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治涝承泄区的设计潮位选取

来源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nCr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区的治涝规划设计,必须合理确定与设计暴雨相组合的承泄区设计潮位.构建的承泄区设计潮位的选取方法,首先采用Copula函数构建年最大暴雨和相应潮位的联合分布,再基于联合分布和年最高潮位的分布提出治涝设计潮位的选取方法.并以位于珠江三角洲河口区的广州南沙区和位于粤东韩江河口区的汕头市龙湖区为实例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地的暴雨与潮位的遭遇组合规律并不相同:①如对10年一遇及以上年最大暴雨,若与10年一遇年最高潮位相组合,在广州市南沙区,其组合风险率几乎为0;而在汕头市龙湖区,其组合风险率达5.97%以上.②
其他文献
江苏科兴监理公司监理项目京杭运河泗阳三线船闸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银奖,此前该项目已获交通运输部“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和省优“扬子杯”.近年来,公司坚持以“创建内河一
某水电站泄洪闸采用大吨位预应力闸墩承受弧形闸门支臂传递的巨大水推力,通过近2年的闸墩锚索拉力监测发现,锚索张拉力损失部分超过15%,并尚未收敛,且闸墩在宣泄洪水过程中曾出现
运用标准κ-ε模型、RNGκ-ε模型、Realizableκ-ε模型、标准κ-ε模型,并结合VOF法对公伯峡水电站有岸泄洪洞的水流进行数值模拟,利用原型观测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
脉动压力在岩石河床裂隙中的传播是导致大坝下游基岩冲刷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岩体裂隙网络作为水体的赋存空间,其结构特性决定了水流脉动压力波的传播规律。应用蒙特卡洛模
长江荆江河段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矶,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为微弯分汊河型,下荆江为典型蜿蜒性河道.近40年来,荆江河段洲滩演变比较剧烈,影响了下游局部主流线走向及河势
通过长江口肖山—口外实测资料研究悬沙有效沉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水域悬沙垂向分布近似符合指数型分布,采用Rouse公式计算悬沙有效沉速变化,洪季和枯季悬沙沉速自肖山
利用MIKE21软件建立瓯江口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不同径、潮流条件下滞流点位置的移动规律,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滞流点迁移对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影响.研究表明:径、潮流水动力
2012年11月10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由我院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村灌区节水小型水闸除险加固技术转化”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由江苏
将光纤Bragg光栅温度传感技术应用于水闸工程的闸墩进行实时温度监测,同时对该工程进行施工期温度场和应力场反馈分析.将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串联熔接形成准分布式测温系统,既
最高温度是混凝土坝温度控制的重要指标。浇筑仓最高温度过高会导致后期降温幅度大,而浇筑仓最高温度过低对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增长有一定影响。实际施工过程中,高温季节浇筑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