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森的融贯论与麦克道尔的评估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贯论是一种为了解决知识辩护的结构问题而提出的和所与论相对应的理论形态。以戴维森为主要代表的融贯论认为世界与信念之间只有因果关联,没有理性关系,世界所属的自然的逻辑空间不能为人们关于事物的信念或知识提供信以为真的理由,信念的真取决于该信念在信念系统内与其他信念之间的融贯一致;同时,戴维森站在自身理论立场上回答了来自怀疑主义等方面的诘难。在麦克道尔看来,融贯论的可取之处在于看到了知识的辩护只能在理由的逻辑空间内完成,但使知识失去了来自世界的合理性制约,思想的自由成为无条件的事情;要真正解决知识的辩护问题,必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在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到各个组成部分之中。我们应该拥有一双慧眼,注重利用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失时机进行渗透,让学生潜移默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新型的理念,切实解决了语文教育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只有把它与工具性和谐统一起来,才能把语文教学指向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并且充分凸显完美的学科教育功能。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究竟在哪里呢?集中地体现在“美与情”上,具体说来,就是“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如何把“芸芸情美”元素有效地渗透并融入到日常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指导小学生作文,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教师们总是想尽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乐于写作、轻松写作,写出好的作品。其中,循环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实现作文突围。  一、依托教材,明确写作主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循环日记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写什么主题的问题。
自从教育部在2012年对中小学学生心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之后,学生心理健康就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基于这种现状,改变单一的学习模式,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传统课堂中刻不容缓。  一、深度挖掘教材,积极寻找渗透点  教材是教師组织教
现代化研究范式长期以来占据中国教育研究的支配地位。人们通常用这一研究范式考察和分析中国教育,并解析出其前现代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成分作为进行教育改革的起点与依据;
汉代《诗》学渊源问题是聚讼千载的公案,素来学界多将之归于荀子,而于孟子的传《诗》之功却鲜有置喙。但是结合最新考古成果、从文化地理角度对影响先秦两汉时期《诗》学发展
作为一门母语学科,语文及其基本素养是学习并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非物质因素。所谓语文素养,简单地说,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学科综合素养。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呢?笔者立足于读写教学角度,拟就三个基本环节作如下探析。  一、立足“放手”,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文本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围绕文本问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