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九哥”王季范的深厚情谊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eth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乡亲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口中的这位“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
  助力求学
  王季范,1885年出生,湖南湘乡县人,母亲文氏是毛泽东母亲的同胞姐姐,所以毛泽东与王季范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王季范是家中第二个儿子,在同族中排行第九,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九哥”。王季范从小受教于较有声望的萧竹轩先生,学习经史、古典文学,打下了较好的国学基础。由于他聪颖好学、领悟力强,深受老师的器重,之后考入长沙优级师范(湖南大学前身)。当时,欧风东渐,新学兴起,湖南风气为之一新。王季范受到维新派人士的影响,接受了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思想不断进步。
  毛泽东小时候常去位于唐家蚝的外婆家玩。在这里,他认识了在外婆家寄渎的姨表兄王季范。王季范为人正直、助人为乐、待人和蔼、生活简朴,是当时家族里年轻一辈中学历最高、知识最渊博、思想最活跃的,因此颇受大人们的喜爱,是父母教育小孩的榜样。毛泽东十分崇拜王季范,视他为心中的楷模。王季范也特别喜欢聪慧诚实、勤学好问、志向远大的毛泽东,并发现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潜质,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所以每当毛泽东虚心求教的时候,王季范总是耐心讲解、热情施教,还鼓励他继续求学,接受新式教育,有时还把毛泽东带去家里互相切磋,一起玩耍。
  1910年,受王季范的影响,毛泽东向父亲提出进新学堂继续读书的要求,却遭到了父亲毛贻昌(字顺生)的强烈反对,毛泽东请表兄王季范来为自己“说情”。王季范旁征博引,向姨夫解释读书的种种好处,以及念书对于未来的重要性,诚恳地劝说姨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毛泽东的父亲终于同意了儿子继续求学的要求。毛泽东在东山小学读书期间,和王季范多有书信往来,王季范也多次赠予毛泽东书籍。有一次,王季范给毛泽东寄来了康有为的《大同书》,毛泽东便如获至宝、仔细研读,并写了心得和批语。据湘乡市《文史资料》记载:“毛泽东的父亲舍不得给儿子支付昂贵的学费,是王季范慷慨解囊,一次就从家里拿出大洋一百元。”
  离开落后而闭塞的韶山,进入东山高等小学堂,成为了毛泽东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为此,毛泽东很感激这位帮助白己进入新式学堂、帮自己打开了通往外部世界广阔天地大门的“九哥”。
  1911年,王季范从长沙优级师范毕业后,任教于湘乡驻省中学。这时,毛泽东也正想去省城继续深造。于是,在表兄王季范的再次帮助下,毛泽东顺利地进入了湘乡驻省中学。初到省城长沙的毛泽东,人地两生、身无分文,王季范给予他很大的帮助和照顾。来自山区的毛泽东难以负担数量可观的报名费和书本学杂费,王季范就向学校写了欠据,承诺可从白己的薪水中为毛泽东逐月扣除:湘乡驻省中学不提供住宿,王季范就从白己家狭窄的住房中腾出一间给毛泽东住,自己和妻子、孩子共挤一间;家里仅有的一张书桌,也是先让毛泽东做功课,等他做完功課后自己才开始批阅学生的作业,直到深夜人静。在与“九哥”的朝夕相处中,毛泽东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治学读书的理念,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视野得到了很大的开阔。
  1914年,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第一师范)。毛泽东转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后不久,王季范也受聘到一师范任教,并担任学监。这样,毛泽东就直接受教于王季范。他们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更多了,情谊也更加深厚。王季范熟读经书,古文功底深厚,教学很有方法,在师生中颇有威望。毛泽东爱用文言文作文及诗词,一有新作时常要先送表兄处,切磋探讨。王季范还辅导毛泽东阅读了《楚辞》《昭明文选》《韩昌黎全集》《资治通鉴》以及《曾国藩家书》等经典书籍,这为毛泽东的古典文学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7年11月,毛泽东当选为第一师范的学友会总务,主持学友会日常工作,得到过王季范的多方指导。如毛泽东主办第一师范工人夜学时,曾多次到王季范主办的“平民教育”课堂学习取经,毛泽东将当时第一师范的工人夜学,办成“改造社会”的重要讲堂。
  挺身排险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期间,王季范不仅在生活上、经济上多处接济毛泽东,还十分关注他的学业和思想进步,对毛泽东在新思潮影响下参加的进步活动也是十分支持。毛泽东当时十分不满学校里带有浓厚封建教育色彩的教学内容和管理制度,他经常触犯学校当局的封建戒令,引起一些保守师生的非议,为此毛泽东多次产生退学的想法。面对非议,王季范一方面与毛泽东的老师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对毛泽东的情绪进行多方帮助和疏导。同时,毛泽东胸怀大志,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而孜孜求学、勤勉奋进,也使王季范深为敬佩。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接触了很多先进思想,常与蔡和森等人一起讨论时政、探求真理,组织和领导了一些学生活动,但也惹出一些麻烦事来,常常是王季范为其出面斡旋、多方沟通,方才转危为安。1915年,湖南省议会公布了一项新规定,从秋季开始,每个学生要缴纳10元学杂费,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身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校长的张干不管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执行该规定。该校学生对此议论纷纷,尤以家境贫寒的学生强烈反对张干的做法。他们在毛泽东的组织领导下,在学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毛泽东亲自执笔起草了一份《驱张宣言》,宣言中历数张干办学无方、贻误青年的种种不足之处,文笔犀利火辣、一针见血。《驱张宣言》写好后,同学们均拍手叫好,于是连夜赶印传单,并在校内广泛散发。张干勃然大怒,为此要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17个“闹事”的学生。得知消息的王季范十分担心毛泽东,既怕毛泽东的学业受到影响,又为张干的独断专横而气愤。他即刻与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校内素有威望的教员组织召开了一个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为学生们鸣不平,对校长张干施加压力,最终迫使张干收回对毛泽东等人的开除处分,改为记过。解放后,毛泽东曾在与王季范、周士钊等人的一次会面中谈到此事,仍记忆尤深,对王季范深怀感激之情。   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走上革命道路后,与王季范的交往并没有中断。毛泽东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文化书社、组织俄罗斯研究会、领导湖南自治运动、组织助工俭学运动等,都得到王季范的大力支持。
  第一次大革命中,毛泽东在湖南投身于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曾数次遇险,遭到反动派的追捕,王季范便利用自己在教育界的声望和地位掩护他脱险。1925年8月,带病回故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毛泽东遭到反动军阀赵恒惕围捕,韶山的共产党员事先得到情报,掩护他秘密转移到长沙。期间,毛泽东秘密来到王季范家里,告诉他自己遭追捕的险情,要表兄帮他准备几套换洗的衣服和一些盘缠,以作前往广州之用,还委托王季范设法通知在韶山的杨开慧,要她携孩子岸英、岸青随后前往广州。为确保毛泽东的安全,王季范立即将他护送到乐古道巷颜子庙的湖南私立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安排在政治上比较可靠的湘乡籍教师谭泮泉处住宿。第二天清晨,毛泽东装扮成商人模样,由韶山地下党负责人庞叔侃和工人骨干周振岳护送,由株洲经衡阳南下,到达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前,曾专程与王季范告别,说他这次要出一趟远门。可这一次分别竞长达20多年,二人再次相见时,已经是建国后的1950年了。王季范虽与毛泽东天各一方,但他时刻惦记着表弟毛泽东的革命事业,经常通过报纸了解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情况。虽然二人不像早年那样朝夕相处,但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把二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在前方领导革命时,王季范就在后方支持毛泽东的革命事业,配合毛泽东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 “九·一八”事变后,王季范印发《励雪耻》《从军诗》等宣传品,痛斥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无能,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号召学生弃笔从戎,保家卫国。他告诫学生:“读书莫忘救国,学有专长是为建设祖国,而不是为个人升官发财。”王季范虽没有加入过任何政党,但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他的家在长沙北门外三垣里,平时一些进步师生常到他家开会,讨论时局,研究马列。抗战爆发后,王季范毅然送自己唯一的儿子王德恒奔赴延安。王德恒后来不幸被国民党杀害。
  1949年6月,湖南和平解放前夕,王季范参加了中共长沙地下党领导的迎接解放活动。他通过长沙市工委与湘潭市工委取得联系,在湘潭向解放区和毛泽东发电报,(当时因特务搜查甚紧,在长沙发报易被敌人查悉,故改在湘潭),报告“湖南和平起义可望促成”的可喜消息。8月,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使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的劫难,湖南获得和平解放。中共中央随后派出南下工作团到达湖南,接管湖南政权。此后,王季范连续3次致电毛泽东,对他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胜利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毛泽东提出“用贤才、立法制、崇道德”的治国理念,其师生情、亲友情、爱国情溢于言表。
  情深意重
  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德高望重、可亲可敬的表兄。1950年9月,他派表侄女章淼洪返湘,迎接王季范和老同学、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周世钊上京会晤。恰巧,王季范因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先期于1950年9月21日北上。到北京的第二天,王季范即前往中南海丰泽园与毛泽东会晤。分别20多年,两人都感慨万千。毛泽东久久握着王季范的手,深情地说:“九哥,终于又见到你了!”王季范眼里闪着泪花,激动地说:“润之啊,我早就想来看你了,23年时间,心里一直惦记着你呀!”宴会前,毛泽东特意向女儿李敏、李讷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在我青年时期,给我很多帮助。没有他,就没有我。”席间,毛泽东与王季范一起畅谈乡情旧谊、谈古论今,十分欢畅。
  之后,毛泽东诚挚邀请王季范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国庆节观礼。毛泽东借此机会,亲自把王德恒牺牲的噩耗报告给了表兄。毛泽东拉着王季范的手,哽咽地说:“九哥,你把德恒交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难辞其咎啊……”当时,王季范已是60多岁的人,老年丧子,其悲痛自不待言!但是,此时此刻,他反倒显得极为平静,因为自从他把儿子送到延安跟毛泽东干革命那一天起,他就有了奉献与牺牲的思想准备。儿子为国献身,换来了今日国家的太平与安乐,足以告慰爱子于九泉。想到这里,王季范竟安慰起表弟毛泽东来:“润之老弟,快莫这样讲!为了革命,你几十年东奔西忙,抛家不顾。为了革命,表弟媳开慧命丧黄泉,泽民二十四弟、泽覃二十六弟血染疆场,如今你又把岸英大侄儿送到了朝鲜战场……若论牺牲谁比你大!若论痛苦谁有你深!德恒以你做榜样,为天下人的幸福作牺牲,他当含笑九泉,家人亦为他光荣!”“九哥”的深明大义,让毛泽东十分感动。他恳切地对王季范说:“九哥,你说得极是哩!德恒是个好伢子,也是你做父亲的教育之功!人民是忘不了的,我毛泽东也是忘不了的!你要节哀顺变,照顾好他的一双儿女,有何难处,可直接找我。我们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不久,王季范一家迁到北京宣武门一处胡同,毛泽东经常派秘书和子女們上门看望问候他。王季范也成为了毛泽东的座上客,经常陪同毛泽东接待来自湖南的父老乡亲和各界人士,如齐白石、章士钊、毛宇居等人。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后,王季范向毛泽东提出想去华北看看土地改革的情况。毛泽东听后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并提议:“你们可以走张家口、大同、太原、石家庄、保定再回到北京的路线。这样兜一个圈子,多看一些地方。”王季范采取了毛泽东的建议。回到北京后,王季范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并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认为在各地参观是加强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一个很好的想法,可以大力推广,
  鉴于王季范对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央人民政府把他作为老教育家安排在政务院参事室工作。尔后,王季范历任湖南行政学院副院长、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此,王季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从事调查研究,努力沟通民主人士与政府的关系,为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搭桥牵线。
  此外,作为一个在湖南工作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教育家,王季范一直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仗义执言、多方奔走。无论是帮助湖南一批老教育家落实政策,还是重修省立第一师范、建立湘潭大学,亦是扩建东山学校,他或向上反映,或献计献策,或筹资出力,无不尽心尽意,不遗余力。这些善举,推动了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湖南学界广为人知。
  王季范晚年不顾年高体弱,经常深入全国各地基层考察、了解情况。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王季范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难以言表。1971年4月,在家人陪同下,87岁高龄的王季范专程乘火车回到韶山。在韶山,他会见了30多位年逾古稀的故旧,或把臂问安,或抱头垂泪,乡情乡谊,浓厚真挚。王季范动情地说:“今天回来看望各位,既是我的心愿,也是毛主席的安排。”在场的人听了,格外激动。
  1972年7月,王季范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随后,在全国政协礼堂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周恩来、郭沫若等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出席。年近八旬、身患多种病痛的毛泽东得知这一噩耗时,悲痛不已,童年时教他读书、带他玩耍,上学受阻时为他说情,长沙求学时给予指导和庇护,军阀追捕时不遗余力地奔走解救……相交几十年来的种种情形一一涌上心头。为了表达对这位亦兄亦师亲人的哀悼,毛泽东特意嘱咐身边工作人员制作了一个花圈。花圈的飘带上写着: “九哥千古 毛泽东敬挽”短短9个字,饱含了毛泽东对表兄王季范的无限尊敬与痛惜。
其他文献
又到了学校一年一次的体检时间,今天轮到我们班了,我很开心,因为可以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了。  先是称体重和量身高。我的身高是139厘米,体重29千克。我的朋友黄夏晴和我一样高,却比我重了8千克。另一个朋友赵然然体重和黄夏晴差不多,却比她高了8厘米。而班长陈子瑶最高,竟有151厘米。大家有高有低,有胖有瘦,老师说这多数是跟饮食、运动、睡眠和遗传有关。遗传是没法改变的,但我可以在前三项上努力,做到健康饮
在多数国人记忆中,八路军在河北省涞源县城东南黄土岭击毙日军精锐第二独立混成旅团长、 “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是敌后抗日战场击毙日军军衔最高的将领。可鲜为人知的是,大别山国民党抗战正面战场空防部队曾猎杀过一名日军大将。在巍巍大别山南麓安徽太湖县,有个当年名叫杨树垄的小山村。1942年12月18日13时25分,桂系空防部队击落的侵华日军大将冢田攻座机恰好在此坠落,随着燃烧的飞机撞向地面后的一声巨响,
1939年底,在魯西南抗日根据地的湾杨等村,爆发了一场持续大半年之久的红枪会暴乱,反动的红枪会头目同日伪军相勾结,残杀了不少抗战军民。中共鲁西南地委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采取正确的策略,同日伪军和红枪会头目们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最终平息了这一暴乱。  发展鲁西南抗日力量  鲁西南地区,是指抗日战争初期,中共鲁西南地委初创时开展活动的冀鲁豫三省结合部的边沿地区,即:当时属河南省辖的考城、民权县的北部,山东
我和他在同一所学校,不同的班级。  刚刚开始了中学生活。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一生爱国爱民、自强不息,满腔热情为祖国文化繁荣奋斗终身。王力之精神,既是玉林精神、广西精神的杰出代表,也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学习好、传承好、发展好王力精神,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穷且益坚 不坠耕学之志  1900年的夏天,王力出生在广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博白县的一个书香之家,取字了一。缘于书香门第的熏陶,王力自幼资质聪颖、
我叫周胜林,今年70岁了,生活在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侨港,是从越南回来的归侨侨眷(也是疍家人)聚居的地方。据我所知,我的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大海边上的疍家人。现在,我以我的家族变迁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疍家人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让大家对疍家人这个群体有更多的了解。  我的疍家漂泊经历  按照资料记载,疍家人是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长期生活在海上,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的特殊群体。我和我家族的经历
鄄南战役是刘邓大军在进军濮阳、寻机歼西线之敌的途中,抓住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回马一枪创造的优秀战役之一,在我军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6年6月,蒋介石一手撕毁“停战协议”,公然发起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刘伯承、邓小平按照毛泽东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鲁西南,与国民党第三军和整编第十一师两支“王牌”作战。经过陇海、大洋湖、章缝三大战役,消灭国民
  
1948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郭沫若在中共香港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秘密乘舟北上,绕道东北解放区,前往北平(北京),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此事不啻为郭沫若“革命春秋”中最光辉的一页,更不失为新中国开国史上的一段佳话。    《北上纪行》有遗篇    1948年11月23日,郭沫若偕同马叙伦、陈其尤、翦伯赞、侯外庐等著名民主党派、无党派文化人士共约30人,自香港秘密登舟北行。舟行10日,于12
17世纪,医生开始对病人输血。当时人们对羊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认为羊血最为圣洁干净,于是外科医生便将羊血输入到人的血管内治病,居然有人活了下来。羊血治愈了一些严重贫血的患者,但也有不少病人死去,成功率不到10%。直到1900年,生理学家肖特克和朗特斯脱才发现,人有血型之分。也就是说人类的血液不属于同一类型:按照红细胞所含“抗原”的不同,红细胞只有A抗原者的血型称为A型;只有B抗原者的血型称为B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