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声望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7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日益在高校管理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但由于现实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辅导员在高校里的特殊地位,他们虽然属于大学教师,但在高校里的职业声望并不高,要比专职教师低很多,这是由很多因素所决定。
  
  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声望状况
  
  (一)什么是职业声望
  职业声望指某种职业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人群的范围内产生的期许值。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一定的人群对某种职业所产生的追求、羡慕、倾向和赞誉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对职业的社会评价。对职业声望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1897年W.亨特在研究美国职业的社会地位时,1925年,G.康茨第一次使用他自己编制的职业声望量表,对职业声望进行调查。
  (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声望状况
  辅导员的职业声望是社会成员对辅导员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它表现为辅导员职业的一种社会声誉,是其他社会成员对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 ——辅导员的敬重程度。
  一个职业的社会认同和从业者的自我认同感,取决于它的职业声望。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辅导员来说,受人尊敬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职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对辅导员的一个重要激励因素。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却有着“保姆”“勤杂工”“办事员”“消防员”等称号,潜在的折射出这个群体不高的职业声望,这很容易使辅导员缺乏对职业的认同和对自我的认同,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辅导员一般不承担教学任务,因而容易招致人们片面地理解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部分学校重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培养,而忽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地位,没有把他们摆在重要的地位;部分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对辅导员的工作不理解,简单地认为,辅导员就是做做学生工作,找学生谈谈话,讲讲大道理,进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参加学生活动,既无多少具体事务,也无须多少专业知识,相对起“主导”作用的专业教师而言,他们只起“辅导”作用,从而看不起辅导员,对他们的工作也不支持;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辅导员不上课,把他们称作老师名不正、言不顺,可有可无,辅导员在他们心目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在降低。
  
  造成辅导员职业声望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辅导员劳动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确保学校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校理应得到尊重,然而在我国以教师为主体办学的模式下,多年来由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使得对辅导员的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忽略现象,职责也很模糊,只要与学生相关的工作事务,大多由輔导员来操作,一些管理职能部门也把责任推给辅导员,诸如学生活动区的日常卫生、秩序管理,食堂用餐秩序,缴费,医疗甚至课堂、安全管理等,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落实,这使得辅导员承担的服务性、事务性的工作远远超出辅导员应该从事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工作,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工作效果,也体现不了辅导员的劳动价值。正由于辅导员从事的事务性工作太多,所以也不可能看到什么重要成绩和成果,因而劳动成果和社会价值也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认可。
  (二)高校没有真正落实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办学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总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地位与待遇等都得到了逐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学校也采取多种措施为教师参加培训、开展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便利条件。而对辅导员的职称、学历、待遇等实质性问题则涉及很少,没有真正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造成辅导员在高校中处无地位、无竞争力,影响了辅导员工作责任心以及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的发挥,对工作也缺乏自豪感、光荣感、义务感和责任感。有调查表明,87.2%的辅导员经常或总是感到“辅导员在学校中的实际地位并不高”;80.2%认为辅导员工作虽然很有意义,但却经常或总是“感到付出与报酬不成比例”, 75.6%认为与专业教师相比,经常或总是“对自己的待遇感到不够满意”。
  (三)高校对辅导员的各项机制不完善
  辅导员的各项激励机制都没有得到完善,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声望,如发展机制,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途径得不到有效地保障,职业前景黯淡,很多辅导员不知道以后的出路在哪,调查表明,有 62.8%的辅导员感到“从事辅导员工作,在个人事业上前途莫测”,只有34.9%的被试认为辅导员是一项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员的也仅占20.9%,而有67.4%的则表示会争取转行;在待遇上,虽有教师之名,却并未享受到专业教师的同等待遇,收入要比同等教师要少;在职称评定上与学校其他成员相比缺乏优势,很难评定高一级职称,难以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在管理上,在多数高校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辅导员要接受学校和院(系)的“双重”领导。辅导员的双重隶属关系使他们面临两个指挥命令系统,当校、院(系)两方由于工作重心或立场观点不同而对辅导员持有不同的期待或要求时,往往会使其感到无所适从。
  (四)辅导员自身素质也存在着明显不足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辅导员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然而, 从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状况来看,很多辅导员都是从本校的本科、研究生中留校担任。他们多是专业学习的佼佼者,但由于不是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许多人既没有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也没有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和教育管理科学方面的理论功底较差,当上辅导员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更使他们无暇进行深入细致理论研究,所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辅导员的随意性、超负荷带班工作缺少连续性、持久性、扎实性,辅导员流动性较大,有的年轻辅导员教育学生简单,对工作敷衍塞责,以及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对辅导员的整体形象、工作效果及职业声望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五)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多
  高校学生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其工作重心应放在大学生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提高上,但实际上大部分辅导员工作情况并非如此,他们的工作基本上可以用“乱”、“杂”“繁”三个字概括。学校的各个部门在涉及学生的各种问题时,第一意识就是找辅导员,大部分辅导员承担着本应由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完成的部分工作,整天陷入事务性工作当中。由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使他们很难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成就感,也渐渐淡化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意识,丧失了工作热情。
  
  提高辅导员职业声望的策略
  
  辅导员职业声望的提高有赖于内外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虽然我们可以大力呼吁从许多外部因素 (如国家的政策、辅导员的从业资格等规定等)着手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声望 ,但就一个职业本身来讲,我们更应该从其自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出发,从辅导员队伍建设来着手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地位。
  (一)高校要转变观念,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晰职能,努力做到思想落实、组织落实、措施落实,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转变观念,改变以往重专业教师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倾向,增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和尊重。只有正确认识辅导员的劳动特点和价值,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一门科学,才能真正理解、尊重辅导员的劳动,使辅导员岗位真正成为高校最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之一。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是提高辅导员声望的基本途径
  1.加强辅导员自身品德的提高。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教师,应为人师表,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能够坚持真理,不计较个人得失,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干工作和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还应具有锐意改革、勤奋务实的精神和民主作风。这样的辅导员,才能在大学生中产生崇敬感,从而形成一种人格魅力,使大学生愿意接受他的指导。
  2.加强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新时代的辅导员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结构,广泛开拓视野,除精通本专业知识外,还要通晓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文学等,成为学生工作的多面手。博得大学生的敬佩感、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威信以提高辅导员在学生中的职业声望。
  3.加强辅导员职业的自律性。一些辅导员得过且过,工作敷衍了事,给辅导员的职业声望带来了不良影响。高校辅导员应时刻注意严以律己,形成较强的行业自律意识,拥有正确的职业舆论导向,并使它发挥对广大辅导员威慑、约束作用,使辅导员在实际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表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使辅导员职业保持良好的社会声誉。
  4.辅导员都要做“双师型人才”。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应该掌握一两项专业技能,同时也应该获取高校教师资格证,钻研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势政治、就业指导等相应的课程,承担这些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应的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努力钻研不断拓宽学术领域,力争做到既当学生的管理者,又當学生的专业导师。
  (三)提高辅导员自身职业满意度
  一个职业的职业声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树立的,一个职业要想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较高的职业声望,其从业人员必须首先欣赏自己的职业,即具有较强职业自豪感和较高的职业满意度。因此,全体辅导员要学会欣赏自己的职业,挖掘这个职业的闪光点,以自己从事这个职业为荣,安心于自己的职业。
  (四)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塑造专家型辅导员。
  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和促进辅导员在履行好职责的同时,按一定的专业方向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利用专业培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结合实际建立对辅导员进行素质认证和考评体系,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塑造一批专家,把它打造成一支精明、高效的实干队伍,这样,学生工作者的角色才能得以充分实现,学生工作队伍的战斗力才能得以充分展示,辅导员的地位和声望才会提高。
  (五)完善各项辅导员的激励措施,为辅导员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第一,建立辅导员选聘机制,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的要求,提升辅导员的准入条件,把好入口关;
  第二,建立辅导员培训制度,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培训机会以满足辅导员自我实现的需要。上级部门应该设立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专项经费,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培训体系,以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并有计划地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第三,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晋升激励机制,为辅导员找好出路。鼓励一部分优秀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对于业务能力比较强的辅导员可以考虑转向教师岗位,确实解决辅导员的出路问题;
  第四,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评聘机制,教育厅和学校应根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制定与辅导员工作实绩相结合的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辅导员可以按照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称。在评审时实行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聘单列,并在职称限额上给予相应的倾斜。
  第五,加大物质激励,优化分配制度。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辅导员实际收入薪酬水平的定位要参照专任教师和行政干部的薪酬水平。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不低于本校同层次专任教师的收入水平。也应与机关一般行政人员基本持平或略高于行政人员。
  总之,只要社会、高校各级领导尊重辅导员及辅导员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辅导员的实质性地位,尤其是改善辅导员在物质生活上的待遇和工作条件,逐步使辅导员工作成为全社会关心、向往的职业,同时辅导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辅导员的职业声望和地位都会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本试验为了验证闽西北山区过去使用硫磺(拌泥浆)沾秧根的群众经验和近年本区稻田(烂泥田)大面积使用硫酸铜的增产效果,为今后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一 试材与方法1983年试验
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和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健美器械进行运动的运动项目, 具有独特的健身和健心的双效作用。高校开展的健美操课深受女大学生们的喜爱,对维护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心理健康价值不可小觑。因此,本文将从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身满意度、自信心、表现力等)影响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女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
1983年4月至5月,我们受中国科协、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农学会的派遣,去斯里兰卡进行了一次热带植物考察。斯里兰卡是著名的茶叶生产国,茶的出口量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
2001年景德镇《中国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博览》第一卷,2004年千年华诞献礼《景德镇中青年瓷苑精英》名人篇刊登其作品,荣获2004年中艺网络评选大赛精英奖,并入选《中国书画名
任何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极少是一成不变的。过早播种并不能按播种期成比例地促进成熟。发育出第一朵花的茎节,被认为是豌豆品种成熟期的有效预测指标,这在引进新品种时
隨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较高期望值,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但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稳定,面临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家庭、学习和就业问题,自身发展压力普遍加大,自身心理素质面临严峻挑战,由此引发的身心问题剧增,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冲突和困惑,如环境适应不良反应,人际关系障碍,性意识困惑,工作、学习的挫折,双向选择就业的难题等等,都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正确认识和分
关于棉铃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但不同追肥处理对棉铃发育的影响则报道不多,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不同追肥处理对棉铃生长发育之影响的研究,以分析不
3月18-20日,第3届慕尼黑上海激光、光电展在上海浦东隆重举行,光学期刊联合编辑部作为本次展会的重要支持媒体应邀参展。拥有国内优秀的光电媒体,光学期刊联合编辑部依旧是展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学生厌学, 教师难教的现象。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背景下, 思想政治理论课难讲,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难当似乎已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过于抽象、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两方面都难以突破。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方永刚教授以一名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一事实恰恰反驳了前面的观点。在方永刚
海门市是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区之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海门市区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我们对海门市区小学体育师资情况、教学状况、教研组建设、学校体育教学常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旨在充分把握现状的情况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深化海门市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