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生物膜脱氮除磷动力学研究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水华鱼腥藻附着固定在改性的弹性聚氯乙烯载体表面形成藻类生物膜,用于研究其脱氮除磷动力学过程。保持氮磷比约为11∶1,配制NH+4-N和PO3-4-P初始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4.31~229.91和1.70~69.15 mg/L的模拟废水,在废水p H为6.8~7.2、室温、光照强度3 500 lx、连续光照条件下培养藻类生物膜,利用Michaelis-Menten模型测定产率系数Y、反应速率常数k与半饱和常数Km。结果显示,藻类生物膜对氮、磷的去除速率随着营养物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磷相比,藻类生物膜对氮的利用效率更高。藻类生物膜脱氮除磷动力学系数分别为:1 N:Y=0.72(mg/m2chla)/(mg/L NH+4-N),k=1.24(mg/L NH+4-N)/((mg/m2chla)·d),Km=17.88 mg/L;2 P:Y=2.50(mg/m2chla)/(mg/L PO3-4-P),k=0.35(mg/L PO3-4-P)/(mg/m2chla)/d,Km=7.29 mg/L。
其他文献
采用新型高效吸附剂———活性炭纤维吸附废水中对硝基苯酚,对其吸附和脱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动态吸附-脱附进行了稳定性实验。在最佳的吸
为了识别头孢抗生素生产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掌握其水质特点,对头孢抗生素中间体合成废水进行了物质组成分析。水样取自天津某头孢生产企业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和出水。采用气
对液氨泄漏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归类,依此绘制了液氨泄漏事故树。分析得出,管理问题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均要大于设备故障的基本事件,对各基本事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最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用户对于通信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于通信服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于无线通信领域,这也就要求通信网络要更加有效地利用通
艾芜的南行系列小说与散文作品通过对独特行旅体验的书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超离了时空束缚与社会束缚的南行世界,本文主要从南行系列中所表现出来的三种独特的行旅
民国时期的初等教育较之清末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初等教育的法制、法规、学制、课程设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等方面都步入了规范化的进程。民国政府成立后,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
论文主要内容是结合汕尾移动无线网络规划的实施,根据GSM、TD-CDMA、WLAN、LTE等多个网络长期共存、协调发展的客观情况,探索多网络协同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对多网络统一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不断攀升,发达国家历经近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二三十年集中出现,呈现区域性和复合型特征,存在发生大气严重污染事件的隐忧,大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贸易的自由化变得越来越普遍,对于长期处于国家政策性垄断措施保护下的中国烟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做大、做强”
土地是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一直是地理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而土地利用又受多方面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