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辐射事件(下)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2年,一群科学家想聚在一起严肃地探讨飞碟也许是星际间的宇宙飞船这一观点的可能性。实际上,在1951年夏天重新整顿“怨恨”计划时,就提到要聚在一起讨论,因为章程中说过,我们将是唯一可能发现真相的科学家。一些人先前参与过飞碟项目,他们先是宣称飞碟为宇宙飞船,之后,突然改变立场,认为整个飞碟事件就是一个莫大的笑话。这两种说法使美国空军陷入困境。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在美国航空航天技术情报中心ATIC)或整个军事机构中,没有人可以对飞碟事件给予最终的肯定或否定回答。给出最终答案需要非常慎重,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肃的回答之一。
  到1950年夏末,科学家准备就绪。接下来的3个月里,这位科学家和他的团队让辐射检测设备一天20小时运转,但磁带除了记录到常规本底活性外,其他什么也没有。试验区附近也有关于飞碟出没的小道消息,但没一个是靠近山顶的。
  由于每隔一天就要更换磁带,去装置仪器的小棚屋开始让“岩石猎犬”们感到无聊,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中断观察的言论。
  终于,坚持有了回报。12月初,早上10时左右,有小道消息说,有数人在仪器屋附近目击到一个银色圆形物体。
  “岩石猎犬”在检测记录磁带时,发现数根盖革管在10时17分被启动过,所记录的辐射增量约是正常本底活性的100倍。
  在接下来两个月里,“矿物俱乐部”设备记录异常辐射次数曾出现3次以上,都出现在小道消息报道有目击飞碟时。其中一次被雷达证实。
  这些事件发生后,“矿物俱乐部”一直使仪器处于运转状态直到1951年6月,但此后什么也没发现。在此期间,辐射一直保持正常水平,但该地区的目击事件下降了。“矿物俱乐部”决定集中精力分析所获得的数据。
  这位科学家和他的团队对这些数据做了详细的研究。他们有很多朋友,在整个美国从事很多研究项目;他们能够拜访并在出差旅途中与朋友商讨。他们调查了罕见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可能性,但在短暂的高辐射期间,太阳黑子一直处于正常周期。在太阳黑子活动异常时,他们的记录磁带没有显示出辐射突增。
  “岩石猎犬”核实了每一项可能会导致仪器记录到高辐射的可能,却一无所获。他们反复检查了仪器,还是没发现可能引起错误读数的故障,只好让外界科学家参与他们的发现,希望这些外来者能够找到被他们忽略的错误。
  如今,他们记载的神秘事件已发生一年多,他们用一年的时间来分析数据,仍然没有找到答案。
  他们已经掌握了最佳科学实验方法,通过运用这些实验,可以或多或少地证明目击和高辐射现象同时发生。
  奇异的想法往往让人念念不忘。飞碟话题往往涉及某种神秘元素,因此颇受关注,科学蓬勃发展,总让人们觉得有希望揭开事件的神秘面纱,因此调查一直在继续。
  据这位科学家说,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科学家组成了自己的辐射探测组。
  两名来自美国西南大学的天文学研究生也着手与之类似的观察,不过他们观察规模不大,用改良过的标准盖革计数器检测。最初,他们的设备中没有记录器,后来也相继装备起来。据报道,他们有两次检测到了到高辐射的情况。
  虽然这两名天文学家的诚信毋庸置疑,但这位科学家认为由于他们设备质量很差,因此读数的准确性不高。
  之后,这位科学家告诉我,要想证实或反证“矿物俱乐部”的发现,需要付出惊人的努力。有关他们工作的传言已经蔓延到了一座位于东部的大型实验室。一位美国空军上校在实验室值班,把事件告诉了他的一些朋友;于是,他们决定亲自调查此情况。
  幸运的是,这些人所处的地点非常适合展开这样的调查。实验室对周围地区进行了一次普查,在附近半径160千米的地区建立了周密的辐射探测设备系统。此外,该地区防御还包括雷达网。
  幸亏这是在美国,上校团队才能获得许可查看辐射调查站的记录、浏览雷达站的日志。他们发现了几起高辐射事件,同时,雷达也检测到了飞碟。1951年1月至6月都出现过这类事件。
  得知上校团队从他们以前的记载中挖掘出了令人鼓舞的发现,辐射调查组和雷达站的人想合作推进进一步调查。
  7月某天的日落之前,上校团队中的两位驱车从实验室回家。他们在高速公路上疾驰时,注意到前面有两辆车停住了。车内的人站在路旁,抬头向空中看着什么。
  这两位科学家走下车抬头观察,在东方低空看到了一个明亮的圆形物体,慢慢地向北方移动。他们观察了一段时间,做了一些笔记,然后开车返回实验室。
  在那儿,一些有趣的信息正等着他们。雷达在一个地点附近检测到不明目标,而这一地点恰好是这两位科学家停车看到飞碟的地方。一架战斗机艰难地起飞,当它进入适当区域时,雷达目标却不在范围之内。飞行员瞥到一个形状看上去类似报道中的飞碟的目标,他不得不转身背着太阳,以进入拦截路线,但他还没来得及确认,就跟丢了目标。
  等收集到所有站点的辐射报告已过了几天。报告表明,实验室东部的站点辐射增幅最大,实验室西部的站点一切如旧。
  这一事件的潜在意义激励了上校团队。他们计划在F-47战斗机上挂一个装了辐射探测仪的空翼舱,当有飞碟事件时,驾机检测该空域的辐射。他们也提议为F-47战斗机建造高度定向探测器,以追踪飞碟。
  就在他们着手设计这种设备时,一些成员离开了团队,此次行动的發起人也被调到了其他地方,最终,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这位科学家对我之前没有听说过上校团队的事并不感到惊讶。为了避免被嘲笑,涉事的所有人都对此保密。这位科学家补充说,他很高兴能够把他所有有关“矿物俱乐部”的信息都给我,并且告诉我怎样能获取这两位天文学家以及上校团队的信息。
  我拿着这位科学家的笔记和记录磁带,返回位于代顿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办公室,怀揣着长官的祝福,开始自己追寻其余的辐射事件信息。   我们掌握的数据,尤其是来自这位科学家“矿物俱乐部”的数据,已经被深入彻底地研究,但既然我们现在已有渠道更广的数据,也许会发现一些更新、更有意义的信息。
  首先,我联系了政府机构,所有涉及这些调查的人都为政府机构办事,包括記录初始事件的科学家、“矿物俱乐部”、上校团队和其他一些人。
  政府机构的人非常合作,但强调一点:我正在进行的调查完全是涉事科学家的个人行动,没有得到官方的许可,不应该与机构存在任何形式的关系。但他们确实帮我找到了初始事件的报告。由于这是现存的唯一副本,我只能借阅。大约在同一时间,我们在新墨西哥州找到了那两位天文学研究生,如今他们都拿到了博士学位,在高级机密项目中工作。他们复述了自己的经历。
  一个周日破晓前,他们在房顶上观测,盖革计数器的嘀嗒声增多了。
  当嘀嗒声的频率达到峰值,变成一种几乎稳定的嗡嗡声时,一个壮观的大火球划过天空。这两位观测者之前见过几次绿色火球,说这个物体除了颜色呈明亮的淡蓝色外,其他方面都与之相似。
  随着火球的消失,计数器再一次稳定下来,有规律地嘀嗒着。他们补充道,有一次,盖格计数器出现了类似的状况,但空中看不到任何异样。
  这两位天文学家强调说,他们的数据受到了大量的批评,主要是因为他们使用的仪器有限。我们同意这一说法,但他们进行的工作对进行更加详尽、系统的辐射调查仍然有帮助。
  看管飞碟项目的诸神此时正会心一笑,因为一天早上,我接到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一名上校的电话。那天早上,他要来我们这儿,计划顺便拜访我。
  数分钟后他就到了,结果不是别人,正是在东部实验室领导上校团队调查飞碟以及辐射事件的那个上校。他讲述着他的经历。和我从那位科学家口中了解到的完全一样,只是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变动。上校没有记录他的团队的行动,但知道谁记录了。他立马打电话给那个人。
  答案有些令人失望。在介入的数月里,数据散落到了上校团队的成员手中,团队解散时,收集记录也就随着消失了。
  因此,我们不得不依靠上校的话。他现在在赖特负责头等重要的项目,我们很难不相信他。
  了解上校的经历后,我们有了所有可用的数据,都与这些知名事件有关。在目击飞碟与在目击地区出现原子辐射超标之间,似乎有种联系。
  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我要收集所有报道辐射增加的日期和时间,然后与所有飞碟目击报告的发生时间进行核对。这个计划会牵扯很大的精力,还要翻阅大量资料,但我觉得这样能够收集最积极、最完整的证据,证实它们到底有没有相关性。
  于是,我们翻阅了目击发生地的文件、ADC雷达日志、新闻通讯社文件、报刊资料室以及个人收集的有关飞碟数据的文件。每当我们发现与辐射峰值相关的目击报告时,都会核对气候情况、气球轨道、天文报告等。
  数据一收集全,我就安排美国空军顾问组再调查一遍,可得到的依旧是相同的回复——数据不够好。人们对报告非常感兴趣,但当谈到要把他们的评论发表时,他们就说“没有足够确凿的证据”。如果飞碟可能被以某种方式拍摄下来,与此同时,辐射探测器也变得不正常,这将是一个完美的事件。他们后来告诉我,就我掌握的数据来说,这是他们能给的唯一答案。没有人可以解释辐射骤增的现象,但也没有任何迹象证明它们与飞碟有关。
  调查委员会决定这样为这项调查盖棺定论。我告知了上校,他不以为然。后来,我经过那位科学家工作的城市,停留了数小时,把委员会的决定告诉他。他摇了摇头,也表示不相信。
  不过,有趣的是,上校和这位科学家的反应是一致的。我们不是傻瓜,他们当时就在那儿,他们看到了,而调查委员会没有。他们想要证明什么呢?
其他文献
黄鸿升(1983-2020)台北,歌手、演员、主持人  许多大陆观众对小鬼面熟,大抵因为他演过的那些上星卫视播放过的台湾偶像剧:《终极一班》《东方茱丽叶》《转角遇到爱》……小鬼每每出演主角的好朋友或者死对头。2019年大热的《想见你》是他出镜的最后一部电视剧。他36岁。  艺人黄鸿升在台湾演艺界被叫“小鬼”叫了快20年。这个外号来源于他出道第三年参演的剧集《半成年主张之搞个自由式》(2003),导
一项新的针对南美土著艾马拉人的语言和手势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世界上所有已被研究过的文化相比,艾马拉人的时间观念正好相反,也就是说,艾马拉人视“过去”为“未来”,视“未来”为“过去”。  独特的时间观念  “面向未来”是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可是,如果你让一名艾马拉老人“面向过去”,他可能会茫然地看你一眼——因为他已经“面向未来”了。一项新的针对南美本土艾马拉人的语言和手势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世界上
到阿那亚戏剧节的第二晚,我们看了一场在卡车上表演的伪变装秀。  一位着裙装、蹬高跟、戴卷发、涂口红的男士招揽我们进来。“要酒吗?”他边问边打开冰柜、举起开瓶器,指着二维码说,可以打赏任意金额。我们在沙地坐下,五位变装演员渐次登场。一位假扮法国贵妇,扇扇子,讲中文混合着蹩脚法语的脱口秀;一位戴着夸张的假胸,跳脱衣舞,跳着跳着把假胸甩了出来;还有一位扮成白雪公主的后母,脸抹全黑,硬拉几个路人上去陪ta
具有人类特征的机器人早在古代希腊就已存在?有关它们的描述纯属虚构吗?难道它们是现代人类黎明时分所发生的一些事件的遥远共鸣吗?切勿仓促做出结论。相反,应当从回顾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这些古代的神话。  有传说称,古希腊的火神赫菲斯托斯通过金属加工和手工工艺,“铸造”了24个铜三角架,它们凭借“金色的轮子”四处走动,宛如自我驱动的装置。这些装置据称被赫菲斯托斯用来服侍前来探望他的上帝。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
乔治·帕克。图/Michael Lionstar  最近四五十年的美国故事,讲着讲着似乎就成了美国梦碎的伤痕文学。这不同于马克·吐温“镀金时代”或是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的伤痕——那时的小人物总是与权力、名望、财富的欲望缠斗,爬升跌落。晚期资本主义不再批量制造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膨胀、狂喜与幻灭,相反,今天的美国经历了颓丧的降调。在美国南方农村或是锈带小镇,在有色人种、底层白人或中产阶级的叙事里,寻常
1月26日,行人在武汉楚河汉街上行走图/ 新华社记者 熊琦  今年1月底以来,受“封城”、“交通管制”、“人员管控”、“延缓复工”等抗疫举措的影响,全国千万中小微企业无不经历着一场生死历练。所有企业都在盘算着同一道数学题——我们的现金流还能撑多久?  面对疫情,当前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如何?它们该如何缓解压力和自救?我们找到了五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主,他们分别来自餐饮业、旅游业、制造业、健身
伊恩·霍姆不是那种誉满全球的男演员。只有提及他的作品和角色,人们才会想起那张圆润的笑眯眯的脸。6月19日晚,伊恩·霍姆去世,享年88岁。  他的经纪人在声明中表达了悲痛之情:“他有魅力,善良,才华横溢,我们会非常想念他。”伊恩·霍姆的最后一次“露面”是在妻子苏菲的社交账号中。他坐在蓝绿色的沙发里,只露出了一小截背影。天气晴好,花园里鲜花茂盛,好友相伴的场景看起来其乐融融。伊恩·霍姆( 1931-2
1905年,法国的一位外科医师曾尝试将兔肾移植片移植到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身上,虽然这个病人仅存活两周,但这位医生的尝试却为世人提供了一条器官移植的新思路。同种移植之外,异种移植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然而,之后的研究不断表明,异种间的器官移植将会产生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轻则器官受损,重则器官功能丧失致人死亡。直到2002年,这个被称为异种移植上的最大难题才被宣告破解。美国《科学》杂志发布了当年的
第92届奥斯卡落幕,韩国导演奉俊昊的《寄生虫》成为本届最大赢家——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是奥斯卡有史以来首获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电影。《寄生虫》在世界影坛屡获殊荣,离不开30年来韩国电影的自由开花、不断进步。同时,也说明电影中所呈现的阶级问题,已然成为全球艺术的一个重要母题。  影片似乎是对影史经典《大都会》(1927)的一种致敬——通过地下与地上的空间区隔,隐
据外媒报道,印度北部旁遮普邦有位15岁男孩卡尔拉,其身体有着惊人的柔韧性,被人们稱为“橡胶男孩”。他的头部可以旋转180度,胳膊可以转动360度,还能将双手从背后穿过头顶拿到前面来。卡尔拉的身体柔韧性极好,动作十分灵活,一些招牌动作让人看了不禁感到震惊。他的招牌动作包括:向后弯曲腿一直到肩膀,头旋转180度面向后面,胳膊旋转360度,以及将双手从背后穿过头顶拿到前面等。因为柔韧性好,卡尔拉表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