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素材。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过程,可以渗透STSE教育,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当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科学、技术、环境、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中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是以事实性知识为载体,辅之以核心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展开的认识程序性知识,同时关注化学核心基本观念和基本认识的建构。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提出了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在培养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挖掘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多重教学价值和功能
1.知识价值与功能:体现物质知识体系逻辑线索,物质的存在→ 制备→ 性质(物理、化学性质)→ 用途。丰富对氯气的具体认识,解释身边与氧气有关的一些现象。
2.方法价值与功能:学会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思想观念价值:初步建立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深化变化与能量观、分类观和微粒观。
3.挖掘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多重教学价值和功能,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在真实的情景中,使学生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认识物质是变化的,能多角度、动态分析化学反应”。
关注社会发展、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有意义情境线索
1.创设情景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回归学生的实际(如现代科技成就、社会热点问题、学生遇到生活现象)。2.情境素材必须与核心知识相联系,最好能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条完整的情境线索。3.情景可以用在知识的引入阶段,更应该用于知识的理解阶段,还可以用在应用阶段。
创设有意义情境线索,渗透STS教学思想,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充分发挥实验作用,丰富对物质的感性认识
1.增加动手机会,丰富学生对物质及其物质发生变化的直观、感性认识。如可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2.呈现多样化的实验方式。如学生探究实验、验证实验、演示实验、视频实验等。
3.实验前要明确实验任务,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将对物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达到对物质性质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水平。
感性必须发展到理性,才能实现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高效性。
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
1.深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理解,提高认识物质的水平。
2.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本体的认识与理解。
3.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科学探究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以及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促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归纳研究方法,整理观点,编织网络图
1.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提取某种物质或某类物质知识点,构建网络图。
2.回顾认识某种物质或某类物质时所采取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3.反思对某种物质或某类物质比原来有了哪些新认识。
化学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知识)转变成了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由三维整合为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原来关注知识传授的教学,转变成抓核心的整合教学,发挥一种教学素材的多种教学功能,实施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多样化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中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是以事实性知识为载体,辅之以核心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展开的认识程序性知识,同时关注化学核心基本观念和基本认识的建构。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提出了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在培养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挖掘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多重教学价值和功能
1.知识价值与功能:体现物质知识体系逻辑线索,物质的存在→ 制备→ 性质(物理、化学性质)→ 用途。丰富对氯气的具体认识,解释身边与氧气有关的一些现象。
2.方法价值与功能:学会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思想观念价值:初步建立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深化变化与能量观、分类观和微粒观。
3.挖掘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多重教学价值和功能,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在真实的情景中,使学生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认识物质是变化的,能多角度、动态分析化学反应”。
关注社会发展、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有意义情境线索
1.创设情景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回归学生的实际(如现代科技成就、社会热点问题、学生遇到生活现象)。2.情境素材必须与核心知识相联系,最好能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条完整的情境线索。3.情景可以用在知识的引入阶段,更应该用于知识的理解阶段,还可以用在应用阶段。
创设有意义情境线索,渗透STS教学思想,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充分发挥实验作用,丰富对物质的感性认识
1.增加动手机会,丰富学生对物质及其物质发生变化的直观、感性认识。如可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2.呈现多样化的实验方式。如学生探究实验、验证实验、演示实验、视频实验等。
3.实验前要明确实验任务,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将对物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达到对物质性质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水平。
感性必须发展到理性,才能实现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高效性。
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
1.深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理解,提高认识物质的水平。
2.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本体的认识与理解。
3.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科学探究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以及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促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归纳研究方法,整理观点,编织网络图
1.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提取某种物质或某类物质知识点,构建网络图。
2.回顾认识某种物质或某类物质时所采取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3.反思对某种物质或某类物质比原来有了哪些新认识。
化学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知识)转变成了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由三维整合为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原来关注知识传授的教学,转变成抓核心的整合教学,发挥一种教学素材的多种教学功能,实施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多样化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