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云南大理凤凰山,每到秋季,成千上万的飞鸟就会投身火堆。是什么让它们自焚身亡?又为什么这样的现象总发生在月黑风高之夜?
云南大理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高林密。傍晚时分,一行人带着工具往山上走去。天渐渐黑下来,这些人在一处杂草丛生的山坡上,将一张大网张开。
一、百鸟飞来悼念凤凰?
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在黄昏时上山?他们等待的猎物又是什么呢?很快,天完全黑下来,只剩下几盏偶尔晃动的头灯闪烁,在漆黑的山上,更显得神秘、阴森。
他们是一群身份特殊的人,此次上山是为了解一个千古之谜。
在无量山的最北段,有一座不大的小山叫作凤凰山。对这座名字非常好听的小山,当地却有一个恐怖的传说。每年秋季,只要人们在山上点起祭祀的火堆,不一会儿就听见空中传来吱吱喳喳的声音,随后便有大群各种各样的鸟儿飞来,一个接一个扎到火里自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凤凰山附近居住的大多是少数民族山民,农历七月丰收之后,当地会举办一个特殊的节日,七月初一接祖,十五送祖。送祖,当地人也叫鬼节,是祭祖和怀念逝去亲人的日子,这之后的几天里,山民们会在山里点起篝火,而恰巧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就会出现。
大量飞鸟往火堆里扎的现象,令山里人很害怕。而这怪异的现象只有在祭祖仪式过后才会出现,山里人认为鸟的自焚跟这个特殊的日子有关。据老人说这是鸟吊山,是鸟在这个山上凭吊或悼念。飞鸟为什么会在这个特殊的时候献身凤凰山?这座小山上,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吸引群鸟,让它们冲进火堆呢?
因为难以理解鸟儿的自焚现象,当地很多人对鸟产生了惧怕心理,由怕鸟继而打鸟已经成了当地山民的一种习惯。他们希望搞清楚飞鸟自焚的原因,解开这个古怪的秘密。可是调查从哪里着手呢?于是,他们向云南大学生物系王紫江教授请教。
王紫江教授是昆明爱鸟协会会长,从事鸟类研究30多年,他也一直希望解开这个谜团。20世纪80年代,王教授曾看过一篇杂志,说在印度的阿萨姆邦曾经发现鸟类集体扑火自焚的情况,引起他的兴趣。
凤凰山飞鸟自焚的现象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古人对这个怪异的现象无法解释,就赋予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有一年大雪封山,百鸟过不了山岗,凤凰看到这种情况,就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拔光,赐给百鸟。百鸟披上凤凰的羽毛安全地飞过了山岗,而凤凰却冻死了。以后每年阴历七月,百鸟就来悼念凤凰,不吃不喝,非常悲痛,有的就扑向火中自焚了。
二、印度传来惊人消息
百鸟为悼念凤凰而自焚的传说不仅存在于民间故事,而且在古书中也有记载。如《水经注》、《徐霞客游记》都有记载。千古之谜一直没有谁能破解,这也成为王紫江教授的一块心病。退休后的王紫江带领爱鸟协会的志愿者们,一次次上山,探寻这个谜题。
夜幕降临了。他们支起网子,打开灯。灯光前的大网上聚满了飞蛾,鸟能被吸引来吗?一阵大雾袭来,眼前已看不见天空。很快,人们听到了由远而近的鸟鸣,不久,大网上就撞进了一只只飞鸟。最多的一天晚上,捕到七八百只鸟。把鸟从网上解下来仔细看,人们发现:撞网的鸟并不是本地鸟,它们都是从云南以外的地方飞到这里来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来自远方的迁徙鸟类。这个结论给大家一些启发,飞鸟投火会不会和鸟类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有关呢?
鸟类分布在世界各地,当寒冷季节来临时,有些鸟会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过冬,这样的鸟被称为候鸟;而留在当地过冬的鸟被称为留鸟。飞鸟自焚,会不会是候鸟迁徙时发生的怪异行为呢?志愿者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环志办法:给捉到的鸟带上脚环,然后放走,希望借此观察到它们迁徙的路线和时间,从中找出飞鸟自焚的原因。每只鸟的脚环都有详细信息记录,一旦这只鸟儿在另外的地方被捕到,人们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这只鸟的迁徙路线。
从20世纪90年代,志愿者们就漫山遍野追寻鸟类足迹,10多年过去,经过他们环志的鸟类已达250多种,数量超过了10万只。然而,没有一只环志过的鸟被捕到,这意味着飞过凤凰山的候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依然无法判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印度捉到了一只云南环志过的红尾伯劳,随之一条神秘的通道逐渐露出真容。飞鸟从北往南到云南后,无量山恰恰就是处在鸟类迁徙的路上。但是,鸟类经历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为什么都不会扑火自焚,单单到了云南凤凰山才会发生这种奇异现象呢?王教授解释说,在特殊的地形,也就是有高山阻隔的情况下,它飞不过去,因为这些鸟大部分为中小型鸟,它的飞行高度一般只有四五百米,只好往低洼的地方飞。
原来,候鸟从北方一路过来,到了云贵高原,地势一路升高,对于体型较小的鸟类飞行越来越困难,横在鸟类迁徙路途中有两座高山,一座哀牢山;一座无量山。大型鸟迁徙高飞在1000米以上的高空,能够轻易翻山而过,而小鸟飞跃不过这两座高山,就沿着山脉寻找低矮的地方,当它们飞到凤凰山的山口,终於找到了南行的通路。
三、千古迷团终被揭开
能够证实这一推论的是,凤凰山观测站撞网的鸟的确都是中小型候鸟,凤凰山是那些中小型候鸟的集中通道。但奇怪的是白天凤凰山上空,几乎很难看到任何飞鸟,为什么它们白天不露面,却在夜间出现呢?
王紫江教授说,中小型鸟类采取夜间迁徙,是因为这样比较安全。白天迁徙可能会遭到猛禽或者其它天敌的伤害。
可是在漆黑的夜空中它们如何辨别方向呢?
王紫江教授说,中小型鸟靠星辰和月光,还有比较突出的建筑物作为导航,世世代代都走一条路线,从来不会错。正因为这个特征,它们才会夜间出现在凤凰山上空。
但是,它们为什么不继续迁徙,而要飞进火堆呢?凤凰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凤凰山边有澜沧江,水汽比较充足,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经常有雾,尤其晚上,天气寒冷,水汽更容易凝结成雾,浓雾会给上空的候鸟带来什么呢?
浓雾遮挡了周围的一切,月亮也消失了。在一团漆黑中,飞鸟看不到任何东西,当看见远处篝火的亮光,就误以为是月光照亮的地方,于是努力朝那个地方飞去,飞鸟投火自焚就发生了。
让山里人胆寒恐惧、古人迷惑了几千年的飞鸟自焚之谜,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几个因素同时存在而造成的一种巧合:飞不过高山的小型迁徙鸟选择在相对低矮的凤凰山集中过境;时间正好是农历的七月半鬼节之后;而为躲避猛禽小型鸟经常选择夜间飞行;特殊的地理环境,又让凤凰山的夜间经常笼罩在大雾之中,而浓雾中需要寻找月光导航的鸟类,就会错把火光当成月光照亮的地方,结果撞入火堆,让人误以为,它们是在那个特殊时节为传说中的凤凰殉葬而扑火自焚。
飞鸟自焚的秘密被揭开,当地的村民们从此再也不必因为恐惧鸟而肆意打鸟、灭鸟了。志愿者们经过仔细考察,又陆续在云南一些鸟类集中的地方,如巍山的鸟道雄关、金山垭口、楚雄设立观测点,而将这些地方连缀起来,就形成了一条由东北向西南的候鸟迁徙走廊。
更有意思的是,经过研究发现,这个鸟类迁徙的通道,恰好跟名扬世界的茶马古道相重合。几千年来,运送茶叶的马帮从普洱地区出发,也是翻越凤凰山、鸟道雄关等地进入内地,人们自觉选择地势较低的地方,一路跋涉过来形成茶马古道。没有想到,在天空中,鸟类也选择了同样一条相对低缓的路线作为迁徙的通道。
云南大理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高林密。傍晚时分,一行人带着工具往山上走去。天渐渐黑下来,这些人在一处杂草丛生的山坡上,将一张大网张开。
一、百鸟飞来悼念凤凰?
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在黄昏时上山?他们等待的猎物又是什么呢?很快,天完全黑下来,只剩下几盏偶尔晃动的头灯闪烁,在漆黑的山上,更显得神秘、阴森。
他们是一群身份特殊的人,此次上山是为了解一个千古之谜。
在无量山的最北段,有一座不大的小山叫作凤凰山。对这座名字非常好听的小山,当地却有一个恐怖的传说。每年秋季,只要人们在山上点起祭祀的火堆,不一会儿就听见空中传来吱吱喳喳的声音,随后便有大群各种各样的鸟儿飞来,一个接一个扎到火里自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凤凰山附近居住的大多是少数民族山民,农历七月丰收之后,当地会举办一个特殊的节日,七月初一接祖,十五送祖。送祖,当地人也叫鬼节,是祭祖和怀念逝去亲人的日子,这之后的几天里,山民们会在山里点起篝火,而恰巧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就会出现。
大量飞鸟往火堆里扎的现象,令山里人很害怕。而这怪异的现象只有在祭祖仪式过后才会出现,山里人认为鸟的自焚跟这个特殊的日子有关。据老人说这是鸟吊山,是鸟在这个山上凭吊或悼念。飞鸟为什么会在这个特殊的时候献身凤凰山?这座小山上,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吸引群鸟,让它们冲进火堆呢?
因为难以理解鸟儿的自焚现象,当地很多人对鸟产生了惧怕心理,由怕鸟继而打鸟已经成了当地山民的一种习惯。他们希望搞清楚飞鸟自焚的原因,解开这个古怪的秘密。可是调查从哪里着手呢?于是,他们向云南大学生物系王紫江教授请教。
王紫江教授是昆明爱鸟协会会长,从事鸟类研究30多年,他也一直希望解开这个谜团。20世纪80年代,王教授曾看过一篇杂志,说在印度的阿萨姆邦曾经发现鸟类集体扑火自焚的情况,引起他的兴趣。
凤凰山飞鸟自焚的现象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古人对这个怪异的现象无法解释,就赋予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有一年大雪封山,百鸟过不了山岗,凤凰看到这种情况,就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拔光,赐给百鸟。百鸟披上凤凰的羽毛安全地飞过了山岗,而凤凰却冻死了。以后每年阴历七月,百鸟就来悼念凤凰,不吃不喝,非常悲痛,有的就扑向火中自焚了。
二、印度传来惊人消息
百鸟为悼念凤凰而自焚的传说不仅存在于民间故事,而且在古书中也有记载。如《水经注》、《徐霞客游记》都有记载。千古之谜一直没有谁能破解,这也成为王紫江教授的一块心病。退休后的王紫江带领爱鸟协会的志愿者们,一次次上山,探寻这个谜题。
夜幕降临了。他们支起网子,打开灯。灯光前的大网上聚满了飞蛾,鸟能被吸引来吗?一阵大雾袭来,眼前已看不见天空。很快,人们听到了由远而近的鸟鸣,不久,大网上就撞进了一只只飞鸟。最多的一天晚上,捕到七八百只鸟。把鸟从网上解下来仔细看,人们发现:撞网的鸟并不是本地鸟,它们都是从云南以外的地方飞到这里来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来自远方的迁徙鸟类。这个结论给大家一些启发,飞鸟投火会不会和鸟类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有关呢?
鸟类分布在世界各地,当寒冷季节来临时,有些鸟会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过冬,这样的鸟被称为候鸟;而留在当地过冬的鸟被称为留鸟。飞鸟自焚,会不会是候鸟迁徙时发生的怪异行为呢?志愿者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环志办法:给捉到的鸟带上脚环,然后放走,希望借此观察到它们迁徙的路线和时间,从中找出飞鸟自焚的原因。每只鸟的脚环都有详细信息记录,一旦这只鸟儿在另外的地方被捕到,人们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这只鸟的迁徙路线。
从20世纪90年代,志愿者们就漫山遍野追寻鸟类足迹,10多年过去,经过他们环志的鸟类已达250多种,数量超过了10万只。然而,没有一只环志过的鸟被捕到,这意味着飞过凤凰山的候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依然无法判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印度捉到了一只云南环志过的红尾伯劳,随之一条神秘的通道逐渐露出真容。飞鸟从北往南到云南后,无量山恰恰就是处在鸟类迁徙的路上。但是,鸟类经历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为什么都不会扑火自焚,单单到了云南凤凰山才会发生这种奇异现象呢?王教授解释说,在特殊的地形,也就是有高山阻隔的情况下,它飞不过去,因为这些鸟大部分为中小型鸟,它的飞行高度一般只有四五百米,只好往低洼的地方飞。
原来,候鸟从北方一路过来,到了云贵高原,地势一路升高,对于体型较小的鸟类飞行越来越困难,横在鸟类迁徙路途中有两座高山,一座哀牢山;一座无量山。大型鸟迁徙高飞在1000米以上的高空,能够轻易翻山而过,而小鸟飞跃不过这两座高山,就沿着山脉寻找低矮的地方,当它们飞到凤凰山的山口,终於找到了南行的通路。
三、千古迷团终被揭开
能够证实这一推论的是,凤凰山观测站撞网的鸟的确都是中小型候鸟,凤凰山是那些中小型候鸟的集中通道。但奇怪的是白天凤凰山上空,几乎很难看到任何飞鸟,为什么它们白天不露面,却在夜间出现呢?
王紫江教授说,中小型鸟类采取夜间迁徙,是因为这样比较安全。白天迁徙可能会遭到猛禽或者其它天敌的伤害。
可是在漆黑的夜空中它们如何辨别方向呢?
王紫江教授说,中小型鸟靠星辰和月光,还有比较突出的建筑物作为导航,世世代代都走一条路线,从来不会错。正因为这个特征,它们才会夜间出现在凤凰山上空。
但是,它们为什么不继续迁徙,而要飞进火堆呢?凤凰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凤凰山边有澜沧江,水汽比较充足,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经常有雾,尤其晚上,天气寒冷,水汽更容易凝结成雾,浓雾会给上空的候鸟带来什么呢?
浓雾遮挡了周围的一切,月亮也消失了。在一团漆黑中,飞鸟看不到任何东西,当看见远处篝火的亮光,就误以为是月光照亮的地方,于是努力朝那个地方飞去,飞鸟投火自焚就发生了。
让山里人胆寒恐惧、古人迷惑了几千年的飞鸟自焚之谜,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几个因素同时存在而造成的一种巧合:飞不过高山的小型迁徙鸟选择在相对低矮的凤凰山集中过境;时间正好是农历的七月半鬼节之后;而为躲避猛禽小型鸟经常选择夜间飞行;特殊的地理环境,又让凤凰山的夜间经常笼罩在大雾之中,而浓雾中需要寻找月光导航的鸟类,就会错把火光当成月光照亮的地方,结果撞入火堆,让人误以为,它们是在那个特殊时节为传说中的凤凰殉葬而扑火自焚。
飞鸟自焚的秘密被揭开,当地的村民们从此再也不必因为恐惧鸟而肆意打鸟、灭鸟了。志愿者们经过仔细考察,又陆续在云南一些鸟类集中的地方,如巍山的鸟道雄关、金山垭口、楚雄设立观测点,而将这些地方连缀起来,就形成了一条由东北向西南的候鸟迁徙走廊。
更有意思的是,经过研究发现,这个鸟类迁徙的通道,恰好跟名扬世界的茶马古道相重合。几千年来,运送茶叶的马帮从普洱地区出发,也是翻越凤凰山、鸟道雄关等地进入内地,人们自觉选择地势较低的地方,一路跋涉过来形成茶马古道。没有想到,在天空中,鸟类也选择了同样一条相对低缓的路线作为迁徙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