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前言
桩基础是扩大基础不能完成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具有施工方便进度快费用低等特点,是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但在桥梁桩基施工中,常常会遇见溶洞和裂隙。桩基作为地下隐蔽工程,溶洞处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桥梁的质量、进度和效益。如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如掉钻锤、卡钻锤、埋钻锤、漏浆、塌孔等)甚至影响到桥梁的运营安全,因此在桩基开钻之前要充分了解该桥梁的地质情况类型、基本规律、溶洞的大小、溶洞顶面、底面标高、板岩的厚度、洞内是空的还是有充填物(如淤泥、砂砾、溶渣等)。洞内的情况是制定施工方案的基本条件:采取安全可行的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西省吉安市墩永公路高塘大桥位于吉安县城西侧路3公路处,起止桩号为K7+359.66—K7+606.34.全长246.68米。设计标准汽-20,挂车-100,桥宽为净-9+2*1.5米(二级公路标准)。大桥采用30米预应力钢筋混泥土简支箱筋梁(后张法),共8孔。桥墩采用三桩式墩桩,钻孔灌注桩基础(三桩式),桩经为1.3m,桩、柱由横系梁连接,最长桩位42米,最短桩为23米。施工工期为12个月。该桥河床为淤泥砾层6米-13.5米。再往下是砾砂岩和微风化灰岩,灰岩可做桩基础持力层。2﹟墩钻探资料表明,在标高38.8m-33.0m为石灰岩溶洞。溶洞内无填充物,属空溶洞。再经钻探后得出最宽8米,窄的地方有5米,长约为10米,溶洞走向是由东向西下滑,约为40°的夹角。根据上述的地址情况和数据,因一个溶洞内有两根桩基穿过,为了施工方便和今后运营安全,经现场会议决定溶洞内全部由C25水下混凝土填筑。
1钻孔施工方法
测量定位后,架设钻机,埋设浅护筒,配制泥浆,同时准备一些粘土和片石(粒径不于15cm,强度与基岩相同)。预备冲击锤,穿破溶洞时用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立即开钻。待冲孔进度快到溶顶板岩时,要求冲击锤轻锤慢打冲击锤提升高度约0.6-1.0米之间,一定要符合要求方可进行岩顶板的冲击。溶洞岩顶板冲孔穿透后,立即停止冲孔并将冲击锤提出洞口,观察孔内泥浆水的变化:泥浆水是否有下沉,下沉的快慢取决于溶洞内的填充物的 多少。下沉较慢,补充泥浆水即可,下沉快说明溶洞内空隙大,立即补充泥浆水。如补充泥浆水还是不能保持孔内的泥浆水与孔口平行,应开启早已准备好的抽水机抽水灌注,保持压力平衡,以防塌孔。待孔内的泥浆水不下沉呈静态约一小时左右后加一些粘土,使孔内的泥浆水符合要求再开机冲孔。首先将冲击锤缓慢放下去,到岩顶标高时应轻锤慢打,确定岩顶板完全击穿不卡锤时,再将冲击锤慢慢放到溶洞底,并将钢丝慢慢放松(不受力),观察钢丝绳是否会倾斜。不论倾斜那个方向,说明该方向洞底偏低,此时将冲击锤提起。为了不让冲孔偏位,填充早已准备好并与灰岩相同强度的片石和粘土,再将冲击锤放下,轻锤慢打,填充一次不行,再填充,冲击到放松钢丝绳不倾斜为止。此后继续按常规进行冲孔,冲击到设计标高。
2混凝土的灌注方法
高塘大桥2﹟墩的溶洞有400多立方米的体积,为了水下混凝土灌注时预防导管不被混凝土早早凝结卡死或断桩现象,将原设计的C25水下混凝土改为C25缓凝水下混凝土。缓凝水下混凝土是在原设计的水下混凝土中掺少量的缓凝剂,使该混凝土延时凝结,也是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得到顺利进行的效果,是大体积水下混凝土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和措施。水下缓凝混凝土在试验室根据体积大小和混凝土机械搅拌的生产能力多次进行试验配比下,得出最佳延时缓凝的水下混凝土配合比。高塘大桥桩基水下混凝土配合比延时缓凝在十小时左右。
待桩基冲击到设计标高,并清渣清孔后,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首先将两台500L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安装就位,两台的出料口同时朝一个方向漏向已安装好的地上混凝土输递泵,各种材料准备充足,施工人员就位,调试好搅拌机电子计量器,使各种材料渗配准确无误:检查导管是否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自重和负荷混凝土的重量;各节的接头位置是否作好标记,拧紧螺丝,严防漏水,使用前做好水密试验,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延时缓凝混凝土搅拌和灌注。缓凝混凝土的落度控制在21-23之间,灌注的同时随时用测锤探测灌注孔内混凝土的标高。待灌注到溶洞底面时,导管底口离灌注混凝土面约1.2-1.5米为最佳。因溶洞面积大,体积也大,灌注的时间也长,所以在混凝土的灌注中经常转动导管或上下轻轻抽动,并加快灌注速度,灌注中不可中断。根据灌注的标高,当超过溶洞底面1.8米时,将导管慢慢提升起来,还要常移动灌注位置,以免导管结死、卡死。
高塘大桥2﹟墩溶洞混凝土灌注经验表明,水下溶洞混凝土灌注时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连续施工、一气呵成、快速灌注施工成的桩基质量比较好。因此水下溶洞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提高需要各环节共同协作,对材料的检测、工程质量、施工措施绝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邓福清.白云山隧道630溶洞施工技术探讨[J].铁道勘察,2010,04.
[2]谭少海,程鹏辉.大浪江桥0~#墩1号桩基溶洞施工处理[J].湖南交通科技,2010,01.
桩基础是扩大基础不能完成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具有施工方便进度快费用低等特点,是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但在桥梁桩基施工中,常常会遇见溶洞和裂隙。桩基作为地下隐蔽工程,溶洞处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桥梁的质量、进度和效益。如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如掉钻锤、卡钻锤、埋钻锤、漏浆、塌孔等)甚至影响到桥梁的运营安全,因此在桩基开钻之前要充分了解该桥梁的地质情况类型、基本规律、溶洞的大小、溶洞顶面、底面标高、板岩的厚度、洞内是空的还是有充填物(如淤泥、砂砾、溶渣等)。洞内的情况是制定施工方案的基本条件:采取安全可行的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西省吉安市墩永公路高塘大桥位于吉安县城西侧路3公路处,起止桩号为K7+359.66—K7+606.34.全长246.68米。设计标准汽-20,挂车-100,桥宽为净-9+2*1.5米(二级公路标准)。大桥采用30米预应力钢筋混泥土简支箱筋梁(后张法),共8孔。桥墩采用三桩式墩桩,钻孔灌注桩基础(三桩式),桩经为1.3m,桩、柱由横系梁连接,最长桩位42米,最短桩为23米。施工工期为12个月。该桥河床为淤泥砾层6米-13.5米。再往下是砾砂岩和微风化灰岩,灰岩可做桩基础持力层。2﹟墩钻探资料表明,在标高38.8m-33.0m为石灰岩溶洞。溶洞内无填充物,属空溶洞。再经钻探后得出最宽8米,窄的地方有5米,长约为10米,溶洞走向是由东向西下滑,约为40°的夹角。根据上述的地址情况和数据,因一个溶洞内有两根桩基穿过,为了施工方便和今后运营安全,经现场会议决定溶洞内全部由C25水下混凝土填筑。
1钻孔施工方法
测量定位后,架设钻机,埋设浅护筒,配制泥浆,同时准备一些粘土和片石(粒径不于15cm,强度与基岩相同)。预备冲击锤,穿破溶洞时用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立即开钻。待冲孔进度快到溶顶板岩时,要求冲击锤轻锤慢打冲击锤提升高度约0.6-1.0米之间,一定要符合要求方可进行岩顶板的冲击。溶洞岩顶板冲孔穿透后,立即停止冲孔并将冲击锤提出洞口,观察孔内泥浆水的变化:泥浆水是否有下沉,下沉的快慢取决于溶洞内的填充物的 多少。下沉较慢,补充泥浆水即可,下沉快说明溶洞内空隙大,立即补充泥浆水。如补充泥浆水还是不能保持孔内的泥浆水与孔口平行,应开启早已准备好的抽水机抽水灌注,保持压力平衡,以防塌孔。待孔内的泥浆水不下沉呈静态约一小时左右后加一些粘土,使孔内的泥浆水符合要求再开机冲孔。首先将冲击锤缓慢放下去,到岩顶标高时应轻锤慢打,确定岩顶板完全击穿不卡锤时,再将冲击锤慢慢放到溶洞底,并将钢丝慢慢放松(不受力),观察钢丝绳是否会倾斜。不论倾斜那个方向,说明该方向洞底偏低,此时将冲击锤提起。为了不让冲孔偏位,填充早已准备好并与灰岩相同强度的片石和粘土,再将冲击锤放下,轻锤慢打,填充一次不行,再填充,冲击到放松钢丝绳不倾斜为止。此后继续按常规进行冲孔,冲击到设计标高。
2混凝土的灌注方法
高塘大桥2﹟墩的溶洞有400多立方米的体积,为了水下混凝土灌注时预防导管不被混凝土早早凝结卡死或断桩现象,将原设计的C25水下混凝土改为C25缓凝水下混凝土。缓凝水下混凝土是在原设计的水下混凝土中掺少量的缓凝剂,使该混凝土延时凝结,也是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得到顺利进行的效果,是大体积水下混凝土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和措施。水下缓凝混凝土在试验室根据体积大小和混凝土机械搅拌的生产能力多次进行试验配比下,得出最佳延时缓凝的水下混凝土配合比。高塘大桥桩基水下混凝土配合比延时缓凝在十小时左右。
待桩基冲击到设计标高,并清渣清孔后,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首先将两台500L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安装就位,两台的出料口同时朝一个方向漏向已安装好的地上混凝土输递泵,各种材料准备充足,施工人员就位,调试好搅拌机电子计量器,使各种材料渗配准确无误:检查导管是否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自重和负荷混凝土的重量;各节的接头位置是否作好标记,拧紧螺丝,严防漏水,使用前做好水密试验,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延时缓凝混凝土搅拌和灌注。缓凝混凝土的落度控制在21-23之间,灌注的同时随时用测锤探测灌注孔内混凝土的标高。待灌注到溶洞底面时,导管底口离灌注混凝土面约1.2-1.5米为最佳。因溶洞面积大,体积也大,灌注的时间也长,所以在混凝土的灌注中经常转动导管或上下轻轻抽动,并加快灌注速度,灌注中不可中断。根据灌注的标高,当超过溶洞底面1.8米时,将导管慢慢提升起来,还要常移动灌注位置,以免导管结死、卡死。
高塘大桥2﹟墩溶洞混凝土灌注经验表明,水下溶洞混凝土灌注时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连续施工、一气呵成、快速灌注施工成的桩基质量比较好。因此水下溶洞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提高需要各环节共同协作,对材料的检测、工程质量、施工措施绝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邓福清.白云山隧道630溶洞施工技术探讨[J].铁道勘察,2010,04.
[2]谭少海,程鹏辉.大浪江桥0~#墩1号桩基溶洞施工处理[J].湖南交通科技,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