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兴起,并于1977-1978年“乡土文学论战”中达至高潮的台湾乡土文学运动一直被视为是现实主义对60年代现代主义运动的反拨。表面上是艺术风格之争,实则是台湾战后政治、经济、文化等矛盾在文学上的总爆发。在这场论战中,专注于探究内心世界的现代主义文学被斥为脱离台湾现实,乡土文学则试图超越城市/乡村的二元关系,重建文学与现实、与政治的交互作用。现实主义对文学场域的争夺看似在70年代获得了胜利,然而,“政治主导”的场域特性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乡土现实主义潮流在八十年代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