奔跑、转圈,火小了立刻添草,人累了马上替换,就是不能让棕轿停下来。在这一波高过一波的竞技中,谁也不服输,直到100担干草烧完。活动结束后,由6个社的12个福首共同请大家吃福饭。
摆棕轿是莆田极富特色的闹元宵形式,莆田人将从农耕时代起对火神和力量的崇拜融入表演之中。这场勇敢者的游戏,寄托了人们祈盼获得上天护佑,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人们相信,那熊熊燃烧的烈火,象征着来年一切兴旺发达、红红火火。
渔村闹元宵抬神冲海乐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