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_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代中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主要阵地,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初中数学老师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严格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素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构建出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55-2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数学老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最终要面临中考压力,所以数学老师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理念,将分数作为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忽略了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数学老师普遍务求多讲题多灌输知识内容,多练习甚至采用了题海战略,这就导致学生学业压力过大,对于需要逻辑思维的数学学科也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不理解就盲目做题,这就导致学生陷入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很容易对数学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
  2.教学模式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采用倒灌式的教学模式,凭借一张口一支粉笔来进行知识传授,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的在下面听,师生间互动空间很小,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3.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老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为核心教学目标,而有的老师则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目标,而也有部分老师也确实一直在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断地尝试和努力,但是单一的能力培养并不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老师吃透课标,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高效的完成数学知识学习。
  4.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数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且有部分老师的教学无法完全不符合学生的学情,常常会出现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长此以往学习能力差的知识漏洞过多,越来越难以跟上学习进度,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课堂内容过于简单,导致数学学习心态浮躁,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过程所形成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数学思想,使学生具备在生活实践中面对问题时能够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树立科学教学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科学教学观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老师都要具备的一种教学理念。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从主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主要承担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初中数学老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也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设计,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数学老师借助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拥有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培养应用能力并不是指学生单纯解题能力的提升,而是突破学科限制,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数学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从而使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以生活实例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問题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为解决数学问题而展开深入探究。为了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初中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让生活元素引入数学教学中,并以生活实例为载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老师在选取生活素材和生活实例时,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角度出发,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节内容时,数学老师可以以银行存款,计算利率这种较常见的生活素材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探究。妈妈到银行存款,将2万元存为一年定期,然后存款到期后去取出了1万元,余下1万元和利息依然按照一年定期进行定存,在存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存款到期后获得的本金和利益一共是11800元,那么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多少?学生结合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积极的展开思考和探究,老师鼓励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然后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也能够对解题的切入点和解题技巧进行探究,同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深切感知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提高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逻辑学科,很多学生由于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很难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在脑中形成具体的模型,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很难理解,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初中数学老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针对初中数学的重难点知识内容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立体的视频影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数学老师也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老师可以将下节课要讲解的知识内容提前进行微视频制作,针对重难点知识内容,学生可以在微课的辅助下在课前进行重点预习,然后将未能理解的知识内容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先学后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学习《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数学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一幅海上日出的画面,其中海平面就象征着直线,太阳就相当于圆,学生在视频资源的辅助下很清晰的认识到圆和直线的多种位置关系,理解起来更容易,大大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4.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
  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等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指导,这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实际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以基础知识指导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进而积极的参与进数学教学中,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以知识的灵活运用为主,以能够挖掘学生潜能的较复杂且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题目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使能力强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体会到挑战性和成就感。
  比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主要以掌握列方程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在应用题目中列出方程求得结果为主,更侧重于简单题目的指导和练习。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则要求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找到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够在综合性强的复杂题目中找到更为简便的解题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能够使各层次的学生使能力差的学生“吃的到”,能力强的学习“吃饱”,全面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渗透核心素养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构建出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崔春艳.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2).
  [2]杨景.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18(11).
  [3]田银梅.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42.
  (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古浪教育工作站,甘肃 古浪 733100)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发展要求,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学实践发现,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对提升初中科学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其含义、特点、理论基础以及学习目标进行简单的阐释,然后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的“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为例对其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和分析,最后对教学成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日后提升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提
摘要:在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方面,优秀试题的做法莫过于使所给选项不仅在知识表述的科学性上没有错误,而且还与情境材料有着程度不等的相关性。学生容易在选项之间踌躇,在犹疑中往往极易出现错选。要提高正确率,必须使学生在深刻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犹疑中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使其具备面向未来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样才能在给定的情境中,最大程度地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摘 要: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对不少挑战。教师既要做好教学过程中疫情防控规范,又要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室里完成教学任务。鉴于此,教师必须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课后居家练习,使学生能掌握教学内容。  关键词:疫情;整合;改变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7-120-1   为了降低新冠肺炎的传播
摘 要:幼儿阶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但在“拯救芭蕉”的活动中,孩子们所表现出的坚持性与专注力却非常高。这是环境给予了他们喜欢的“工作”,让他们专注地探索学习,也是这样生动的“工作”培养了他们更好的专注力。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幼儿尝试与环境互动,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专注力。  关键词:环境;专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014
摘要:微型写作是当前写作教学的重大转向,通过微写作教学可以及时而有效地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微写作可分为“随文式微写作教学”“专题式微写作教学”“生活化微写作教学”等几种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微化目标策略”“搭建支架策略”进行有效的微写作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段;微写作;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发散思维培养和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较之传统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逻辑性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但是,思维导图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需要教师们重视。本文试图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为例,通过展示剖析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進而分析思维导图在初中
摘 要:當新课改教学理念逐渐深入课堂时,广大教师一味地应用新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学习观转变,导致课堂效率并没有明显提升。高中生物学科主要是研究人与自然界的物种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对学生认识世界作用极大,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创新而不顾学生的感受,那么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结果。在本文中,笔者将对高中生物课堂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期望构建出高效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新形势;高中生物;课堂教
摘要:现代教育更加倡导多样化教育,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应该打破单一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育的价值和内涵得到凸显。因此,为了使得多样化教学得到实现,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可以大力的开展创意活动,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创造,更加符合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要求,使得美术学科独有的价值和优势得到不断的展现。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初中美术;创意活动;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摘要: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思想性的特点。从学科层面看深度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从地理学角度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此,本文从地理学科层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深度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并分析运用策略。  关键词:学科层面;深度学习;意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们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阶段,学生们的情绪和态度在这一阶段的变化较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解决课堂中的问题,稳定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初中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42-2  传统的课堂教学压制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