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反思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物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是要学生学习,而是学生要学习;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态,谨慎使用教学用语,巧用多媒体等设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勇于展现自己,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5年6月,在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拍摄了一节“光的折射”课堂实录后,对如何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学习“光的折射”前,学生已经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等内容。因此,本节知识的学习难度已有所降低,为让学生自主探究光的折射定律铺平了道路。在探究光的折射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特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问题1:将一束光斜射入玻璃砖时,看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怎么办呢?师:在前面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我们是如何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生:让光紧贴纸面照射。问题迎刃而解。问题2:看清楚了光的传播路径,怎么将光线画出来呢?师:什么叫作光线?生: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光线。师:要确定一条光线至少要确定几个点呢?生:两个。师:为什么?生: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那么,要确定射入玻璃砖的光线,要找到哪两点呢?生:(观察思考)入射点和出射点。师:光在玻璃砖中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生:直线传播。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师: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呢?生:出射点和在出射光线上的一个点。(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二、如何得出光的折射特点
  在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实验后,如何得出光的折射特点呢?问题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三条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师:仔细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图像。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交流讨论三条线的位置关系。生:得出光的折射特点1: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问题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折射角如何变化?师:根据同学们的探究,增大(或减小)入射角的大小,作出入射角和反射角,你发现了什么?生: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或减小)。师:我们知道,一次实验存在偶然性,下面我们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在同一入射点处选三条入射光线,)多次实验,验证刚才的结论是否成立。学生实验:多次改变入射角,观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的现象。师:大家注意观察分析,刚才的结论是否成立?生:成立。生: 通过作图比较得出结论。光的折射特点2: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或减小)。问题5: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变化?师:仔细观察光垂直入射玻璃砖时的图像,你发现了什么?生: 通过作图观察得出结论。光的折射特点3:光线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零。问题6:光在空气和水(或玻璃)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如何变化?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师:仔细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斜射入空气中所作的图像,你发现了什么?生:通过作图观察得出结论: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学生归纳总结光的折射规律(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光的折射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从中加以点拨,发散其思维。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光的折射规律,并用此规律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探究过程中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理念。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其他文献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而言,教师应当经常对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模式进行有效的回顾与反思,可以透过有效的教学归纳与总结找到更多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教学主体性的凸显,并且要深化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是课堂教学应当实现的目标,也是学生可以从课堂上获取的成长与收获。  一、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
我曾不止一次地梦到过小时候成长的地方。那时,我们一家人住在一栋老旧的楼房里,不远处是铺满青石板的秀丽小街。街边有两排高大的梧桐树。春天,树下坐着下棋的老者,鸽子在街道上漫步,懒洋洋地梳理着羽毛,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肆意地奔跑欢笑。  我去过不少地方,看过许多风景,总觉得无论是四季如春的花城,还是波光潋滟的西子湖,抑或是波澜壮阔的海南岛,都不及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那般安宁而美丽。  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一定
那些人| FRIENDS  我念的小学和初中离家都很近,步行也不过10分钟左右的路程。和男生们聚在一起踢球不同,女生表达友情的方式更多样化,有的甚至匪夷所思,比如课间一起上厕所。我和阿圆的友情就是从约好每天早晨一起上学开始的。她家离学校更近,每天我都会早早来到她家楼下的花坛边,焦急地等待她的出现。  “下来了吗?”“校服找不到了。马上。”“下来了没?”“在穿鞋……”这些每天晨间会在我手机里出现的对
听诊器是一个叫雷奈克(如图1,1781年~1826年)的法国医生发明的,在听诊器发明之前,医生看肺病时非常烦恼,因为看肺病时,首先要听听肺部的声音,再根据声音的特征来诊断是肺炎呢?还是肺结核呢?还是脓胸?那时候,医生只能把耳朵紧贴在病人的胸部仔细听,而且很难听清楚,由于不能尽早诊断病情,使许多病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新闻链接:新华社消息.英国核潜艇“前卫”号和法国核潜艇“凯旋”号2009年2月初在大西洋发生相撞事故.有专家指出,本来这种相撞的概率很低.两艘潜艇在大洋里游弋.就像一个体育馆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发现问题的教学理念,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还发现问题的权利于学生,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一、尊重学生发现问题的权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时间与空间上
南通市十里坊小学创建于1909年2 月,占地面积8036平方米,建筑面积3097平方米,现有学生750名,教职工59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58%.
“差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析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打破传统模式,改变以往的统一教法,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有针对性地教学,让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课前预习,设置分层目标,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对新内容有个
摘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物理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认知发展这一前提。具体做法上,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和高中物理学科特点,注重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认知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由浅入深设置情境  学生的认知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设置的学习情境,必须符合学生
班级事务时时有,处处见,如果不能做到“马上就办”,不仅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还会让我这个“老班”的光辉形象在孩子们心中大打折扣。怎样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和“过目不忘神功”呢?我有自己的小绝招。  “事事及时办”事务备忘录  随身必备“武器”之课本,化作“百宝囊”,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助我一臂之力。  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健忘”,我把课本随时携带,课本里面就夹着一张张小纸片,全是我记录下的正需要解决的班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