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探析

来源 :农村经济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ianwan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农村电商人才需求也随之不断加大.为推进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以F省为例,实证探析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状况.调查显示,当前F省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存在数量不足、地区不平衡、培训模式创新不够、培训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应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模式、培养电商能力等途径,加快培养适应现代互联网发展的农村电商人才.
其他文献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共获取了某应用型高校564份学生调查问卷,同时运用专家打分、自我评价以及人工智能测评三种不同的主客观方法,就当前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培养方案与乡村振兴的需求匹配进行了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计未能较好培养学生适应农村金融工作的能力,而通识课程对于学生农村金融的工作与能力则起到较好的培养效果.建议可适当运用专业选修课扩展学生对乡村文化与生活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适应未来乡村的工作与生活.
“三农”短视频是顺应时代潮流与发展趋势的产品.以“三农”短视频传播乡村文化有其现实必然性.“三农”短视频重点讲述乡村物态文化与乡村行为文化的发展变化.“三农”短视频的传播在增强农民身份的自我认同、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方面发挥了作用.深度挖掘和开发优秀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品质精良的“三农”短视频作品、主动拓宽“三农”短视频的推广渠道是提升“三农”短视频乡村文化内容传播效果的对策.
介绍了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分析了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当前乡村发展重点在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上.在乡村产业兴旺的同时,打造生态化乡村,促进乡村文明,加强绿色产业建设,实现共同富裕.针对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进行分析,阐述了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提出了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措施.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被广泛地应用到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活动中.如何将课程思政隐形融入,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传递正确价值观,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从思政教育融入微生物学课程的必要性、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契合设计、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融合、课程思政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论述了微生物学课程的思政教学.
论述了在乡村景观营造时,普遍存在重静态观光,轻参与互动;重模仿,轻特色;重形象,轻功能;重建设,轻管养等问题.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景观营造应遵循盈利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体现乡愁记忆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五大原则,并提出了梳理地方文化,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挖掘地方文化,提炼乡村旅游景观特色;激活地方文化,发挥乡村游旅景观功能;传承地方文化,形成建管长效机制等四大对策.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突出的难点是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少部分的深度贫困地区以及这些地区当中的人口孱弱的内生脱贫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对脱贫攻坚战形成阻碍.而专业社会工作通过对其理论优势和特点的充分利用,在对该问题介入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帮助该贫困地区人口,唤醒他们的发展意识,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基于Y村的案例,对社会工作介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实务过程进行介绍,包括社会工作介入扶贫开发的基本情况、个体能力建设方面以及社区组织培育方面,得出了相关结论.
为培养既懂生态学又懂环境学,并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从事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通过从《土壤学》在环境生态工程课程体系中的位置着手,分析了当前《土壤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优化、实践能力培训等方面提出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挖掘民族医药的民间传统药用价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 ODS C 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乙腈-甲醇-0.5%乙酸铵溶液(67:10:23)为流动相,在柱温30℃、流速1mL/min和210nm检测波长下,对6批次彝药左纳猛中的熊果酸含量进行研究,得熊果酸在0.3544~1.77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437.86x+3.643,R2=0.9996(RSD=1.73%,n=5),平均回收率为96.71%(RSD=1.15%,n=6).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提升沧州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路径为重点进行阐述,分析提升沧州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价值,介绍小康社会建设视角下影响沧州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因素,包含治理思想有些滞后,难以充分发展多元化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有待创新,投入应有所增加、治理执行与顶层设计出现偏差,无法体现互动的良性化特征,从贯彻系统治理理念,执行综合治理,引进协同治理,搭建基层社会治理的高效平台,增强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优势,强化群众对社会治理的认同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小康社会建成下进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要点,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