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初中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等决定了它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因此,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全面渗透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政治素质
  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大体上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五方面。素质教育包括方方面面,那么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思想品德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思想品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起定性作用。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以及与这些素质相关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做人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可见思想品德素质在学生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性。凡是成功的教育都是把“以德育人”作为根本,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在政治课中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是比较具体的。例如:人类社会必然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段过程;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各具特点(有的可以跳跃式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用这个观点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自身的矛盾运动,正确处理人民群众和个人历史上的作用等观点。进行这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要本着思想性和知识性统一的教育原则,“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用歷史知识作为论据,论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在学习社会发展常识的同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观点这个观点是社会常识主线,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例如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资本主义要迅速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却又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可是封建行会制度和土地制度对生产的束缚日益严重,这表明封建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于是社会进行了新的变革,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夺取了政权,资产阶级政权代替封建制政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了封建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
  2.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不同,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和革命领袖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但他们的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离不开人民生产和实践活动。但是,对于一个历史人物,包括领袖人物,我们都要根据他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条件加以分析和评价,看他们当时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决不要拿现实条件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归根到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素质
  1.转变观念。一是要转变不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或认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太麻烦、太难的畏难情绪。二是要改变以往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相联系的。
  2.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从已经开发的教学软件看,其设计思想基本上还是以“教”为中心,主要作用仍然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设计实际上同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关。这也告诉我们,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政治课堂的。我们主张,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和超文本、网络特性,开发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软件,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四、运用当代的时事,进行素质教育渗透
  现在的初中生每天处于生活的顶端,很难感受和体会爱国主义、自我奉献、团结等精神的可贵性和重要性。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尽可能地多列举时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学生介绍时事的相关内容,运用当代具有人文精神的时事资料,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渗透。如: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国家处处洋溢着“为办好奥运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汶川、玉树地震时,全国各地捐款、军队去现场救人,全国各地人民的心都凝聚在一起祈祷等场面。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加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实际生活、时事案例等方法,来诱导、启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受,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探究、感悟,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版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孔祥田.现代教育技术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高中生物教学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更加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本文从目前高中生物现状出发,就如何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高效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而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者,如果不能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那素质教育的推广也只是一张白纸。对于高中生物而言,我们该从哪方面着手来推动课堂教学
背景:痛风(gout)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tophus)、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尿路尿酸盐结
缺血预处理可以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尽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有关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复灌引起的心肌损伤产生的保护机制仍然尚未完全阐明.已有研究表明,Gi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时代的要求。物理学是自然学科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更要求与创新相结合。本文就是从情感的引导、精神的激励、意识的激发、思维的培养等四个方面来探求方法并建立结合点的。  关键词:创新情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是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培养
摘要:目前国内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己经起步,有了良好的开端,但忽略了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忽略了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改革。该文从新课标物理教学改革的要求和物理实验教学特点,结合教改过程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实例,改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来探索高中物理“自主探究”实验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
摘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传统物理实验的局限性,使学生对物理实验现象不能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影响物理学习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优化物理实验,提高了实验效果,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优化应用艺术  1、引言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的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1)观察最大疗效剂量的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病人术后静脉持续输注镇痛治疗时的临床疗效;(2)通过检测观察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尿α1-微球蛋白的变化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作为冠脉外科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近几年开展得越来越多,通常认为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ONCAB)对机体的创伤比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严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加强高中生自主学习指导的现实意义,并对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策略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
摘要: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只有物理课程对社会和生活进行及时的反应,帮助学生及时的了解生活和社会,使得学校成为社会和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够体现高中物理教学的本质功能。作为进入课程的生活,并非生活的零散片断,细枝末节,而要经过适当的加工和提炼,赋予其特定的意义,是一种课程化了的生活。每位教师要注意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