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的监管困境与对策

来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z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野生动物利用监管体系受困扰于合法性认定困难、检验检疫缺位和市场监管薄弱等难题,为此,在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配套法律规章时,应建立以生态价值和公共卫生安全为优先,科学、文化、经济价值等为补充的多元理念指导下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在实现路径上,建议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禁止高风险野生动物利用,严格限制并逐步减少濒危野生动物利用,谨慎开放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商业利用,严格落实野生动物检疫制度,严厉打击野生动物“洗白”和非法贸易行为,着力构建覆盖“野捕/人工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出售、消费”的全
其他文献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衡量指标,采用SVAR模型研究金融科技通过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两种路径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使用省级动态面板模型从产业层面具体分析比较金融科技通过上述两种路径对我国三大产业经济增长的异质性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路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其中来自科技创新路径的作用更为明显.从金融科技对我国三大产业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来看,科技创新路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创新路径未能补齐传统金融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短板,第一、三产业仍旧面临金融服务
清代哀牢山区“因俗礼化”的实践堪称改土归流后边疆治理的样板.随着改土归流及边疆内地化的推进,云南哀牢山腹地多民族聚居的“景镇新三属地”的范围缩小到了景东、镇沅、新平三县交界的三角地区.地方精英在山庄经济的土壤里产生,并积极回应国家“德教”与“声教”的治理策略,通过讲圣谕、刊善书、兴学校、禁盗匪、制规约、解冤结、开道路等方式,将当地变成人文蔚起、民族关系和谐的“礼乡”.这一礼化实践是国家政策与地方精英对策之间互动交融的过程,尤其是地方精英能动作用释放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多元民族文化自性与 自觉的边疆治理路径.
“二重证据法”的提出推动了考古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和发展,但当今学者在使用时往往扩大“二重证据法”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出现错误。诚然,作为方法论而言,“二重证据法”存在先天的局限,但并不能因为这些局限就否认它本身的合理性。应该从“二重证据法”方法本身存在的局限入手,规范“二重证据法”在史实考证和文本研究中不同的使用范围,并通过对出土文献及考古物质资料的分类来确定“二重证据法”使用的合理区间,从而为科学使用“二重证据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