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建筑施工专业的需求,分析目前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测量》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新型活页式教材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述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路径,以供中职教改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以参赛作品《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虚拟主播动漫造型》为例,论述以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为引领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策略:构建产教融合混合教学模式、创设直观有趣的信息化课堂、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繁多、学生理论学习困难、课程知识交叉性强、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金融工程学课程建设创新改革新思路:理顺课程教学重点,保证内容详略得当;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完善课程创新教学平台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本文针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行“1+1+N”现代学徒制中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与支持力度不足、联合招生困难、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难、签署劳动合同存在困难、企业导师参与度低等问题,提出政行校企联合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校企合作联合宣传招生实现招生即招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确定课程体系、构建现代学徒制“1+1+N”三方的激励机制、构建企业深度参与“1+1+N”现代学徒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措施,以更好地为物业行业培养人才。
随着文化育人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高校校史馆建设成为了很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校史馆,在建设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校史档案,这些档案来源广泛分散、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如何将其规范化管理与深入开发利用是如今高校校史馆建设管理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挑战。通过分析研究与实践,建立有效的校史档案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校史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跨界多元合作的资源开发利用能进一步提高校史档案资源的利用水平,对于实现校史文化的传播效率与校史馆文化育人的功能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创新创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提出构建“12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秉承一个设计理念即“先学后教”的理念,实现“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的两个翻转,实施“发布课前任务—参与课堂互动—强化知识难点—实时评价反馈”四个教学步骤,并介绍“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实践。
本文基于民营企业的需求,论述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职经典广告创意课程教学改革,分析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现状,针对经典广告创意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目标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系统性不强、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精确化、课程教学设计精细化、教学内容设置合理化、教学评价体系标准化等经典广告创意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本文通过对广西高职教师心理弹性水平的调查结果的总体情况分析和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得出高职教师心理弹性水平较高,但性别、工作年限和学位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并基于相关原因分析,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层面提出高职教师心理弹性水平提升途径和建议。
本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针对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够重视“一带一路”倡仪、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完善、“走出去+引进来”培养方式不健全等现状,提出民办高校以“专业社团”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健全工作保障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专业学习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论述以学风为导向的城市研学实践课程建设的实践,介绍南宁市凤翔路小学的经验:以全域视角,开发设计基于学风建设的研学实践课程,从主题定位、基地建设、项目学习、评价体系、协同育人等角度创设城市研学实践课程范式,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人文品质与道德修养,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综合能力的迁移应用,与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社团活动课程、智慧课程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文阐述职业院校工作室常见运作模式,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论述服装工作室“前店后坊”运作模式的构建,提出从环境营造、组织构架及职能分工、产训融合工作流程、工产品及品牌推广四个方面实施,进一步探索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途径、规范工作室的管理评价机制和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等,完善“前店后坊”的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