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以篆作隶』论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k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石考据学的影响下,清初隶书开始直接取法汉碑,由此形成了『以篆作隶』的思想,本文从『以篆作隶』是古法,以篆法探本溯源,『以篆作隶』可以规范字法、正讹去俗和增进错落等方面解析了清人『以篆作隶』的思想,此思想的形成是清人基于汉代以后隶书衰落和古法遗失的总结.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篆书笔意和『以篆作隶』的相关问题.
其他文献
有汉一代,是中国书法从早期文字史向艺术史递变的时期.表面看来,这一递变依托于以书名世的书法家陆续出现,但在根本上却奠基于汉王朝的文字书写制度.自西汉萧何制订《尉律》
『汉字——书法』经过了篆书时代、隶书时代、楷书时代的发展.在隶书时代里,隶书是书坛『主角』,之后的楷书时代里,它无奈变为『配角』.其表现是:汉隶真,晋隶呆,唐隶华,宋隶
本文对吾所知《乙瑛碑》早拓数种版本之流存进行了梳理说明,并通过考校关键字、钤印、题跋、作伪等情况,厘定早晚之秩序,释正前人之讹误、存疑.进而对作伪、鉴伪之方法加以阐
目的 探讨NICAS阻抗心输出量监测系统(NICA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术的应用研究,为患者及时预防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
清初帖学书风衰败,书家将之归咎于法帖反复翻模失真,迫使书家将法帖与汉碑参照以究诘笔法,取法汉隶被视为振兴书法的关键.清初汉隶碑刻的取法对象及创作手法仍在很大程度上受
本文对《史晨碑》各个较早版本的现存地点、状态、关键字损泐,以及出版状况和个别版本的流转过程作了说明,通过碑文中关键字的损泐对比对版本早晚进行鉴定.并对个别版本,订正
元代的隶书承宋启明,在书法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探讨元代隶书复兴的主要原因,分析元代隶书的风格特点及主要隶书家,同时指出元代隶书与宋代相比,在笔法、结构、章法等方
“互联网+”时代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新的、更科学的探索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科学整合互联网上的好素材,主动优化课程设计,使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和运算无趣的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