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LASIK手术前后调节所致眼前段结构变化的比较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a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近视眼LASIK手术前后调节致眼前段结构变化的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0年3~8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60例年龄在18~39岁近视患者,按近视程度分为轻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统一行标准的LASIK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3个月用眼前段OCT对非主导眼进行不同调节状态下眼前段扫描分析,测量该眼在调节放松(0.0 D)和诱发3.0 D调节两种状态下的眼前段参数术后变化,包括角膜后表面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暗瞳直径的大小.结果 60例患者,轻中度近视组32例,高度近视组28例.两组患者在调节放松状态下(0.0 D),角膜后表面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瞳孔直径在手术前后各时期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发3.0 D调节时,轻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瞳孔直径在术前和术后1周、1、3个月的变化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晶状体厚度在各时期的变化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轻中度近视组=3.595,P =0.025;F高压近视组=3.310,P=0.046),轻中度近视组术后1周晶状体的变化量较术前减少,高度近视组晶状体的变化量术后3个月较术前增大.结论 近视眼LASIK手术前后调节所致的眼前段改变,不同程度近视和不同部位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调节所致的角膜后表面曲率和瞳孔直径变化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1周)调节所致的晶状体改变量均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可以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远期(3个月),高度近视调节所致晶状体的变化量甚至高于术前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系统评价光动力学疗法联合雷珠单抗对比雷珠单抗单独治疗湿性AM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Meta分析.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626眼,其中单纯注药组323眼,联合治疗组303眼.遵循Cochrane Handbook 5.0质量评价原则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然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
交感性眼炎是一眼发生眼球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引起的双眼非坏死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可隐匿发病也可急性发病.交感性眼炎临床表现多变,病情易于反复恶化,并可能致盲.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脉络膜渗出及Dalen-Fuchs结节.组织学上表现为弥漫性或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症反应.目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是激发眼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交感眼发病。
患者女,68岁.半月前因感冒出现鼻塞流涕伴有右眼球胀痛及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失眠;测眼压:右眼23 mm Hg,左眼21 mm Hg.给予降眼压,抗感冒等药物治疗,5天后双眼视物重影,右眼球运动不灵活,再给予止痛药物及针灸治疗,眼痛、头痛略有缓解,但重影逐渐加重,于2010年4月18日来我院就诊。
期刊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代谢异常造成的眼部严重并发症,为目前发达国家重要致盲性眼病之一.近年来,在国内也有逐年增多趋势,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DR最显著的并发症,是造成视力损害和丧失的重要原因.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激光光凝、手术及药物,其中激光光凝是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且随着激光设备普及和技术发展
目的 研究应用人参皂甙Rg1球周注射对视神经夹伤大鼠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12只(24只眼),右眼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正常对照组,左眼行视神经夹伤作为损伤对照组.B组12只(24只眼),双眼均行视神经夹伤,右眼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治疗对照组,左眼球周注射人参皂甙Rg1(每只眼2 mg/0.1 ml),1次/d,共21 d,作为实验组.用手术显微镜观察各组眼部临床症状学病
期刊
空蝶鞍1951年Busch在尸检发现蝶鞍解剖异常,1968年Kaufman在人体得到证实,后陆续报道在人体出现特征性的临床症状称为空蝶鞍综合征[1].其病因复杂,涉及眼科、脑外科、妇产科及影像科等多学科的疾病.眼科出现视力和视野进行性改变,眼底视乳头水肿,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脑外科出现高颅压症状,脑垂体功能低下,妇产科出现内分泌失调等症状.随着MRI的应用,此病有增高趋势.近年来,由于不断探讨,早
患者女,23岁.因自幼双眼视物不清,视力逐渐下降1年而于2010年9月6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榆查:视力右眼0.1-2.0D 0.2,左眼0,1 -2.0DS 0.2,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透明.双眼复方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滴眼液散瞳后查眼底。
期刊
目的 回顾性分析部分眼表及眶周异物的误诊病例,探讨误诊的原因,总结经验及教训.方法 对2013年1~12月在玉溪市医院眼科收治的眼异物典型误诊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都以不同的病史就诊,临床表现多样,检查不仔细、片面相信影像学检查是造成误诊的原因.结论 重视患者的病史、体征,不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对婴幼儿的检查耐心、细致,可减少眼异物的误诊。
目的 探讨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已确诊的开角及闭角型青光眼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1例(120只眼),即小梁切除及虹膜周边切除.巩膜瓣两角缝合后,再行巩膜瓣两侧外置可拆除缝线,水密缝合.对照组为常规小梁切除术65例(113只眼),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术后1周两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