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心理健康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职业学校学生心理比较复杂,尤其在刚开学时,各种心理都有,可谓五味杂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密切注意观察并研究,既要提出相应措施,又要建立长效机制,把学生心理健康放到重要位置来对待。
关键词: 新生 心理 健康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变化之快令人应接不暇。在这样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经受了巨大的激荡。有些人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心理发生扭曲或者变异,甚至像马加爵那样漠视人的生命,杀人犯法,结果也断送了自己。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素质较一般中学生稍差些,更需注意、研究和防范。这是一个比较大而深的课题,需要花大力气研究。本人谨就职业高中新生入学时的心理状况和对策作一个初步的探索,将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以及调查情况拿出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商讨。
每年的8、9月是新生入学的高峰期。职业学校由于老师的辛勤招生,新生入学更如鱼贯。每当入学报名之时,学校门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喇叭乱鸣。你若有暇观察,便会发现每个新生身旁都有一至两个家长陪同,而新生们大多低着头,要么默默地拎着行李,要么空手独行。观其情景,似乎少了什么。在我看来,这些新入学的职校新生,他们的心理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个中复杂情形需要细细探究。本人连续多年担任职业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多有观察和揣摩,特别是刚入学时的心理更是深有感触。更在今年开学之初,在本人任教的几个班级中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185个同学,有效问卷184份。现在本人作一个简要分析如下:
一、 羞赧心理
由于自认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成绩不如人,在这样那样的无奈之下,不得已来到职业学校上学,这些新生自有不少羞赧。或不愿与熟识的同学招呼,或不敢在新校园大肆喧哗,大多人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他们缺少一般学校新生入学时的热情、开朗、活泼和无拘无束。一般学校新生遇到熟人,见面热烈招呼、彼此打听考分甚至何时拿到入学通知等细小的问题。而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知道自己考的不好,则在此方面显出羞赧的心理。
下面是此次调查的一个子项目表,由此表我们不难看出一些问题:
很显然,我们的学生在极力隐瞒自己的职业学校学生身份。这种隐瞒实际是自卑心理的反映。这种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人际交往,变得萎靡和压抑。
三、 烦躁心理
烦躁心理是指个体因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式威胁,而产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失败和内疚感增强、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新生来到职业学校是奔着掌握一技之长的目的而来的,但由于是刚刚入学,对自己将来到底是学成什么样,成为哪一方面的“专家”,达到目的的途径、方法等都很茫然,因而有一种急于了解甚至急于成功的愿望,但这种愿望与学校的按部就班的教学计划难免有冲突,学校自然是从基础抓起,从理论教学入手。这种冲突表现在心理上就是烦躁,甚至因此产生与学校与老师的矛盾。这种烦躁心理,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不认真听课,不认真做作业,上课做小动作等等。
四、放松心理
新生入学后以为上的是职业学校,没啥前途,学习上便一下子松懈下来,其学习的紧张程度还不及初三年级。表现出来就是学习松松垮垮,只顾吃喝玩乐,或者拉帮结派,甚至开始谈恋爱。
当然,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讲,其心理状态表现多种多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有心人,既要注意观察还要研究对策。学生心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一定要抓住开学之初学生心理凌乱、没有明确目标的时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是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一项专业活动。它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辅导(咨询)室,要设法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心理辅导室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所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提供知识性的忠告,直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较为明显的具体问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服务。此外,要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材料、设置心理信箱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能对日常心理行为鉴别、评价、调适,提高学生心理自助的水平。
第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落实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没有教材,无法操作与检测,没有保证措施。教师视之为可有可无,大家嘴上喊心理健康教育重要,实际上却被消弱或取消。因此,必须把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线,使其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一种协同效应。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包括人际交往辅导、自我意识辅导、情绪辅导、青春期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等课程。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所侧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它使自己身心健康,学会“自助”;另一方面,作为未来的教师,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达到教人“自助”。
第三,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教育环境。
要有健康的心理教育,必须要有健康的教育环境。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行为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要从校园的物化环境(校容、校貌、学校建筑、校园环境)、精神环境(校风、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品位)、心理环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人际关系)等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养成健康、开朗的生活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对职业高中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仅是对有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普及、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生 心理 健康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变化之快令人应接不暇。在这样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经受了巨大的激荡。有些人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心理发生扭曲或者变异,甚至像马加爵那样漠视人的生命,杀人犯法,结果也断送了自己。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素质较一般中学生稍差些,更需注意、研究和防范。这是一个比较大而深的课题,需要花大力气研究。本人谨就职业高中新生入学时的心理状况和对策作一个初步的探索,将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以及调查情况拿出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商讨。
每年的8、9月是新生入学的高峰期。职业学校由于老师的辛勤招生,新生入学更如鱼贯。每当入学报名之时,学校门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喇叭乱鸣。你若有暇观察,便会发现每个新生身旁都有一至两个家长陪同,而新生们大多低着头,要么默默地拎着行李,要么空手独行。观其情景,似乎少了什么。在我看来,这些新入学的职校新生,他们的心理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个中复杂情形需要细细探究。本人连续多年担任职业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多有观察和揣摩,特别是刚入学时的心理更是深有感触。更在今年开学之初,在本人任教的几个班级中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185个同学,有效问卷184份。现在本人作一个简要分析如下:
一、 羞赧心理
由于自认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成绩不如人,在这样那样的无奈之下,不得已来到职业学校上学,这些新生自有不少羞赧。或不愿与熟识的同学招呼,或不敢在新校园大肆喧哗,大多人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他们缺少一般学校新生入学时的热情、开朗、活泼和无拘无束。一般学校新生遇到熟人,见面热烈招呼、彼此打听考分甚至何时拿到入学通知等细小的问题。而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知道自己考的不好,则在此方面显出羞赧的心理。
下面是此次调查的一个子项目表,由此表我们不难看出一些问题:

很显然,我们的学生在极力隐瞒自己的职业学校学生身份。这种隐瞒实际是自卑心理的反映。这种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人际交往,变得萎靡和压抑。
三、 烦躁心理
烦躁心理是指个体因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式威胁,而产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失败和内疚感增强、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新生来到职业学校是奔着掌握一技之长的目的而来的,但由于是刚刚入学,对自己将来到底是学成什么样,成为哪一方面的“专家”,达到目的的途径、方法等都很茫然,因而有一种急于了解甚至急于成功的愿望,但这种愿望与学校的按部就班的教学计划难免有冲突,学校自然是从基础抓起,从理论教学入手。这种冲突表现在心理上就是烦躁,甚至因此产生与学校与老师的矛盾。这种烦躁心理,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不认真听课,不认真做作业,上课做小动作等等。
四、放松心理
新生入学后以为上的是职业学校,没啥前途,学习上便一下子松懈下来,其学习的紧张程度还不及初三年级。表现出来就是学习松松垮垮,只顾吃喝玩乐,或者拉帮结派,甚至开始谈恋爱。
当然,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讲,其心理状态表现多种多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有心人,既要注意观察还要研究对策。学生心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一定要抓住开学之初学生心理凌乱、没有明确目标的时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是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一项专业活动。它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辅导(咨询)室,要设法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心理辅导室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所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提供知识性的忠告,直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较为明显的具体问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服务。此外,要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材料、设置心理信箱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能对日常心理行为鉴别、评价、调适,提高学生心理自助的水平。
第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落实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没有教材,无法操作与检测,没有保证措施。教师视之为可有可无,大家嘴上喊心理健康教育重要,实际上却被消弱或取消。因此,必须把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线,使其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一种协同效应。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包括人际交往辅导、自我意识辅导、情绪辅导、青春期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等课程。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所侧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它使自己身心健康,学会“自助”;另一方面,作为未来的教师,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达到教人“自助”。
第三,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教育环境。
要有健康的心理教育,必须要有健康的教育环境。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行为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要从校园的物化环境(校容、校貌、学校建筑、校园环境)、精神环境(校风、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品位)、心理环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人际关系)等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养成健康、开朗的生活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对职业高中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仅是对有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普及、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