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被推崇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应有模范的行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很好地表达了教师职业的特点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师者,人之模范也”的经典诠释让公众对教师形象存在一种完美化期待。一直以来,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被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他应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我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先生进一步把它具体化为五个方面:言行一致;文明礼貌;语言美;仪表端庄;作风正派。从中可以看出,“为人师表”几乎涵盖了教师的职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教师的一切言行都应具有师表特征。
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这是勿庸置疑的,公众和社会对教师的完美化期待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考虑到“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教师职业压力的严重性,我们认为教师也需要人文关怀,不能将“为人师表”泛化到教师的一切时空和一切言行。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都需要关注“作为一个人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师的生活很令人羡慕,工作环境好,收入不高但稳定,一年有两个假期……但是,如果深入教师生活或身为教师,大家就都清楚,这样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是太过于表面化了,其实教师的生活远不是那么悠然自得。由于工作需要,教师们一般每天早晨要在学生到校之前到校,晚上要等学生离校之后才离校。周六日脑子里也充斥着学生、学校的事。虽然有两个假期,很多教师还得将下学期的课程备出来。为追求职业发展,教师往往利用假期学习、进修,有上进心的教师还需要搞科研撰写学术论文等。很多教师感觉就一个字——累。有调查显示,教师职业已属“高压力职业”,“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航空、交通指挥员和全职医生一样高”。根据美国教育协会的估计,美国教师约有30%的人想改行,同时40%的教师表明在界临退休前会提前离职。另据北京教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改行,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身从教。如果教师职业需要全天候地(包括职业活动之外)为人师表,势必让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对教师职业“敬而远之”, 而且从职之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如果这样,不仅有损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从本质上讲,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场合道德,即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时,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然而,在职业活动之外,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需要回归普通人的生活,需要享有普通人的业余生活和私人空间。工作之余,教师也需要一个放松自己、释放真实自我的空间,不能忽略教师作为普通人的基本權利。在家庭中,他(她)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在社会生活中,他(她)是一位公民,享有普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教师在职业活动之外,只是一个普通公民,其行为规范只要符合普通公民的身份即可。如果我们将“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泛化到教师一切行为和所有的时空,尽管动机高尚,但对教师来说,就未免显得欠人性化考虑。对教师的要求可能就会成为的过分的挑剔,造成教师身心疲惫,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当然,作为个体,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我的职业压力,努力化解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在职业范畴之内,教师应该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但在职业时空之外,教师作为社会公民、家庭成员,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认真履行家庭义务即可。
让我们大家都试着理解“作为一个人的教师”和“作为一个教师的人” 的真正内涵,果真如此,教师个人会更健康,教师职业会更具吸引力,教育事业会更兴旺,社会将会更和谐完美。
(作者单位: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电邮:yflihb@126.com)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于 洪
“师者,人之模范也”的经典诠释让公众对教师形象存在一种完美化期待。一直以来,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被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他应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我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先生进一步把它具体化为五个方面:言行一致;文明礼貌;语言美;仪表端庄;作风正派。从中可以看出,“为人师表”几乎涵盖了教师的职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教师的一切言行都应具有师表特征。
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这是勿庸置疑的,公众和社会对教师的完美化期待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考虑到“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教师职业压力的严重性,我们认为教师也需要人文关怀,不能将“为人师表”泛化到教师的一切时空和一切言行。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都需要关注“作为一个人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师的生活很令人羡慕,工作环境好,收入不高但稳定,一年有两个假期……但是,如果深入教师生活或身为教师,大家就都清楚,这样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是太过于表面化了,其实教师的生活远不是那么悠然自得。由于工作需要,教师们一般每天早晨要在学生到校之前到校,晚上要等学生离校之后才离校。周六日脑子里也充斥着学生、学校的事。虽然有两个假期,很多教师还得将下学期的课程备出来。为追求职业发展,教师往往利用假期学习、进修,有上进心的教师还需要搞科研撰写学术论文等。很多教师感觉就一个字——累。有调查显示,教师职业已属“高压力职业”,“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航空、交通指挥员和全职医生一样高”。根据美国教育协会的估计,美国教师约有30%的人想改行,同时40%的教师表明在界临退休前会提前离职。另据北京教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改行,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身从教。如果教师职业需要全天候地(包括职业活动之外)为人师表,势必让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对教师职业“敬而远之”, 而且从职之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如果这样,不仅有损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从本质上讲,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场合道德,即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时,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然而,在职业活动之外,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需要回归普通人的生活,需要享有普通人的业余生活和私人空间。工作之余,教师也需要一个放松自己、释放真实自我的空间,不能忽略教师作为普通人的基本權利。在家庭中,他(她)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在社会生活中,他(她)是一位公民,享有普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教师在职业活动之外,只是一个普通公民,其行为规范只要符合普通公民的身份即可。如果我们将“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泛化到教师一切行为和所有的时空,尽管动机高尚,但对教师来说,就未免显得欠人性化考虑。对教师的要求可能就会成为的过分的挑剔,造成教师身心疲惫,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当然,作为个体,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我的职业压力,努力化解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在职业范畴之内,教师应该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但在职业时空之外,教师作为社会公民、家庭成员,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认真履行家庭义务即可。
让我们大家都试着理解“作为一个人的教师”和“作为一个教师的人” 的真正内涵,果真如此,教师个人会更健康,教师职业会更具吸引力,教育事业会更兴旺,社会将会更和谐完美。
(作者单位: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电邮:yflihb@126.com)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