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土结构功能层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的影响

来源 :公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qing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利用固化土来补偿路基的刚度.首先,通过抗压强度、吸水量、抗压回弹模量等试验测试固化土的力学性能;然后,利用BISAR3.0程序计算在不同工况下固化土层对路基工作深度、路面结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水泥(掺量6%)和固化剂(掺量0.06%)的共同作用下,固化土的抗压强度为4.68 MPa,抗压回弹模量为1108 MPa;再者,随着固化土厚度和回弹模量的增加,路基工作区深度降低,固化土层能达到减小路基工作区深度的效果.当固化土用作结构功能层时,随着固化土功能层的厚度和模量增加,基层层底拉应力、拉应变和路基顶竖向压应变都减小,且模量越大越有利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研究内容可为固化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对路面基层施工现场骨架密实型级配碎石压实度进行快速检测,实时反馈施工质量,提出了一种无损检测的新方法.通过控制试验中不同变量,探究结构层厚度、含水率和下承层刚度因素对PFWD法检测结果的影响规律,建立压实度与变形模量之间的关系,并在试验路段上与灌砂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级配碎石路面基层压实度与变形模量之间存在良好的指数关系,可以利用PFWD法测定现场不同压实度下的变形模量,建立压实度与变形模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式,得到现场压实度要求的E.测定值,从而实现对压实质量的及时评价与控制.
随着大跨度悬索桥的广泛应用以及海中修建桥梁逐渐增多,对在海中修建的悬索桥的锚碇基础结构稳定性和锚固系统耐久性要求进一步提高.锚碇结构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需考虑海中地基与锚碇的相互作用,可以采用新型沉箱作为锚碇基础和预填骨料升浆基床来保证锚碇与地基更好地结合,提升基础稳定性.海上桥梁的使用环境不利于传统锚固系统的防腐和耐久性,可将预应力更换为直径较大的刚性拉杆形式,很好地解决锚固系统的耐久性.以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为例介绍锚碇沉箱与升浆基床的结构特点和施工要点,以及相应的主缆和刚性拉杆锚固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施工
某大型立交桥出现上层曲线梁桥墩柱与下层曲线梁桥梁体相互“抵触”的罕见病害,为分析病害原因,针对性建立了在线监测系统,对该桥长期监测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应用Midas软件建立实桥有限元模型,分析运营荷载下的结构位移行为.结果 表明,上层曲线梁桥横桥向位移变化以季节温差为主导因素,位移较小且具有良好的可恢复性,其墩柱偏位由梁体横桥向位移“带动”而致;下层曲线梁桥梁体同时受到季节温差、车辆荷载等因素影响,位移较大且可恢复性较差,呈现出向曲线外缓慢横桥向爬移现象;下层曲线梁桥梁体缓慢横向爬移是导致墩梁“抵触”现
为解决沪苏通铁路上海港外高桥港区装卸线与既有集装箱港区的衔接问题,分析港区现状、铁路线总体工程布置和周边设施规划建设情况,对比分析在港区不同位置设置铁路装卸堆场对港区交通组织、联运方式、港区生产的影响,并结合港区周边路网规划调整、对港区生产的影响、铁路与港区联运紧密程度、海关监管方便性等因素,提出多因素约束下的既有集装箱港区铁路装卸线布置创新方案.该方案已得到有关政府部门、港口企业、铁路部门等的认可,作为实施方案已经得到规划批复并付诸实施.
采用泡沫轻质土替代常规散粒体材料进行城市管道沟槽回填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其管周压力分布特征是相关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现场试验获得了路面结构层填筑过程中沟槽回填泡沫轻质土柔性管道的表面应力分布规律,并将其应用于数值分析模型验证.采用验证后的模型,分析管周压力分布特征并与适用于散体回填材料的Iowa模型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HDPE管道表面应力随沟槽上方结构层的填筑厚度增加不断增大,管顶和管侧最大实测应力分别达到了146.4 kPa、152.1 kPa;管周压力近似呈圆形分布,上部略小于下部;泡沫轻质土回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锚碇为海中八字形地连墙锚碇,地连墙直径长107.1 m,宽65 m,地连墙厚度1.5m,基坑开挖深度42 m,总开挖方量约22万m3.锚碇基础采用逆作法,每开挖4m施工3m内衬,内衬均为吊模施工,施工风险高,施工功效低.采用理正、Flac3d、Abaqus软件对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施工过程中地连墙最大深层水平位移分别为20.15 mm、12.03 mm、10.0mm,均小于设计值(25 mm),其三维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控结果(10.3 mm)较接近.同时,采用“出土门架+
在急流中搭建临时钢栈桥,水流力是影响栈桥安全性的关键因素,现有相关设计规范对钢栈桥水流力作用考虑不足.以下部结构为3排钢管桩的某临时钢栈桥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桩周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作用于钢管桩上的瞬时水流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流在绕过栈桥钢管桩后分离形成回流漩涡,水流作用于桩身的阻力和侧向力均存在脉动成分;前桩对中桩和后桩具有遮挡效应,使得前桩的平均阻力大于中桩和后桩,平均阻力模拟结果与《港口工程荷载规范》建议值较吻合;3个管桩的平均侧向力均接近于0,瞬时侧向力峰值与平均阻力处
为了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基于传统的DPSIR体系,构建一套能够系统反映港口绿色内涵的DRESP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其各项指标权重.计算权重时对社会包容和生态环境等2个评价要素赋予较高权重,结果表明:在着重考虑社会包容这一评价要素时,公众对环境满意度的权重较高;在着重考虑生态环境这一评价要素时,港口单位吞吐量的碳排放量的权重较高.这说明在构建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意结合公众感受,以最低的碳排放量实现最高的吞吐量.
由于现行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评价体系不适用于改扩建工程,通过对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指标的优化建立了博弈论一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并基于二广高速(G55)二连浩特~赛汉塔拉段改建工程,对博弈论-集对分析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的评价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博弈论-集对分析评价模型中PSSI指标权重为0.409,PCI、RQI指标权重比标准评价权重下降了0.106、0.29,算得RDI和SRI权重同标准规定权重接近;评价等级相较于标准评价等级大多低1~3级;结合该路段病害较多、路面破损严重和PS
在滑坡的勘察中,综合多种方法,能准确查明滑坡体地质情况,且勘察手段相互结合能提高工作效率、成果质量可信度等.为探究钻探、高密度电阻率法和井下电视3种勘察方法的综合勘察效果,分别叙述了该3种方法在某公路高边坡上的使用实例,同时比较了钻探、高密度电法和井下电视方法各自的优缺点.研究表明:钻探在划分土层界限中可发挥重要作用;高密度电法能查明整个场地内地下水分布及影响;井下电视可以全景展示坡体内实际状况,是目前最直观的一种勘察手段.3种方法相互结合能准确划分边坡的地层分界、判定潜在滑动面位置,勘察结果基本一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