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迅速发展,高中美术课上现有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成为了多数老师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提高高中美术有效教学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美术资源有效教学
高中美术教学是美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逐步改变了往日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开始朝着师生互动、扩展视野的方向前进。那么,高中美术教师该如何去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呢?
一、精心策划,上好第一堂美术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教师与学生初次见面,特别是刚开始的几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一般都会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而喜欢上这门课程。因此,成功的第一堂美术课也会对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和成效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美术其实就是画画。因此,在上第一堂美术课时,教师首先需要阐明的是什么是美术,美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还要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画种的美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欣赏,让他们初步掌握欣赏美术的方法。美术课的实践也表明,每一节课的开篇导入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新课导入则能够充分地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石出。
二、利用教学仪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美好的艺术作品,欣赏这些作品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逐渐提高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当这些艺术作品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们看时,同学们也会通过直观的感受加深对其的印象。好的作品的展示还能够将他们对创作美术作品产生创造欲,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也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为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提供了保障。此外,教具在美术教学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具有强烈真实感的教具则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比如,《实物写生—风景》,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风景写生的作品,学生们也能够马上被吸引住,他们还会发出赞不绝口的声音,而且还利于学生产生自己亲自动手作画的冲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则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寻一个创新的话题
具有创新的话题则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是可以再创意的。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犹如宝藏,只要欣赏者开发,这些作品就能够为现实所服务。比如,当下就有很多电影或者是电视都是在经典的基础上进行了翻拍,这也引起了社会上的不少争议。美术中也有很多的经典作品。也是可以鼓励当下的人在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联想,自由的讨论,自由地进行想象和描绘。例如,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节内容时,有些同学就是在《蒙娜丽莎》的肖像上适当地添加一些配饰当做“自己”的作品,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创作,不如说是学生的一种创新的观念和态度。
四、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中美术课程的要求和特征
教师要深人学习研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明白高中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分析高中新课程与原课程的区别,抓住课改后教学的重点把握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方案、课后反思及课程评价等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新的理念为铺垫,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教学体系。基础教育的范围包括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不但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特色,还要与专业美术课程有所区别。高中美术课程要求美术适度地向本体回归,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的范围肯能会比以前更广,但不必像以前那样面面俱到。
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加强情感交流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不再是老师的课堂,老师的任务是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自由的发表见解,然后再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实质所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而美术的大部分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主要目的是引发旁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学生要想真正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必须要从情感上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以个人审美感受,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想象来体会作品的魅力所在。
六、合理利用学校及地方的美术课程教学资源
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合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这也是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发展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特色设日科学有效、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案,避免出现盲目利用教学资源的局面。教师还可以制定合适的资源利用计划,以确保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序的利用。校内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图书馆、美术作品展览场所展示自己的作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一系列的美术创作展示活动,让学生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利用学校的宣传栏、节日活动海报的设计,校园小建筑设计,校园景观设计等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包括地方文物、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设施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展览,走访古迹遗址,让学生自己拜访民间艺术家、美术家,了解他们的创作历程聘请退休教师或从事美术创作人员到校内开讲座,让学生对美术有更深的认识。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的教学模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美术教师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摒弃老师独占课堂的教学原则,研究有效的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真正实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娟,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国校外教育,2009
[2]毕瀚书,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美术资源有效教学
高中美术教学是美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逐步改变了往日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开始朝着师生互动、扩展视野的方向前进。那么,高中美术教师该如何去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呢?
一、精心策划,上好第一堂美术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教师与学生初次见面,特别是刚开始的几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一般都会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而喜欢上这门课程。因此,成功的第一堂美术课也会对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和成效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美术其实就是画画。因此,在上第一堂美术课时,教师首先需要阐明的是什么是美术,美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还要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画种的美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欣赏,让他们初步掌握欣赏美术的方法。美术课的实践也表明,每一节课的开篇导入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新课导入则能够充分地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石出。
二、利用教学仪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美好的艺术作品,欣赏这些作品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逐渐提高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当这些艺术作品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们看时,同学们也会通过直观的感受加深对其的印象。好的作品的展示还能够将他们对创作美术作品产生创造欲,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也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为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提供了保障。此外,教具在美术教学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具有强烈真实感的教具则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比如,《实物写生—风景》,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风景写生的作品,学生们也能够马上被吸引住,他们还会发出赞不绝口的声音,而且还利于学生产生自己亲自动手作画的冲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则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寻一个创新的话题
具有创新的话题则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是可以再创意的。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犹如宝藏,只要欣赏者开发,这些作品就能够为现实所服务。比如,当下就有很多电影或者是电视都是在经典的基础上进行了翻拍,这也引起了社会上的不少争议。美术中也有很多的经典作品。也是可以鼓励当下的人在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联想,自由的讨论,自由地进行想象和描绘。例如,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节内容时,有些同学就是在《蒙娜丽莎》的肖像上适当地添加一些配饰当做“自己”的作品,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创作,不如说是学生的一种创新的观念和态度。
四、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中美术课程的要求和特征
教师要深人学习研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明白高中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分析高中新课程与原课程的区别,抓住课改后教学的重点把握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方案、课后反思及课程评价等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新的理念为铺垫,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教学体系。基础教育的范围包括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不但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特色,还要与专业美术课程有所区别。高中美术课程要求美术适度地向本体回归,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的范围肯能会比以前更广,但不必像以前那样面面俱到。
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加强情感交流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不再是老师的课堂,老师的任务是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自由的发表见解,然后再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实质所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而美术的大部分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主要目的是引发旁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学生要想真正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必须要从情感上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以个人审美感受,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想象来体会作品的魅力所在。
六、合理利用学校及地方的美术课程教学资源
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合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这也是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发展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特色设日科学有效、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案,避免出现盲目利用教学资源的局面。教师还可以制定合适的资源利用计划,以确保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序的利用。校内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图书馆、美术作品展览场所展示自己的作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一系列的美术创作展示活动,让学生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利用学校的宣传栏、节日活动海报的设计,校园小建筑设计,校园景观设计等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包括地方文物、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设施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展览,走访古迹遗址,让学生自己拜访民间艺术家、美术家,了解他们的创作历程聘请退休教师或从事美术创作人员到校内开讲座,让学生对美术有更深的认识。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的教学模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美术教师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摒弃老师独占课堂的教学原则,研究有效的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真正实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娟,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国校外教育,2009
[2]毕瀚书,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