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运会奖牌的设计和制作,历来都由主办城市的组委会负责,国际奥委会和国家奥委会都不参与。奖牌是奥运会形象与景观工程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清晰地折射出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特色。作为奥运精神的文化载体,应当能够准确体现奥运会的历史精髓,对此的理解应当具有确定性和一致性。
从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以来,奥运会的种种奖励,特别是奖牌,已经历了多次的变化。最初,只向各项目的前两名颁发奖牌,而且是冠军获得银牌,亚军获得铜牌,奖牌直径为50毫米;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冠军第一次得到了金质奖牌。奖牌的制作直到1978年才有了正式规定,体现在奥运会章程上:奥运会奖牌的直径不得小于60毫米,厚度不得小于3毫米,金、银牌必须用纯度为92.5%的银子制作,金牌至少要镀金6克。
2004年雅典奥运会对奖牌正面图案重新进行了设计,背景由古罗马竞技场改为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胜利女神由原来的坐姿改为动感更强的站姿。奥委会规定,以后的奖牌正面都将沿用这一图案。
第一枚奖牌
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上,两次深呼吸后,康诺利开始助跑,起跳……他跳出了13.71米,现代奥运会诞生了第一个冠军。他获得了现代奥运会的第一枚奖牌。这块奖牌成为奥运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体育文化元素,延续至今。
这是一块直径50毫米的银质奖牌。正面威严的宙斯神像和手擎橄榄枝的胜利女神显示了古代奥运会的精神主题;背面的雅典卫城遗址展示了奥运历史,带有突出的希腊文化特征,希腊文的“1896年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字样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由于当时希腊人认为黄灿灿的金子太过世俗,每个项目的第一名领到的是一枚银质奖牌,第二名获得的则是一枚铜质奖牌。除此而外,他们还和古代奥运会的胜利者一样,被授予橄榄枝或者月桂枝编成的花冠,这一届奥运会的第三名没有得到奖励,他们的成绩虽然被后来的奥运历史统计计算为铜牌,但是当时他们却没有享受到应得的荣耀和纪念品。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虽然没有金牌,但是,那次的冠军银牌被珍藏至今,它的价值绝不逊色于后来的任何一枚金牌。
真正的金牌
金牌并不是用百分之百纯金制作的,相反,金牌中超过九成的成分是银,对很多人来说,这一体育常识恰恰是非常陌生的。那么,在奥运史上,就真的没有出现过纯金金牌吗?有。真正的金牌在奥运史上出现过两次——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和1912年第五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这两届奥运会使用了纯金铸就的金牌,尽管含金量充足,它们却是奥运史上最小的金牌,直径只有3.3厘米,如同一枚大一点的钱币。
别出心裁的奖牌
奥运会的奖牌大都采用了椭圆形的形状,只有一次例外——1900年巴黎第二届奥运会的奖牌被别出心裁的法国人设计成了长方形,奖牌正面在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背景下,有着一双翅膀的胜利女神双手捧着月桂花冠飘然而至……浮雕极具动感,显露了法兰西的艺术气质。
也许是法国独具特色的设计触发了后来举办奥运会城市的设计热情与灵感,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和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的奖牌,分别被美国人和英国人设计成了他们自己看好的样子。这两块金牌虽然图案完全不同,但正面图案突出的是同一个主题,曾经被法国的方形奖牌安排在背面的胜利者形象,这两次被放到了奖牌正面,健美的裸体形象表明了现代奥运与古代奥运的历史传承,突出体现了对胜利者的尊崇和赞美。美国人将胜利女神和宙斯神像安排到了奖牌背面,而英国人则把背面雕上了英格兰传说中的守护神。
这种人文主义的设计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几届奥运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奥运会奖牌设计思想和前两届的设计异曲同工。
经典奖牌
1928年,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奖牌终于被国际奥委会看中:这是一款由意大利艺术家卡西奥利设计的奖牌,正面主体位置是左手握有象征胜利的棕榈叶、右手挥舞月桂枝的胜利女神,背景是古罗马竞技场图案,在它上方镌刻有奥运会的届数,地点和年代,奖牌背面,一位获胜的奥运冠军被众人簇拥,场面热烈欢快。
这届的奖牌完整地表现了奥运会带给这个世界精神的和现世的荣耀,成为现代奥运会的奖牌经典。第九届奥运会奖牌成为第一个被确定的摹本,同时。国际奥委会还对奖牌的规格进行了规定:圆形,直径不小于60毫米,厚度不小于3毫米,冠军和亚军的奖牌必须为银质,纯度等级至少在92.5%以上,冠军奖牌还必须镀有总重量不小于6克的纯金,第三名获得铜质奖牌。经历了32年之后,作为现代奥运文化标志的奖牌,终于完成了从不规范到统一完善的过程。
奖牌背后
从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开始,以后40年间的奥运奖牌完全沿袭了阿姆斯特丹样式,除了纪念文字有所不同,正反两面的图案几乎模一样,微小的变化也仅仅是边框的改动。从这些奖牌来看,人们的艺术想象力仿佛完全停滞了。
直到1972年德国慕尼黑第20届奥运会时,似乎才有人想起,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其实仅仅针对奖牌的正面,背面其实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经过一番努力,这届奥运会的奖牌背面,被德国人设计成了希腊神话中宙斯和勒达所生的孪生子形象,他们一个善骑术、一个善拳击,是古希腊体育比赛的保护神。
第20届奥运会之后,奖牌背面成为表现各届东道主本国特色的舞台,其实,斯德哥尔摩早就这样做了,至于奖牌正面的图案,一直沿用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
2004百年奥运纪念
2004年的第28届奥运会对奥运历史有着特殊的意义,历经百年沧桑已经成为全人类盛大节日的奥运会,重新回到了她的故乡雅典。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时刻,让人们记住现在奥运会在雅典的复兴,国际奥组委决定重新设计奖牌正面图案,并且选定胜利女神和1896年现代奥运会发祥地——潘那辛纳科体育场作为设计元素。
这一次,在雅典获得胜利的奥运英雄们得到了款式全新的奖牌。这里有括翅欲飞的胜利女神,她的脚下是巨大的潘那辛纳科体育场,远处有古老的雅典的标志——卫城遗址。这个希腊特点突出的设计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经典,成为今后奥运会奖牌统规定的正面图案。
值得一提的是雅典奥运会奖牌的背面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奥运文化内涵——从奥林匹亚圣地点燃,穿越五大洲回到雅典的圣火古希腊诗人创作于公元前460年的奥林匹亚颂,还有2004雅典奥运会的会徽橄榄花冠。方寸之间,实现了历史和现实完美的交融。
“金玉良缘”中国情
与历届奥运会都不同,将要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的奖牌是一个金属材料和玉材料的“结合体”,是“金玉良缘”和“中西台璧”的形象体现。中国奥组委对奥运奖牌大胆创新,将玉这一材质融入了奥运奖牌之中,打破了金属材质对奥运奖牌长达百年的垄断。这设计巧妙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凝聚在一起。
据了解,上海将为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生产金、银,铜牌各1000枚。奖牌的原材料分别由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必和必拓“公司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坎宁顿铅银矿和智利的埃斯孔迪达铜矿及Spence铜矿提供,玉材料起初在和田玉和昆仑玉之间做选择,最终,由于青海省提出无偿捐赠,因此敲定昆仑玉。另外,“必和必拓”公司还将提供4万枚奥运会纪念奖牌及1.1万枚残奥会纪念奖牌,用以表彰那些在比赛场旁默默奉献的教练员和裁判员。
与以往相同,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并不是纯金的,而是纯银镀金的。银牌则是百分之百纯银,铜牌中95%至98%的成分为铜,再加部分锌。按照规定,金牌镀金量不低于6克。制作金牌将用掉13.04公斤金:制作金牌和银牌将用去1.34吨银;而制作铜牌和纪念奖牌会用去6.93吨电解铜。这些用于今年奥运会及残奥会金,银,铜牌制作的原材料在运抵上海之前,已先期在铜陵和河南完成了)台炼和精炼。
根据北京奥组委的奖牌设计要求,每块奖牌所用玉石的规格为外环直径57.1毫米、内环直径31.9毫米,厚3毫米。大小误差在0.05毫米以内,即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3。据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有关设计人员透露,设计人员在玉环内部的边缘设计了一个缓冲带,又在中间添加了一种阻尼材料。经过数十次实验,即便是从20米的高空摔下,“金镶玉”也能安然无恙。
北京奥运会奖牌的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国际奥委会表示:“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将被证明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
从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以来,奥运会的种种奖励,特别是奖牌,已经历了多次的变化。最初,只向各项目的前两名颁发奖牌,而且是冠军获得银牌,亚军获得铜牌,奖牌直径为50毫米;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冠军第一次得到了金质奖牌。奖牌的制作直到1978年才有了正式规定,体现在奥运会章程上:奥运会奖牌的直径不得小于60毫米,厚度不得小于3毫米,金、银牌必须用纯度为92.5%的银子制作,金牌至少要镀金6克。
2004年雅典奥运会对奖牌正面图案重新进行了设计,背景由古罗马竞技场改为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胜利女神由原来的坐姿改为动感更强的站姿。奥委会规定,以后的奖牌正面都将沿用这一图案。
第一枚奖牌
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上,两次深呼吸后,康诺利开始助跑,起跳……他跳出了13.71米,现代奥运会诞生了第一个冠军。他获得了现代奥运会的第一枚奖牌。这块奖牌成为奥运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体育文化元素,延续至今。
这是一块直径50毫米的银质奖牌。正面威严的宙斯神像和手擎橄榄枝的胜利女神显示了古代奥运会的精神主题;背面的雅典卫城遗址展示了奥运历史,带有突出的希腊文化特征,希腊文的“1896年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字样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由于当时希腊人认为黄灿灿的金子太过世俗,每个项目的第一名领到的是一枚银质奖牌,第二名获得的则是一枚铜质奖牌。除此而外,他们还和古代奥运会的胜利者一样,被授予橄榄枝或者月桂枝编成的花冠,这一届奥运会的第三名没有得到奖励,他们的成绩虽然被后来的奥运历史统计计算为铜牌,但是当时他们却没有享受到应得的荣耀和纪念品。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虽然没有金牌,但是,那次的冠军银牌被珍藏至今,它的价值绝不逊色于后来的任何一枚金牌。
真正的金牌
金牌并不是用百分之百纯金制作的,相反,金牌中超过九成的成分是银,对很多人来说,这一体育常识恰恰是非常陌生的。那么,在奥运史上,就真的没有出现过纯金金牌吗?有。真正的金牌在奥运史上出现过两次——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和1912年第五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这两届奥运会使用了纯金铸就的金牌,尽管含金量充足,它们却是奥运史上最小的金牌,直径只有3.3厘米,如同一枚大一点的钱币。
别出心裁的奖牌
奥运会的奖牌大都采用了椭圆形的形状,只有一次例外——1900年巴黎第二届奥运会的奖牌被别出心裁的法国人设计成了长方形,奖牌正面在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背景下,有着一双翅膀的胜利女神双手捧着月桂花冠飘然而至……浮雕极具动感,显露了法兰西的艺术气质。
也许是法国独具特色的设计触发了后来举办奥运会城市的设计热情与灵感,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和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的奖牌,分别被美国人和英国人设计成了他们自己看好的样子。这两块金牌虽然图案完全不同,但正面图案突出的是同一个主题,曾经被法国的方形奖牌安排在背面的胜利者形象,这两次被放到了奖牌正面,健美的裸体形象表明了现代奥运与古代奥运的历史传承,突出体现了对胜利者的尊崇和赞美。美国人将胜利女神和宙斯神像安排到了奖牌背面,而英国人则把背面雕上了英格兰传说中的守护神。
这种人文主义的设计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几届奥运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奥运会奖牌设计思想和前两届的设计异曲同工。
经典奖牌
1928年,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奖牌终于被国际奥委会看中:这是一款由意大利艺术家卡西奥利设计的奖牌,正面主体位置是左手握有象征胜利的棕榈叶、右手挥舞月桂枝的胜利女神,背景是古罗马竞技场图案,在它上方镌刻有奥运会的届数,地点和年代,奖牌背面,一位获胜的奥运冠军被众人簇拥,场面热烈欢快。
这届的奖牌完整地表现了奥运会带给这个世界精神的和现世的荣耀,成为现代奥运会的奖牌经典。第九届奥运会奖牌成为第一个被确定的摹本,同时。国际奥委会还对奖牌的规格进行了规定:圆形,直径不小于60毫米,厚度不小于3毫米,冠军和亚军的奖牌必须为银质,纯度等级至少在92.5%以上,冠军奖牌还必须镀有总重量不小于6克的纯金,第三名获得铜质奖牌。经历了32年之后,作为现代奥运文化标志的奖牌,终于完成了从不规范到统一完善的过程。
奖牌背后
从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开始,以后40年间的奥运奖牌完全沿袭了阿姆斯特丹样式,除了纪念文字有所不同,正反两面的图案几乎模一样,微小的变化也仅仅是边框的改动。从这些奖牌来看,人们的艺术想象力仿佛完全停滞了。
直到1972年德国慕尼黑第20届奥运会时,似乎才有人想起,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其实仅仅针对奖牌的正面,背面其实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经过一番努力,这届奥运会的奖牌背面,被德国人设计成了希腊神话中宙斯和勒达所生的孪生子形象,他们一个善骑术、一个善拳击,是古希腊体育比赛的保护神。
第20届奥运会之后,奖牌背面成为表现各届东道主本国特色的舞台,其实,斯德哥尔摩早就这样做了,至于奖牌正面的图案,一直沿用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
2004百年奥运纪念
2004年的第28届奥运会对奥运历史有着特殊的意义,历经百年沧桑已经成为全人类盛大节日的奥运会,重新回到了她的故乡雅典。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时刻,让人们记住现在奥运会在雅典的复兴,国际奥组委决定重新设计奖牌正面图案,并且选定胜利女神和1896年现代奥运会发祥地——潘那辛纳科体育场作为设计元素。
这一次,在雅典获得胜利的奥运英雄们得到了款式全新的奖牌。这里有括翅欲飞的胜利女神,她的脚下是巨大的潘那辛纳科体育场,远处有古老的雅典的标志——卫城遗址。这个希腊特点突出的设计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经典,成为今后奥运会奖牌统规定的正面图案。
值得一提的是雅典奥运会奖牌的背面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奥运文化内涵——从奥林匹亚圣地点燃,穿越五大洲回到雅典的圣火古希腊诗人创作于公元前460年的奥林匹亚颂,还有2004雅典奥运会的会徽橄榄花冠。方寸之间,实现了历史和现实完美的交融。
“金玉良缘”中国情
与历届奥运会都不同,将要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的奖牌是一个金属材料和玉材料的“结合体”,是“金玉良缘”和“中西台璧”的形象体现。中国奥组委对奥运奖牌大胆创新,将玉这一材质融入了奥运奖牌之中,打破了金属材质对奥运奖牌长达百年的垄断。这设计巧妙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凝聚在一起。
据了解,上海将为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生产金、银,铜牌各1000枚。奖牌的原材料分别由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必和必拓“公司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坎宁顿铅银矿和智利的埃斯孔迪达铜矿及Spence铜矿提供,玉材料起初在和田玉和昆仑玉之间做选择,最终,由于青海省提出无偿捐赠,因此敲定昆仑玉。另外,“必和必拓”公司还将提供4万枚奥运会纪念奖牌及1.1万枚残奥会纪念奖牌,用以表彰那些在比赛场旁默默奉献的教练员和裁判员。
与以往相同,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并不是纯金的,而是纯银镀金的。银牌则是百分之百纯银,铜牌中95%至98%的成分为铜,再加部分锌。按照规定,金牌镀金量不低于6克。制作金牌将用掉13.04公斤金:制作金牌和银牌将用去1.34吨银;而制作铜牌和纪念奖牌会用去6.93吨电解铜。这些用于今年奥运会及残奥会金,银,铜牌制作的原材料在运抵上海之前,已先期在铜陵和河南完成了)台炼和精炼。
根据北京奥组委的奖牌设计要求,每块奖牌所用玉石的规格为外环直径57.1毫米、内环直径31.9毫米,厚3毫米。大小误差在0.05毫米以内,即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3。据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有关设计人员透露,设计人员在玉环内部的边缘设计了一个缓冲带,又在中间添加了一种阻尼材料。经过数十次实验,即便是从20米的高空摔下,“金镶玉”也能安然无恙。
北京奥运会奖牌的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国际奥委会表示:“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将被证明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