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代研究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而发生显著變化,有正面也有负面效应,影响着关工委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关工委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并就如何依托新媒体对教育理念、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媒体 关工委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是继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户外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形态,是融网络、数字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一体的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因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新媒体已经如同蛛网般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社会多领域,更深刻地影响到当今研究生的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它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关工委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如果利用好新媒体,充分发挥关工委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媒体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利与弊
1.新媒体带来的正面效应。
(1)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
以南通大学为例,以往关工委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多以报告团、谈心屋、党团活动等形式进行。这必须限定时间地点,师生面对面交流。新媒体环境下,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讯息终端接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类型的信息。新媒体因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使信息可以跨地域、跨时空、长时效地传播并保存。这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2)为师生交流搭建便捷的桥梁
互动性强是新媒体的又一重要优势。新媒体的即时交流功能使关工委及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或面临的困境,学生可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另外,因为不受面对面交流的限制,网络虚拟性可以帮助隐藏使用者的单位、年龄、性别等身份信息,为保护隐私提供便利。借此学生可以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消除现实世界的抵触和戒备心理,缩短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这对关工委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更直接地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在生活、学习及情感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更好地发挥政治思想教育和正能量指引作用。
2.新媒体带来的负面效应。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氏和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为》一文中指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更大。”新媒体作为目前影响效应最广的大众媒介,就如一把“双刃剑”。它给研究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因其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带来了信息泛滥。加之网络立法和技术层面还有一些地方不完善,研究生虽已成年,但仍然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一些人对不良信息难以甄别屏蔽,往往采取惰性接受。新媒体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利于研究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给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二、关工委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高校关工委老同志有着敬业奉献和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学识渊博的学术优势、从教多年的经验优势,他们爱教育、懂教育、善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然而关工委工作者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却存在形式单一、方法滞后和工作者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
以我校为例,现从事关工委工作有190余人,平均年龄在67.5岁。经历了岁月沉淀,老同志政治立场坚定、专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但不可否认因为年龄原因导致的知识结构老化问题,部分老同志不会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甚至有些老同志不会熟练操作电脑和使用智能手机,难以与时俱进接轨新媒体环境下“95后”研究生的生活学习方式,阻碍双方的舒畅交流。关工委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多以课堂教学、报告团、谈心屋、党团活动等传统形式进行,常常是“老”的讲,“小”的听,单项灌输的形式过于机械,使得部分学生感觉无味,收效不佳。
三、关工委运用新媒体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讨
中共中央于2004年10月曾颁布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全面主动的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一普通平台给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信息服务,并不断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这对新媒体环境下关工委如何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有着指导性意义。
1.转变理念、提升关工委工作者新媒体工作能力。
面对新媒体给研究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关工委工作者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认识新媒体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推进思政教育的理念创新和工作模式创新。应该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正面效应,将关工委老同志的渊博学识、丰富经验、亲和力优势与新媒体技术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参与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贴近学生,加强交流,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工委老同志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相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说存在明显欠缺,甚至一些老同志还是“网盲”、“机盲”。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到老同志的年龄偏大,学习适应力减弱,单独依靠老同志没办法完成新媒体平台的搭建和维护。这就应该从学校层面统一部署,为关工委队伍引入年青生力军,寻求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长期支持援助,在技术方面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关工委老同志应紧跟时代,加强学习,努力掌握一些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教育水平。至少部分同志能够熟练使用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和学生建立顺畅连接。
2.搭建多元化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拓宽关工委工作路径。
要切实做好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依托新媒体技术建立关工委思政教育服务平台是必然的途径,这是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应依靠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年青教师的技术优势,在高校积极建立网络新媒体平台,如开设关工委官方微博、微信服务号、校园APP客户端等,搭建起多元化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一方面定期为研究生推送健康有益的思政教育信息和生活学习服务信息,担负起思想道德建设宣传的前沿阵地作用,尽量减低新媒体大潮带来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的强互动性,依托新媒体桥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以老同志的学识、经验和亲和力优势及时为全校学生答疑解惑,发挥正能量指引作用。同时也可积极借助年青教师和学生的新知识和活力,让他们参与到关工委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工作中。年青教师和学生将通过亲身参与平台建设维护和深入思考,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当他们回到自己的群体中,也将能起到领头表率的作用,并为关工委新媒体起到宣传扩大影响的作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一边倒地侧重于新媒体而忽视传统媒体和传统教育模式,而要将传统模式与新媒体有效结合,线上和线下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当今研究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而发生了显著变化,有正面也有负面效应。这就需要高校关工委工作者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依托新媒体工具,关注学生的动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不断探索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使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有序、健康、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戴颖.新媒体时代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31-34.
[2]王文娟.新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应用研究,2015(10):42-43.
[3]刘靖.对新形势下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5):115-118.
[4]齐秀娟.高校“关工委”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8-112.
[5]侯静.新媒体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3):342-343.
关键词: 新媒体 关工委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是继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户外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形态,是融网络、数字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一体的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因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新媒体已经如同蛛网般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社会多领域,更深刻地影响到当今研究生的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它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关工委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如果利用好新媒体,充分发挥关工委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媒体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利与弊
1.新媒体带来的正面效应。
(1)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
以南通大学为例,以往关工委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多以报告团、谈心屋、党团活动等形式进行。这必须限定时间地点,师生面对面交流。新媒体环境下,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讯息终端接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类型的信息。新媒体因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使信息可以跨地域、跨时空、长时效地传播并保存。这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2)为师生交流搭建便捷的桥梁
互动性强是新媒体的又一重要优势。新媒体的即时交流功能使关工委及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或面临的困境,学生可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另外,因为不受面对面交流的限制,网络虚拟性可以帮助隐藏使用者的单位、年龄、性别等身份信息,为保护隐私提供便利。借此学生可以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消除现实世界的抵触和戒备心理,缩短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这对关工委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更直接地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在生活、学习及情感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更好地发挥政治思想教育和正能量指引作用。
2.新媒体带来的负面效应。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氏和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为》一文中指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更大。”新媒体作为目前影响效应最广的大众媒介,就如一把“双刃剑”。它给研究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因其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带来了信息泛滥。加之网络立法和技术层面还有一些地方不完善,研究生虽已成年,但仍然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一些人对不良信息难以甄别屏蔽,往往采取惰性接受。新媒体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利于研究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给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二、关工委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高校关工委老同志有着敬业奉献和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学识渊博的学术优势、从教多年的经验优势,他们爱教育、懂教育、善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然而关工委工作者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却存在形式单一、方法滞后和工作者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
以我校为例,现从事关工委工作有190余人,平均年龄在67.5岁。经历了岁月沉淀,老同志政治立场坚定、专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但不可否认因为年龄原因导致的知识结构老化问题,部分老同志不会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甚至有些老同志不会熟练操作电脑和使用智能手机,难以与时俱进接轨新媒体环境下“95后”研究生的生活学习方式,阻碍双方的舒畅交流。关工委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多以课堂教学、报告团、谈心屋、党团活动等传统形式进行,常常是“老”的讲,“小”的听,单项灌输的形式过于机械,使得部分学生感觉无味,收效不佳。
三、关工委运用新媒体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讨
中共中央于2004年10月曾颁布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全面主动的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一普通平台给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信息服务,并不断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这对新媒体环境下关工委如何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有着指导性意义。
1.转变理念、提升关工委工作者新媒体工作能力。
面对新媒体给研究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关工委工作者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认识新媒体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推进思政教育的理念创新和工作模式创新。应该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正面效应,将关工委老同志的渊博学识、丰富经验、亲和力优势与新媒体技术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参与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贴近学生,加强交流,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工委老同志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相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说存在明显欠缺,甚至一些老同志还是“网盲”、“机盲”。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到老同志的年龄偏大,学习适应力减弱,单独依靠老同志没办法完成新媒体平台的搭建和维护。这就应该从学校层面统一部署,为关工委队伍引入年青生力军,寻求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长期支持援助,在技术方面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关工委老同志应紧跟时代,加强学习,努力掌握一些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教育水平。至少部分同志能够熟练使用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和学生建立顺畅连接。
2.搭建多元化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拓宽关工委工作路径。
要切实做好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依托新媒体技术建立关工委思政教育服务平台是必然的途径,这是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应依靠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年青教师的技术优势,在高校积极建立网络新媒体平台,如开设关工委官方微博、微信服务号、校园APP客户端等,搭建起多元化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一方面定期为研究生推送健康有益的思政教育信息和生活学习服务信息,担负起思想道德建设宣传的前沿阵地作用,尽量减低新媒体大潮带来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的强互动性,依托新媒体桥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以老同志的学识、经验和亲和力优势及时为全校学生答疑解惑,发挥正能量指引作用。同时也可积极借助年青教师和学生的新知识和活力,让他们参与到关工委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工作中。年青教师和学生将通过亲身参与平台建设维护和深入思考,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当他们回到自己的群体中,也将能起到领头表率的作用,并为关工委新媒体起到宣传扩大影响的作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一边倒地侧重于新媒体而忽视传统媒体和传统教育模式,而要将传统模式与新媒体有效结合,线上和线下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当今研究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而发生了显著变化,有正面也有负面效应。这就需要高校关工委工作者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依托新媒体工具,关注学生的动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不断探索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使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有序、健康、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戴颖.新媒体时代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31-34.
[2]王文娟.新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应用研究,2015(10):42-43.
[3]刘靖.对新形势下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5):115-118.
[4]齐秀娟.高校“关工委”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8-112.
[5]侯静.新媒体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3):34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