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教教师应接受系统的专业化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尤其是职前培养阶段的合理化设计,是保障职教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中,除了专业科学和职业教育学课程外,职业理论与实践及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构建与实施是培养未来职教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对培养未来职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尤为必要。
关键词 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科学课程;职业课程;专业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2-0055-05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世界和职业教育世界要求职教教师不仅要熟悉职业(指技术工人的职业)工作过程和能力要求,而且也要能够通过适当的教育教学思想、内容和手段来传授这些职业工作内容,以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行动能力,使所培养人才能够胜任职业世界的工作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具备职业工作知识和实践能力,更要具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在职教教师教育中,对教师教学和职业工作能力的促进是重点。
在当前的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中,教师不仅需要赶上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更要能够促进发展和引领改革。如果只是通过教师不断的短期培训来弥补能力的空缺和适应发展的需求,而不能由教师来引领和设计整个课程教学改革,这种发展只能是滞后的适应性补缺,而非教师自身的认知和发展需求,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远不能得到保障。因此,职教教师应接受系统、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尤其是职前培养阶段的合理化设计,是保障职教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教师教育中,除了包含传统的专业科学内容外,职业工作内容和教学论内容的补充对于职教教师来说更是核心所在。因此,在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中,除了专业科学和职业教育学课程外,职业理论与实践及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构建与实施是促进未来职教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职教师资主要是通过各地的技术师范学院、综合型大学、专业院校以及普通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来培养。通过比较各职教师资培养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发现,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教师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大部分高校的职教师资专业中,师资专业的目标既指向培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又指向培养工程技术人员。虽然这种专业定位有利于专业吸引力的提升和学生的宽范围就业,但却不能保证职教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相应的职业能力。由于定位的不明确性,独立设置职教师资专业的价值大大降低。即使普通专业毕业的学生,通过短期教育理论培训和考试的补充,也能够进入职教师资队伍。这对于职教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非常不利,致使职业教育和职教师资教育的专业性大打折扣。
(二)职教师资专业数量逐渐减少且覆盖面太小
技术师范学院的专业设置中,指向普通学科的专业越来越多,职教师资专业则越来越少,而且是非定向型的职教师资专业。职教师资专业很少具有职业特点和职业教育特色,技术师范学院的独特性也在逐渐退化。在综合大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中,职教师资专业数也逐渐减少,甚至许多职教学院已经不再设置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另外,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以上层次职教师资专业也未见雏形。相应地,含专业取向的研究生层次的职教师资专业也是少之又少。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涵盖19个专业类,321个专业[1],而职教师资专业对其覆盖率却非常低。“从目前我国办学规模最大的8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来看,8所学校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覆盖率仅为23.7%,且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第三产业的专业。”[2] 从中可以推断,多数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来自于相应专业学科的毕业生,职教师资专业建设体系并不完善,其专业性也得不到保证。
(三)职教师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职业和职业教育特色
以工科专业为例,普通工程专业与职教师资专业相比,职教师资专业的课程是普通工程专业课程的简化,仅仅补充一些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而来自普通教育领域的教育理论、教材教法等无职业特色的课程内容占据教育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另外,将专业科学与职业教育学2门学科联结起来的教学论课程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职教师资专业科学课程的实践部分也多是工程师相应的专业实践,如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即使在职教师资的中、高级工考工实践中,也只是考虑到技能方面的训练,还远远没有达到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
比较职教师资的专业科学课程与职业学校传统的专业课程发现,两者有较高的相似度。这说明,如果职业学校实施的是专业系统化的课程,那么,职教师资培养中也实行传统专业科学课程的设置是适合的。但是,如果职业学校实施的是一体化课程,甚至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职教教师培养中现有的专业科学课程就是不合时宜的。因此,需要对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科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更进一步说,职教师资作为经过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应当不仅能够适应职业学校当前和未来的教学,而且能够引领职业学校今后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于2011~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除了支持教师培训、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和兼职教师岗位设立外,计划的目标任务还提出,支持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基地重点建设300个职教师资专业点,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基地的实训条件和内涵建设,完善适应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培养培训体系[3]。由此可见,首先,职教师资专业在数量上应当有所保证。对应于当前60个左右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每所基地平均重点建设5个职教师资专业点。其次,该计划对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和内容的制定也提出了要求。此外,对基地的实训条件和质量建设以及培养培训体系等配套建设也提出了要求。因此,職教师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无论在现实需求层面还是在国家政策层面都是职业教育未来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职教师资培养中,除公共课程和教育学课程两部分外,专业科学课程所占的比重为一半以上。因而,以专业科学课程为重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建议尤为必要。 三、职教师资培养中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职教师资培养中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
由于职教教师教育标准、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等缺失,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科学课程体系也未能根据职业教育和职教教师的特点而建立。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科学课程体系主要依照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涉及本专业的原理性、基础性理论与实验,专业方向课程涉及本专业专深和系统的理论,而实践技能课程则是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与专业训练。但综合看来,一方面,课程门类之间缺少紧密的关联,学生直到大学毕业时,对整个专业都很难产生整体和全面的框架概念和认识。因此,有必要依据未来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来开发相应的课程门类,并加强课程间的关联度。另一方面,课程门类与学生未来面向的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职业世界职业工作的关系也很有限,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大都只与工程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关。虽然它们也是职教教师“专业科学”的基准科学,但只是“专业科学”的一部分。因此,加强课程的职业性,补充职业方面的相应课程是职教师资专业的特色所在。
除“专业科学”外,也应考虑设置与教师的专业科学紧密相关的“专业教学论”课程,这一课程是将专业科学理论与实践和职业教育学理论与实践联结起来的纽带,是职教教师最切身的职业知识。在我国大部分职教师资培养中,该门课程还没有建立起来,而只是以“教材教法”等更多涉及普通教育教学方法的课程来代替。专业教学论与专业科学的内容相关性最大,应归属于各专业科学之下。
(二)职教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要求
在专业(指职教教师所学的具体专业方向,而非教师专业)能力方面,未来职教教师所面向的能力目标可以概括为:一是了解和分析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人层次的)职业/职业群/职业领域及其规章和标准;二是运用、分析和评价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术及相关的工艺内容;三是理解和运用专业相应的专业科学的学科内容;四是理解、分析和评价专业相对应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过程,如装配、安装、运行、维修、保养等内容;五是掌握相关职业的核心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实践经验等。
在专业教学能力方面,未来职教教师的能力目标可以概括为:一是将教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和工作内容与过程相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独立设计、实施和评价课堂单元;二是与其他教师协调合作,共同实施和评价整个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三是了解、分析和评价职业教育与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发展和完善专业教学;四是掌握工作研究方法,实施职业资格研究,开发和评价课程;五是与企业、职业学校和行业组织等进行合作,共同设计、实施和评价创新项目,提供专业方面和职业教育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该专业教学能力中的“教学”指的是广义的教学,其目标不仅涉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未来技术工人,而且涉及教师如何将工作内容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业务过程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4]。
(三)职教师资培养中专业科学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构建
职教师资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大规模彻底改革需要职业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高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如高校教师对职业科学的把握,对技术工人职业和职业教育的理解,企业工作经验的积累等。根据职教师资专业和专业教学方面的能力要求以及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和水平,可以在原有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因此,建议在专业科学课程体系中除了缩减既有的各门专业科学理论和实践课程外,增加(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科学)课程和专业教学论课程。其中,职业(科学)课程涉及掌握本专业相对应职业领域和具体职业的职业技术内容与工作内容及其实践。专业教学论课程涉及专业相对应职业的历史和发展、(技术工人职业的)工作研究理论和企业实践、职教课程开发与评价、职教教学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专业项目设计等课程。
表1 职教师资培养专业科学课程体系框架
表1中以電气技术专业为例,罗列了专业科学课程体系所涉及的主题领域与课程内容,包含专业科学课程或者职业(科学)课程以及专业教学论课程内容。职业(科学)课程内容应融合在相应的专业科学课程中进行实施,即专业科学课程除了传授专业技术外,还需涉及相应的职业工作内容。因为,专业科学课程内容与职业科学课程内容虽然有交叉,但前者不能完全覆盖后者,在职教师资教育中尤其需要补充职业工作内容。当然,职教教师需要学的职业(科学)课程内容与技术工人需要学的职业工作内容又有所区别,前者是基于后者的内容,需从分析、设计和评价等更高层次的角度去学习和把握。鉴于学时有限,可以将某些必需的职业(科学)课程内容纳入专业教学论课程中,与相关教学论课程合并。
专业教学论课程中“工作研究的相关理论与企业实践”以及“课程开发与评价”是尤为重要的两部分内容,也是当前教师教育中尤为缺乏的,但却涉及到未来职教教师对企业工作内容的把握能力以及如何将职业工作内容进行教学处理的能力。另外,表1中专业教学论课程中关于工作、技术和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教学实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境和媒体的设计,项目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都是职教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
(四)职教师资培养中专业科学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在人员配备、实训条件和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建设。首先,职业(科学)课程和专业教学论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需要由高校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技师或行业专业人员合作进行。高校教师应当在职业理论、教学论理论以及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实践方面进行进修。职业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人员应作为职教师资培养的兼职教师参与到某些教学论课程和主题的开发、教学实践和评价中来。由此,建立高校、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合作关系的建立无论是对职教教师教育、技术工人培养还是企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都大有裨益。其次,基于职业(科学)课程和专业教学论课程的内容要求,高校实训室的构建也应面向行业企业的应用领域。如表1中所提到的企业生产设备的电气应用和楼宇电气应用,将专业科学和职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形成专业实践型和专业教学型的一体化实训场所,培养未来教师的“双师”能力,也为教师的进修培训提供理实一体化的实践基地。这也符合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地的实训条件和内涵建设的要求。再次,开发职业(科学)课程和专业教学论课程的教材。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中应设计各专业相关的职业科学和专业教学论等核心课程方案,并对其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开发,才能保证具有职教特色且对职教教师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得以实施。这与素质提高计划中关于师资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的开发也是一致的。 我國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参照相应普通专业的专业科学和教育科学课程体系组合建立的。职业教育研究者对师资培养的职业教育学课程体系问题和专业教学论的内涵都有过诸多探讨和研究,但是,具有职业和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科学课程及专业教学论课程体系的研究还很少,而这对职教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的促进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职教教师和未来技术工人培养最重要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Z].教职成[2010]4号,2010-03-08.
[2]曹晔.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和现实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4):6.
[3]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Z].教职成[2011]14号,2011-11-08.
[4]谢莉花.论职教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及课程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7):65-66.
[5]Lihua Xie. Reformansaetze zur Lehrerbildung fuer berufliche Schulen vor dem Hintergrund der Wechselwirkung des Beschaeftigungs-und Berufsbildungssystems in China-Schwerpunkt: Das Studium der beruflichen Fachrichtung Elektrotechnik einschliesslich der Didaktik[M]. Hamburg: Verlag Dr. Kovac, 2012:342-343.
Research on the Specialty Science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Pre-servic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XIE Li-hua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receive systematic and professional pre-service education. The teac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pre-service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re-servic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besides subject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pedagogy, the content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ccupation 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re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capability of fu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reform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subject science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capability of fu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Key words pre-servic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professional teaching capability; subject science curriculum; occupational curriculum; subject didactics
关键词 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科学课程;职业课程;专业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2-0055-05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世界和职业教育世界要求职教教师不仅要熟悉职业(指技术工人的职业)工作过程和能力要求,而且也要能够通过适当的教育教学思想、内容和手段来传授这些职业工作内容,以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行动能力,使所培养人才能够胜任职业世界的工作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具备职业工作知识和实践能力,更要具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在职教教师教育中,对教师教学和职业工作能力的促进是重点。
在当前的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中,教师不仅需要赶上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更要能够促进发展和引领改革。如果只是通过教师不断的短期培训来弥补能力的空缺和适应发展的需求,而不能由教师来引领和设计整个课程教学改革,这种发展只能是滞后的适应性补缺,而非教师自身的认知和发展需求,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远不能得到保障。因此,职教教师应接受系统、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尤其是职前培养阶段的合理化设计,是保障职教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教师教育中,除了包含传统的专业科学内容外,职业工作内容和教学论内容的补充对于职教教师来说更是核心所在。因此,在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中,除了专业科学和职业教育学课程外,职业理论与实践及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构建与实施是促进未来职教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职教师资主要是通过各地的技术师范学院、综合型大学、专业院校以及普通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来培养。通过比较各职教师资培养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发现,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教师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大部分高校的职教师资专业中,师资专业的目标既指向培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又指向培养工程技术人员。虽然这种专业定位有利于专业吸引力的提升和学生的宽范围就业,但却不能保证职教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相应的职业能力。由于定位的不明确性,独立设置职教师资专业的价值大大降低。即使普通专业毕业的学生,通过短期教育理论培训和考试的补充,也能够进入职教师资队伍。这对于职教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非常不利,致使职业教育和职教师资教育的专业性大打折扣。
(二)职教师资专业数量逐渐减少且覆盖面太小
技术师范学院的专业设置中,指向普通学科的专业越来越多,职教师资专业则越来越少,而且是非定向型的职教师资专业。职教师资专业很少具有职业特点和职业教育特色,技术师范学院的独特性也在逐渐退化。在综合大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中,职教师资专业数也逐渐减少,甚至许多职教学院已经不再设置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另外,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以上层次职教师资专业也未见雏形。相应地,含专业取向的研究生层次的职教师资专业也是少之又少。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涵盖19个专业类,321个专业[1],而职教师资专业对其覆盖率却非常低。“从目前我国办学规模最大的8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来看,8所学校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覆盖率仅为23.7%,且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第三产业的专业。”[2] 从中可以推断,多数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来自于相应专业学科的毕业生,职教师资专业建设体系并不完善,其专业性也得不到保证。
(三)职教师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职业和职业教育特色
以工科专业为例,普通工程专业与职教师资专业相比,职教师资专业的课程是普通工程专业课程的简化,仅仅补充一些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而来自普通教育领域的教育理论、教材教法等无职业特色的课程内容占据教育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另外,将专业科学与职业教育学2门学科联结起来的教学论课程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职教师资专业科学课程的实践部分也多是工程师相应的专业实践,如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即使在职教师资的中、高级工考工实践中,也只是考虑到技能方面的训练,还远远没有达到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
比较职教师资的专业科学课程与职业学校传统的专业课程发现,两者有较高的相似度。这说明,如果职业学校实施的是专业系统化的课程,那么,职教师资培养中也实行传统专业科学课程的设置是适合的。但是,如果职业学校实施的是一体化课程,甚至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职教教师培养中现有的专业科学课程就是不合时宜的。因此,需要对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科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更进一步说,职教师资作为经过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应当不仅能够适应职业学校当前和未来的教学,而且能够引领职业学校今后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于2011~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除了支持教师培训、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和兼职教师岗位设立外,计划的目标任务还提出,支持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基地重点建设300个职教师资专业点,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基地的实训条件和内涵建设,完善适应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培养培训体系[3]。由此可见,首先,职教师资专业在数量上应当有所保证。对应于当前60个左右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每所基地平均重点建设5个职教师资专业点。其次,该计划对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和内容的制定也提出了要求。此外,对基地的实训条件和质量建设以及培养培训体系等配套建设也提出了要求。因此,職教师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无论在现实需求层面还是在国家政策层面都是职业教育未来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职教师资培养中,除公共课程和教育学课程两部分外,专业科学课程所占的比重为一半以上。因而,以专业科学课程为重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建议尤为必要。 三、职教师资培养中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职教师资培养中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
由于职教教师教育标准、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等缺失,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科学课程体系也未能根据职业教育和职教教师的特点而建立。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科学课程体系主要依照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涉及本专业的原理性、基础性理论与实验,专业方向课程涉及本专业专深和系统的理论,而实践技能课程则是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与专业训练。但综合看来,一方面,课程门类之间缺少紧密的关联,学生直到大学毕业时,对整个专业都很难产生整体和全面的框架概念和认识。因此,有必要依据未来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来开发相应的课程门类,并加强课程间的关联度。另一方面,课程门类与学生未来面向的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职业世界职业工作的关系也很有限,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大都只与工程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关。虽然它们也是职教教师“专业科学”的基准科学,但只是“专业科学”的一部分。因此,加强课程的职业性,补充职业方面的相应课程是职教师资专业的特色所在。
除“专业科学”外,也应考虑设置与教师的专业科学紧密相关的“专业教学论”课程,这一课程是将专业科学理论与实践和职业教育学理论与实践联结起来的纽带,是职教教师最切身的职业知识。在我国大部分职教师资培养中,该门课程还没有建立起来,而只是以“教材教法”等更多涉及普通教育教学方法的课程来代替。专业教学论与专业科学的内容相关性最大,应归属于各专业科学之下。
(二)职教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要求
在专业(指职教教师所学的具体专业方向,而非教师专业)能力方面,未来职教教师所面向的能力目标可以概括为:一是了解和分析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人层次的)职业/职业群/职业领域及其规章和标准;二是运用、分析和评价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术及相关的工艺内容;三是理解和运用专业相应的专业科学的学科内容;四是理解、分析和评价专业相对应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过程,如装配、安装、运行、维修、保养等内容;五是掌握相关职业的核心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实践经验等。
在专业教学能力方面,未来职教教师的能力目标可以概括为:一是将教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和工作内容与过程相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独立设计、实施和评价课堂单元;二是与其他教师协调合作,共同实施和评价整个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三是了解、分析和评价职业教育与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发展和完善专业教学;四是掌握工作研究方法,实施职业资格研究,开发和评价课程;五是与企业、职业学校和行业组织等进行合作,共同设计、实施和评价创新项目,提供专业方面和职业教育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该专业教学能力中的“教学”指的是广义的教学,其目标不仅涉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未来技术工人,而且涉及教师如何将工作内容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业务过程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4]。
(三)职教师资培养中专业科学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构建
职教师资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大规模彻底改革需要职业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高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如高校教师对职业科学的把握,对技术工人职业和职业教育的理解,企业工作经验的积累等。根据职教师资专业和专业教学方面的能力要求以及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和水平,可以在原有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因此,建议在专业科学课程体系中除了缩减既有的各门专业科学理论和实践课程外,增加(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科学)课程和专业教学论课程。其中,职业(科学)课程涉及掌握本专业相对应职业领域和具体职业的职业技术内容与工作内容及其实践。专业教学论课程涉及专业相对应职业的历史和发展、(技术工人职业的)工作研究理论和企业实践、职教课程开发与评价、职教教学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专业项目设计等课程。
表1 职教师资培养专业科学课程体系框架
表1中以電气技术专业为例,罗列了专业科学课程体系所涉及的主题领域与课程内容,包含专业科学课程或者职业(科学)课程以及专业教学论课程内容。职业(科学)课程内容应融合在相应的专业科学课程中进行实施,即专业科学课程除了传授专业技术外,还需涉及相应的职业工作内容。因为,专业科学课程内容与职业科学课程内容虽然有交叉,但前者不能完全覆盖后者,在职教师资教育中尤其需要补充职业工作内容。当然,职教教师需要学的职业(科学)课程内容与技术工人需要学的职业工作内容又有所区别,前者是基于后者的内容,需从分析、设计和评价等更高层次的角度去学习和把握。鉴于学时有限,可以将某些必需的职业(科学)课程内容纳入专业教学论课程中,与相关教学论课程合并。
专业教学论课程中“工作研究的相关理论与企业实践”以及“课程开发与评价”是尤为重要的两部分内容,也是当前教师教育中尤为缺乏的,但却涉及到未来职教教师对企业工作内容的把握能力以及如何将职业工作内容进行教学处理的能力。另外,表1中专业教学论课程中关于工作、技术和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教学实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境和媒体的设计,项目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都是职教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
(四)职教师资培养中专业科学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在人员配备、实训条件和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建设。首先,职业(科学)课程和专业教学论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需要由高校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技师或行业专业人员合作进行。高校教师应当在职业理论、教学论理论以及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实践方面进行进修。职业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人员应作为职教师资培养的兼职教师参与到某些教学论课程和主题的开发、教学实践和评价中来。由此,建立高校、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合作关系的建立无论是对职教教师教育、技术工人培养还是企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都大有裨益。其次,基于职业(科学)课程和专业教学论课程的内容要求,高校实训室的构建也应面向行业企业的应用领域。如表1中所提到的企业生产设备的电气应用和楼宇电气应用,将专业科学和职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形成专业实践型和专业教学型的一体化实训场所,培养未来教师的“双师”能力,也为教师的进修培训提供理实一体化的实践基地。这也符合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地的实训条件和内涵建设的要求。再次,开发职业(科学)课程和专业教学论课程的教材。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中应设计各专业相关的职业科学和专业教学论等核心课程方案,并对其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开发,才能保证具有职教特色且对职教教师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得以实施。这与素质提高计划中关于师资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的开发也是一致的。 我國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参照相应普通专业的专业科学和教育科学课程体系组合建立的。职业教育研究者对师资培养的职业教育学课程体系问题和专业教学论的内涵都有过诸多探讨和研究,但是,具有职业和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科学课程及专业教学论课程体系的研究还很少,而这对职教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的促进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职教教师和未来技术工人培养最重要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Z].教职成[2010]4号,2010-03-08.
[2]曹晔.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和现实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4):6.
[3]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Z].教职成[2011]14号,2011-11-08.
[4]谢莉花.论职教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及课程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7):65-66.
[5]Lihua Xie. Reformansaetze zur Lehrerbildung fuer berufliche Schulen vor dem Hintergrund der Wechselwirkung des Beschaeftigungs-und Berufsbildungssystems in China-Schwerpunkt: Das Studium der beruflichen Fachrichtung Elektrotechnik einschliesslich der Didaktik[M]. Hamburg: Verlag Dr. Kovac, 2012:342-343.
Research on the Specialty Science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Pre-servic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XIE Li-hua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receive systematic and professional pre-service education. The teac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pre-service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re-servic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besides subject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pedagogy, the content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ccupation 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re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capability of fu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reform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subject science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capability of fu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Key words pre-servic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professional teaching capability; subject science curriculum; occupational curriculum; subject didac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