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家族教育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方客家地区流行上千年的民谣中,有一句是:“要问客家哪里来,客家来自黄河边。”客家先民的主体最初是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南迁的,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家族,在相对恶劣、封闭的环境中长期居住和生活,其族群的聚合性没有因外来冲击而零离四散,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民系。由于是后来入居,所以,相对于土著而言,这些家族被称为“客家”。这一特殊民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素质和文化。而这种独特的素质和文化,正是根植于早先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重视家族教育,无疑是客家人最具特色的传统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家教文化传统很好的继承与发展。
  家族或家庭环境中的礼仪、道德、思想及文化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家族教育的程度如何,关系到整个社会人的道德及文化素质。所以,重视家族教育,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正如孟子所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里把人本身的素养与整个社会的治理紧紧联系在一起。极力主张重振传统儒风的宋代史家司马光,曾采集《周易》、《大学》、《孝经》、《仪礼》等有关“圣人正家以正天下”的道德准则及有关事迹,撰成《家范》一书,其中强调:“自古知爱子不知教,使至于危辱乱亡者,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这一传统,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普遍性,但在客家历史上,具有最突出、充分的体现。
  客家人尤其重视家族教育,而且这一特征,具有极强的承传性。其家教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如尊祖敬宗、乐善好施、求学进取、勤俭持家等等。从北方流离南迁的客家人具有浓郁的宗族意识,崇祖教育成为其居家生活的大事,所以凡客家地区,祠堂甚多,有关的活动隆重而庄严,这是非客家地区一般家族所不能比拟的。乐善好施,救助贫困,热心公益事业,从古至今,都是客家人鲜明的个性,这与客家传统家族教育是分不开的。如被称为客家“中转站”的福建宁化,是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尤其具有典型性。据康熙《宁化县志》记载,清时宁化的丘桂荣,乐善好施,救助乡里贫困,兴建公益事业,如此付出甚多,“终不责偿者,不可胜纪”,并教育后代永保这一家风。他晚年三子分家,乃告诫其“家之绳绳为善”之法:“生平不敢轻视财货,奢侈逾度。稍有赢余,亦未尝积之无用。每见饥寒者即衣食之,吉凶困乏者周恤之,桥梁道路废坏者即修理之,虽施济有限,为吾所能为而得为者尔。尔曹宜体此意,无以财为易得而放坠先业,亦无以财为难得而刻薄啬吝,至利己而损人。义聚之,义散之,此今日分产与尔曹之意也。”后来,其子丘秉洪将善迹家风编为《家训》,勒于石上。秉洪子万山,也“承先人遗意”,常年救助乡里。当然,在客家地区,还有些以经商致富,用所得财富周济乡里及其他事业,所谓“业商贾而心圣贤者”。这无疑是客家族群中历来注重儒家仁德教育的结果,也是对中国家教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比如关于持家俭朴与奢侈、好施与吝啬的关系问题,孔子曾说过:“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就是说奢侈会显得不谦恭,俭朴则显得鄙陋。与其奢侈不谦恭,宁可俭朴鄙陋。孔子又说,假如一个人具有周公那样的杰出才能,然而“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其家族也是“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之一,他所著《颜氏家训》一书,被奉为家教训典之祖,其中也提倡治家“可俭而不可吝也。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客家人正是世代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俭而不吝”的家风,一直到今天,海内外客属人士当中,“义聚之,义散之”,取于斯用于斯的事例,数不胜数。有财力者纷纷资助各地发展文教,兴办实业,有人称其为“儒商”,当也属于“业商贾而心圣贤者”。
  关于婚娶礼仪的教育和传统,先秦儒家经典中已有“六礼”之制,即文定、纳采、问名、纳征、请期、迎亲,魏晋以前,中原地区曾十分盛行。后来由于长期动乱、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等原因,六礼制已逐渐破坏。而在南迁的客家地区,经历元、明、清各朝,乃至近现代,仍比较流行,因为在观念意识上,客家人以中原汉文化传承者自居,他们既继承各自祖先留下来的家训,又以遵循中国历代圣贤的道德古训来塑造自己忠、勤、仁、孝、廉等的族群人格。目前,一些客家村落仍保留夜间迎亲的习俗,这更印证了客家对早期传统的继承,因为“婚”字,原本作“昏”,即夜间娶亲之意,故称“昏礼”。所以古代文献谈及婚事时,也常写作“昏”。
  在精神信仰方面,客家人的传统教育历来是多神崇拜,不主一尊,只要有利于自己、可以作为精神慰藉的,无论是哪方灵主,都可拿来为自己所用,这是由魏晋以后社会潮流的发展趋势,以及南迁客家人所居处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客家先民的主体是魏晋以后南迁的,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多种文化互相冲撞和融汇时期,汉代以来居于支配地位的传统儒学受到极大冲击,佛学、道学及其他思想流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所以在《颜氏家训》中,颜氏虽也反对求神弄鬼、祈福消灾之类的事,但却把佛学作为一种可肯定的思想信仰来看待,认为儒与佛可以相为补充,并行不悖,“内外两教,本为一体”,只是由于两者在悟道过程、方式上有所不同,才使得其所至境界的深度有所差异而已。所以二者均不能舍弃,那么,在客家地区,佛、道虽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而存在,但并非真要求得悟到其真谛所在,如许多寺庙,其实是佛、道或与其他神灵合一信仰的性质。即使一些涉教较深的人士,也往往摆脱不了其固有的儒家观念。如元初宁化的月光禅师,家境贫寒,虽奉佛祖却不弃仁孝,侍奉寡母始终以孝著称,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吾欲西归,奈母恩何!”入佛而不“空”,信佛又恋儒,这显然是受传统儒风家教观念的影响。客家人信奉道教及其他神灵的情况,也大体如此,诸神兼容信仰是其共同特征。这与后期封建社会北方大部地区的信仰观念存在着较大差异。
  教育子女读书为学,无疑是客家族教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极具特色的中国固有家教传统。《颜氏家训》中说:“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人生在世,会当立业。”“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那么在客家地区,普遍流行的一则谚语就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里把读书学习看作与耕田种地同等重要。清代徐旭曾《丰湖杂记》中记:“客人以耕读为本,家虽贫也必令其子弟读书。”这是客家人久远以来的传统,也是客家民系卓异不群、极具活力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客家历史上,相对于家庭环境来说,感人至深、堪称楷模的家教事迹不胜枚举。相对于社会大环境来说,在各个时代,客家族群可谓英才辈出。
  由于客家特殊的历史和居处环境,使得妇女在家族教育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对妇女之德行,有诸多非常严格的要求,使之在家庭关系中处于卑微的地位。《颜氏家训》中虽也有不少卑视妇女的训教,但在谈到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时提到:妇人“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丈夫),助其不足”。司马光《家范》中说得更为明确:“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这里对妇女在家庭教育中所应起到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这方面,历史上其他一般家庭妇女所起的作用或许并不明显,而在客家地区,妇女在家教中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十分典型的。客家民谣中有一句说道:“男子出外闯天下,女子纺织又耕田。”由于男子多数外出谋生,妇女就成了家庭的主要操持者,使得这些妇女在注重自身以德守之的同时,担当了男子在家庭中的重任,从而把这种德的教化发扬光大,成为整个家庭中植德树人、治家立业的主角。客家地区流行的《闺训千字文》,除对妇女德、勤等方面要求外,还有:“童蒙初启,诸艺娴习。始教揖让,继导忠直。希师觅友,开讲拟题。诵读孔孟,吟咏经诗。爱崇断杼,聿仿画荻。显登科甲,国治家齐。”妇女肩负着对后代进行德才教育,使之成为齐家治国之人的责任。
  清《宁化县志》中,对宁化妇女在家庭中作用和地位有如下评论:“宁化之女德,岂有坤顺之讲哉!乃天性所植,不扶自方。由晏恭人(晏恭人,南宋中期人,名晏氏,夫早死,守幼子孀居。因率田丁拒寇有功,朝廷诏封为恭人。明成祖御制《为善阴骘书》,表彰其御寇事迹)而下,伍氏而上,以为臣即忠臣,以为子即孝子,以为友即义友。虽与古名臣并垂天地可也。以此风世,而世犹有辱身丐活者,悲夫!”这些女性,幼承家教,出嫁后,仍能严守家训,并以这种传统族风来教育、培养后代,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重教诗篇。以下试举几例:
  巫如衡继室伍氏,其夫任苍梧县令时,因寇乱城破,为国殉难。伍氏告人曰:“君不负国,吾敢负君!但保家之难虑与保城同耳。”当时正值世道变乱,连年饥荒,伍氏抚养诸子,艰难度日,但仍不忘对诸子的教育,“少暇,辄督诸孤就外傅,复黾勉为毕婚”。有人责备她在如此灾乱之年,求得活下去就不容易,哪还顾得上其他!伍氏回答说:“不然,贫莫贫于不知书,而饱学为富;贱莫贱于不习礼,而尚义为荣。倘衣冠之裔,降为佣隶,未亡人可见伍氏庙乎?”后来她抚养的几个儿子都德才有成。小儿子为自己亲生,因科试受挫,“声色”中常带怨气,伍氏就告诫他说:“儿误矣!读书须识其大者,科名抑末也。如尔父一卑官耳(任苍梧县令),临难无苟,亦何愧巍科仕,建节秉钧者乎?”
  徐家山地区的徐寿隆妻罗氏,早年丧夫,留下二子。当时徐家山“自开邑来无习举业者”,罗氏独令其长子又靖学习帖括(科考文体),却受到村里人嘲笑。罗氏则说:“读书犹播种耳,种无不获者。今谓制科之文不宜于徐山之人,犹谓都邑之谷不芽于徐山之土也,有是理乎?”所以更加激励又靖学习,又靖也终于考入郡诸生之列,乡里人都称赞这是“徐母破天荒”。后来罗氏年近七十时,二子双亡,留下两个孤孙,罗氏“虽老痛壮子,然慈不弛严,孤更力学”,两个孤孙也相继补籍诸生。罗氏的育子风范及精神,为徐氏家族,为徐家山,不仅为妇女,也为男子,树立了世代不朽的楷模。所以县志中给以很高评价,说她“始为徐顺妇者,终为徐孝子”。“为徐氏慈母者,复为徐氏严父,不随鄙俗,独倡艺文,于徐氏为经师,于徐山为文祖”。
  还有如伍建中妻杨氏,夫早死,留下二子,“杨居丧尽哀,中外谨饰,延师课子”,子学有成。士大夫纷纷赠言,以表杨氏之德。如县令王燮庵赠言道:“为女则淑而孝,为妇则顺而节,为母则慈而严,凡《鸡鸣》之助,《杂佩》之义,《柏舟》之风,《谷风》之勤,《采苹》之孝,诗人所称妇女之贤,皆备有之。”李世相妻丘氏,被称为“女师”,知县凌世韶表其门曰“妇节儒风”等等,有关的事例颇多。可以说,客家特有的素质和文化之所以能世代承传,发扬光大,与妇女在家族教育中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这些妇女恪守祖训,奉“饱学为富”为至上境界,才使得客家民系一直保持着其先民“衣冠之裔”的本色。那么,中国早期家教传统的品质,正可从这些客家妇女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客家人世代承传、孜孜以守的家教风范,是在南迁区域环境下,对中国家教文化传统,尤其是早期儒家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家教文化传统的特色、内涵和社会作用,在这里得到了最为集中、充分的体现,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黄遵宪诗中也提到:“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家,过江入八闽,辗转来海滨……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由先民承传、世代恪守的文化和传统,重教之风范,成为维系客家族群的重要纽带,也是客家人创造不凡业绩的强有力支撑。
其他文献
大家好,我是棕熊。我可不是孩子手中玩具熊的形象。我是陆地上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我体长能达到2.8米,姚明在我面前也要甘拜下风。我的前臂粗壮有力,加上锋利的前爪,让
期刊
王广涛,男,38岁,2001年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本科学历,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自200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历任专业工程师、技术员、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生产经理、项目
景观生态学是1939年由德国特罗尔(TROLL)提出的,他用这个词来表示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
选用文具时,到正规商场购买,查看授权资质,并且保留票据,如发现假冒应及时要求更换或退货。要仔细检査产品商标、生产厂家、厂址、产品合格证、生产日期等标识是否真实齐全。
根据原信息产业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电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电信网络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精神,江苏省通信管理局认真组织各电信运营企业开展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桥头堡,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存在着资金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转。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简
钩端螺旋体(钩体)脑动脉炎主要集中在我国某些省份,国外报道甚少,迄今国内已经报道了3000多例[1]。1995年1月~1998年8月,我们共收治成人钩体脑动脉炎1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
博物院是保存文物的主要场所,其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物的保存寿命。为了保证福建博物院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对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评价,并提出具体的净化处理措
表1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纤维化期与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的关系 (%)状态S1S2S3S4HBeAg阳性852(23/27)72.7(24/33)63.3(19/30)50.0(12/24)抗-HBe阳性11.1(3/27)21.1(7/33)26.? Table 1 Chronic hepatitis B fibrosis and hepatitis B virus e system status (%)
目的研究HCV基因组的变异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关系以及干扰素治疗后患者体内病毒株的改变和变异。方法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者血清,扩增其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